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憂鬱(12.25)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事心靜,小事心穩,有事心平,無事心清~

前言

打開電視,看到正在介紹憂鬱症,並且對陪伴者提出下列建議(因為沒有看到前面,快結束時才看到,因此趕快用手機將此建議拍下)包括:
1.少一點建議,多一點陪伴;
2.正向回饋,真誠溝通;
3.給予具體的生活協助;
4.保持聯繫,主動邀約;
5.蒐集資料,尋求資源;
6.設立界限,自我照顧。等等。
我們經常聽到憂鬱症,也經常聽到某些看似功成名就者得了憂鬱症什麼的,但老實說,雖然在網路上也可以蒐集到許多相關的訊息,但總覺得有隔,也就是那大多是沒得過此症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在看待這個症狀,實際上,因為他們本身沒得過此症,因此,講得似乎頭頭是道,但就是有隔,就是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即使是對此課題有興趣,蒐集了許多的資料,彙整統合了一些看法,情況相同,有隔;但有隔也總比完全不了解要好,要深入一點點-雖然還是不夠的,但也只能盡可能的去設身處地,去感同深受了。在面對此症者,最少也知道可能的因應之道。
記得之前在看陳永儀關於負面情緒的視頻時,就對其留言中的一名自稱憂鬱症患者的說詞應到震驚,他是這麼說的:「作為曾經的憂鬱症患者,我對能擁有情緒是絕對珍惜的,因為憂鬱症發作到最嚴重時,情緒會徹底消失,沒有喜悅沒有悲傷沒有憤怒,這時人已不再是人,是個空殼也是個幽魂。情緒是人最寶貴的禮物,沒真正失去過的人或許很難體會。

為何憂鬱?

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一書的第六章<卡在憂鬱的循環>對此也有說明,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倒楣事,但少數人很快恢復;極少數人則會因別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陷入萬丈深淵;而包括我們在內的多中數人則也會難過憤怒,但會盡量設法應付或處理,不讓自己受到太多的影響。那,為什麼會有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呢?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很難周全說明,但有一點很明確:這個答案和我們的思維模式有關。我們之前提過,影響我們的從來不是那件事,而是我們對那件事的看法。憂鬱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的習慣性思維,包括兩個要點。
一。評價:我們試著去找出事件的意義,我們如何解讀:「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影響到我們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
臉書營運者桑德柏格在《擁抱B選項》一書中曾提到:有心理學家提到面對困境時如何解讀,關係著你是否能從困境中脫身抽離。如果你把它解釋成1.這完全是你的錯;2.這個錯會影響到生活的每個層面;而且3.一輩子都要受此影響,那麼你要脫身就難了,你會一直陷溺在其中,無法自拔。反之如果你把它解釋這不是你的錯,這個狀況只是一時的,且只會影響到你生活的某個層面,那麼你要脫身相對容易,且不大會受到太多太深的影響。憂鬱患者大多屬於前者,把自己的困境和挫折習慣性的貼上負向的幾乎無法恢復的標籤,如此的思維模式成為慣性後,負向的想法和情緒累積堆疊欠了多了,想不憂鬱都不容易。
二。反芻:憂鬱或焦慮的人常有「反芻」的習慣性思維。換句話說,碰到困境或者挫折,一般人想想、罵罵或跳跳就過去了,然後開始設法因應或者試著處理;而憂鬱者則是會陷溺在困境或挫折的情境中,一想再想,重複的、不停的-而且是止不住的-去想,為什麼會這樣?如果那時怎樣的話,是不會就不會這樣?自己找了理由,然後又推翻理由;再找另個理由,又再推翻這個理由…沒完沒了,無止無休…
之前我曾經引用《當下的力量》一書的說法:「思維是痛苦之源。」因為人的腦子本能的就是不停的觸物生感、生想,然後連想翩翩,感觸連連,因此止念息想就變得很重要,雖然不容易,但總的來說,早修多修要比晚修少修來得好得多。
對有憂鬱取向者來說,改變思維方式或可取得緩和的效果。憂鬱取向者,一般具有:1.黑白分明的思維,是非觀念很強,工作狂,完美主義者都是其可能的稱法,沒做好就是失敗,沒盡力就是偷懶,把自己逼得很緊,結果逼到出問題了;2.易把過錯歸諸於己,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時,一定是我的錯,是我沒有把防患做好…然後聯想翩翩;3.災難化,一有狀況發生,不管大小,都直接連結歸納,並且跳到最差的狀況。

可能的因應做法

那怎麼辦呢?也許是透過自己,也許是藉助專業,觀察並確認自己的慣性思維(既是慣性,因此難以察覺,遑論確認了,但無此前提無法改變)。把他們的思維推論記錄下來,與實際狀況做比對,看看他們的擔憂是否成真?是否有理?能否換個想法?換個相對較沒那麼尖銳或絕對的說詞或想法。關鍵是:看到自己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樣想?把這些想法拿到現實中去做測試和驗證…
不管如何,平常就應該養成冥想正念、放鬆,珍愛自己的習慣,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也有相當的效果;另外則是寫「讚美日記」,也許不必真的寫,只需遇事想到「讚美」、想到「感恩」。人生就會慢慢的改變,漸漸的不同。心,平靜祥和了,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關係也就和諧了…無形中,胡思亂想也少了,憂鬱焦慮也遠了、淡了…

