在活動進行過程常會有許多突發狀況,讓原有活動變得不一樣或擴展了原活動的樣貌,當中有很多是來自個體意想不到的發想,而這些的發想有的來自於生活情境中的學習。
上周小C在音管鐘活動結束後,一邊把所有的音管鐘都立起來,一邊問『如果藏起來,找得到嗎?』
經過一來一往的問題與澄清,原來小C想要在教室藏音管鐘,只是要如何在這開放式空間藏樂器且不能輕易被找到?我們就這樣開始藏寶之旅。
小C從中整合自己既有的知識,學習觀察細節與物體比較。也因為要讓人懂得他的想法,小C需要用口語表達設計與擺放的想法。
一開始由小C自己動動腦安排,我只靜靜坐著觀察,必要時再回答問題或協助放置樂器。接著 我們再一起利用樂器的結構與特性把剩下的音管鐘藏起來。
經由這樣的活動進行,讓我看到了音樂不只是音樂, 樂器不只是樂器。 我們還能透過#樂器的結構、 #樂器的大小、 #樂器的形狀,延伸更多元的活動。
另外一提,因為藏寶活動完成後,離下課時間還有一段距離,便請小C等下課後再找媽媽進來,這時小C要忍住心中想要立即找媽媽進來的想法,專心進行接下來的活動。這過程正是讓小C練習抑制控制力,而小C直到下課也都很專心的進行活動。小C也在一唱完下課歌就告訴我『要找媽媽進來找出他藏起來的八個音管鐘』。
PS: 個體在過程中會想要邀請爸爸媽媽家人一起參與,或急著分享自己的作品與想法時,當每次看到家人接受邀請而參與其中的時候,總覺得這樣的畫面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