總結:道理相通

我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其實世上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在談憂鬱,可是關連到之前看過的《擁抱B選項》、《當下的力量》、《其實,你一直受習慣擺布》,甚至陳永儀的《負面情緒》、六祖的「屏息諸緣,一念勿生」,憂鬱其實跟人的思維有關,你如何解讀事件?你是否受習慣擺布經常負面解讀?不管如何,你都應該練習或修行「活在當下」,把心收回來,注意者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試著止息轉念,美好人生就當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或者你也可以自問:我現在在做什麼?是在什麼環境下?我是如何做的?做完的感覺如何?我為什麼會這樣做?一有你想改變的慣性行為出現,你就如此自問,並將結果寫下,那麼你就能更精確的掌握此行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得到的回饋是什麼了(習慣往往是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已然無意識的回饋所產生的行為。)
    把行為和情境做連結,接著努力把二者變成自然而然,不知不覺,自動化的動作;每重複一次,我們就往成果趨近了一步。剛開始執行時,需費心費力的勉為其難,才能蹣跚前行,掙扎求進﹐但隨著一次次的重複所帶來的成果,這個行為或想法將變得愈來愈省力,愈來愈自然,甚至不會因外界因素或身心的狀況而有異況,它已經成了你札根
    沒有了競爭和比較,也就沒了外在的壓力和擔憂,試著接受自己,開始「愛」自己,就少了情緒的起伏波動,多了內心的寧靜和祥和,你會開始珍視自己,看到並欣賞自己的獨特。那要寫什麼?怎麼寫?何時寫呢?可以稱讚的幾乎什麼都可以:
    三十天後,你將會發現你已經有了這個「慣性行為」。《讚美日記》書列舉的好處包括:從痛苦的生活、討人厭的自己、失敗的生命、無法融入社會的困窘、被負面思維包圍、嚴重憂鬱傾向等等諸多陷入困境中難以脫身的個體,因為實行這看似簡單,輕而易舉的「讚美自己」而獲得重生,而懂得寶愛自己,之後能夠珍愛他人,甚至珍愛世界
    從「現在」開始,接受自己、欣賞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或碰到什麼人,都試著找出自己可以且值得讚美的地方,不管事情多麼細小,優點多麼微弱…,但不要光用想的,而是養成一個每天花時間把今天可以讚美的地方一一的寫下來
    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順其自然,來了就接受就悅納,走了就放下就歡送。心思不隨環境而起伏波動-當然不可能你要心思不隨環境而起伏,它就真的不隨環境而起伏,那是需要一段修練的過程,也許時間相當漫長,且需花費相當的心力,但,值得
    或者你也可以自問:我現在在做什麼?是在什麼環境下?我是如何做的?做完的感覺如何?我為什麼會這樣做?一有你想改變的慣性行為出現,你就如此自問,並將結果寫下,那麼你就能更精確的掌握此行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得到的回饋是什麼了(習慣往往是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已然無意識的回饋所產生的行為。)
    把行為和情境做連結,接著努力把二者變成自然而然,不知不覺,自動化的動作;每重複一次,我們就往成果趨近了一步。剛開始執行時,需費心費力的勉為其難,才能蹣跚前行,掙扎求進﹐但隨著一次次的重複所帶來的成果,這個行為或想法將變得愈來愈省力,愈來愈自然,甚至不會因外界因素或身心的狀況而有異況,它已經成了你札根
    沒有了競爭和比較,也就沒了外在的壓力和擔憂,試著接受自己,開始「愛」自己,就少了情緒的起伏波動,多了內心的寧靜和祥和,你會開始珍視自己,看到並欣賞自己的獨特。那要寫什麼?怎麼寫?何時寫呢?可以稱讚的幾乎什麼都可以:
    三十天後,你將會發現你已經有了這個「慣性行為」。《讚美日記》書列舉的好處包括:從痛苦的生活、討人厭的自己、失敗的生命、無法融入社會的困窘、被負面思維包圍、嚴重憂鬱傾向等等諸多陷入困境中難以脫身的個體,因為實行這看似簡單,輕而易舉的「讚美自己」而獲得重生,而懂得寶愛自己,之後能夠珍愛他人,甚至珍愛世界
    從「現在」開始,接受自己、欣賞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或碰到什麼人,都試著找出自己可以且值得讚美的地方,不管事情多麼細小,優點多麼微弱…,但不要光用想的,而是養成一個每天花時間把今天可以讚美的地方一一的寫下來
    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順其自然,來了就接受就悅納,走了就放下就歡送。心思不隨環境而起伏波動-當然不可能你要心思不隨環境而起伏,它就真的不隨環境而起伏,那是需要一段修練的過程,也許時間相當漫長,且需花費相當的心力,但,值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過自己的內心呼喊了呢?當代生活節奏加速,壓力山大,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已悄悄成為無形的威脅。 但你知道嗎?這場心靈的戰役,預防遠比治療來得關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憂鬱症的形成過程,學習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身心的平衡點,避免被壓力拖入憂鬱深淵。 閱讀全文,探索守護心靈健康的秘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