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的中譯本封面。2018年9月再版。前衛出版社。
王育德(1924~1985年)是重要的台獨運動者與台語研究者。因兄長王育霖在二二八事件無端被殺,擔心自己成為當局下一波整肅對象,於是逃亡到日本,終其一生在日本工作、成家、從事台獨運動。1960年,他與黃昭堂、廖建龍幾位留日學生成立「台灣青年社」,發行《台灣青年》雜誌,試圖喚起台灣海外留學生的台灣意識,然後透過他們影響島內的台灣人。
為了讓台灣留日學生與日本民眾瞭解真正的台灣歷史,王育德用日文書寫《台灣:苦悶的歷史》。這本書最初由日本著名的出版社「弘文堂」出版,之後由留日學生黃國彥翻成中文,1979年由日本東京的台灣青年社出版。解嚴以後,中譯本由台灣的「前衛出版社」發行。
在這本書出版以前,已有不少人書寫台灣史,但大多數作者不是以外來旁觀者的視角來寫,就是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來論,很少人是台灣人,而且很少是以台灣人的角度出發。前者研究、談論台灣歷史,主要是為了讓本國傳教士、官員、商人更了解台灣,方便他們從事傳教、統治、經商等等活動;而後者則為了喚醒台灣人的某種政治意識而寫,例如:連橫想透過《台灣通史》告訴後人:祖先拓墾台灣的血淚史,以及不願屈居異族統治的漢人精神;史明則想用《台灣人四百年史》喚醒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政治意識。
由於國民政府長年不重視台灣歷史的研究與教學,常出於各種目的,不惜歪曲、隱瞞史實,並努力在人們的心目中營造「台灣史只是中國史的一小部分」、「台灣史是地方史」諸如此類的印象,因此王育德試圖透過台灣史的書寫,破解當局的意圖,並全心建立經得起立場公正的第三方檢驗的台灣史觀,以及合乎科學的台灣歷史敘述,他在序言寫道:
統治者唯恐台灣人關心自己的歷史,常施加有形或無形的壓力。禁忌並不限於歷史方面,有助於鼓舞台灣人自覺的事物完全不准思考,禁止發表。其間的空白補之以統治者事先預備好的一套思想體系。反對者不是死,就是整肅。(再版的第8~9頁)
台灣屬於台灣人;只有台灣人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翁;合理解決台灣問題才能對世界和平有所貢獻──我所講的只是極為單純的事實。但是這些話統治者並不中聽。統治者為了自己的方便而歪曲歷史,利用權力與財力向全世界誇大宣傳被歪曲的歷史。因此,在不知不覺之中相信這種誇大宣傳的人們,很有可能反而攻擊我 我所說的是歪曲歷史。但是我相信真理只有一個,獲勝的一定是真理。我擔心的是我的研究是否合乎科學,所建立的台灣史觀是否經得起立場公正的第三者批判。(再版的第9頁)
相較於連橫的《台灣通史》,王育德這本書整體而言,可信度比較高,至少他不會像連橫那樣為了突顯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這些反清起義者的精神,刻意偽造一些書信、公告,他也不採納中國古來的春秋筆法,儘可能根據荷蘭、西班牙、滿清、日本等國留下來的史料,以及學者的研究成果,敘述、分析許多台灣歷史事件及個別人物。與另一名台獨運動者史明所寫的《台灣人四百年史》相較,王育德這本書比較少教條味,而且沒有堆砌一些生硬艱澀的詞彙。當然,與後起的台灣史研究者戴國煇若林正丈等學者的著作相比,這本書難免不夠精確,畢竟王育德的學術本業是語言學研究,歷史研究與寫作只是他的業餘工作。
由於以原住民為觀點出發的口述歷史、田野調查,以及相關歷史著作,絕大部分是在解嚴之後完成、流通,所以王育德與連橫、史明這些早期書寫台灣歷史者一樣,難以跳脫漢人本位,而且對於上古至「作者書寫當下」這段時間的台灣原住民的歷史,他們所知有限。台灣原住民,不論是現今(2021年)原民會承認的16族,還是尚未獲得正名的平埔族,他們的祖先在王育德的筆下,一概都用「高山族」稱呼,不被納入「台灣人」這個詞的範圍內。
有別於其他台灣史家筆下偶爾流露的同情,王育德對於「高山族」這個群體在台灣生活的歷史,不但寫的極少,而且態度相當冷漠。我實在感覺不到他想將這群人納入「台灣人」的意願!除了看他語調平淡地述說這群人的懶散與落伍的生活習慣,造就他們四百年來人口逐漸減少,漸漸被移民者的子孫取代的命運,並指出「這群人的存在」被「中國難民」(他書中的用語,相當於「外省族群」)拿來當作藉口,用來否定「台灣屬於『台灣人』」、「台灣應該獨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諸如此類的政治訴求── 一言以蔽之,王育德的「台灣歷史」只是閩粵移民後代為主體所構成的「台灣人」不斷與外來強權抗爭,追求自身幸福的歷史。
王育德認為,「台灣人要求獨立並非始於國民政府的暴政,實際上是基於四百年歷史的必然性」(再版的第293頁) 書中除了明言「荷蘭人來台之前,中原王朝的統治力僅及於澎湖,沒有包含台灣島」這個事實,還毫不保留揭露鄭氏政權與清朝官府對來台移民的剝削與壓迫,以及台灣與中國在政治與經濟有漸行漸遠的趨勢。對於日治時代,王育德沒有花很多篇幅說明日本人在台灣的各種建設,反而偏重台灣人的抗爭活動,不論是日治前期的武裝抗日、中期的台灣文化協會,還是後期的農民組合、民眾黨、台灣共產黨等團體的興亡,都有寫到。此外,他不吝肯定陳永華、劉銘傳、後藤新平這些努力建設台灣的人。
這本書曾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當年在日本出版沒多久,就成為中國與中華民國的禁書,不但招來一些日本左派學者批判,也得到不少在日台僑與留日學生的肯定。今天呢?在相關研究汗牛充棟的今天,這本書可能不久就會被後起的台灣史取代吧?成為後人研究在日台人從事台獨運動的歷史文獻,或者變成像文學作品般的存在──被人當作長篇歷史散文閱讀。未來也許如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坊間有許多台灣歷史的入門書,有綜合性質的台灣歷史,也有針對文學、文化、教育、音樂、宗教、醫療.....某個領域而寫的台灣歷史,這些都是我們學者、業餘愛好者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與寫作的心血結晶,也是不少出版社不計盈虧予以支持的成果。在此,我感謝他們!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1990年代,台灣歷史相關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作者多是學術體制外的業餘人士,學識與論述能力良莠不齊。許多人熱切書寫台灣歷史,等不及台灣歷史系所設立,也不太敢指望體制內學者的良心與熱忱,為的是:想儘快將戒嚴時期黨國體制隱瞞的歷史,揭露給更多人知道,楊碧川的台灣歷史書寫就是這股潮流的產物。
坊間有許多台灣歷史的入門書,有綜合性質的台灣歷史,也有針對文學、文化、教育、音樂、宗教、醫療.....某個領域而寫的台灣歷史,這些都是我們學者、業餘愛好者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與寫作的心血結晶,也是不少出版社不計盈虧予以支持的成果。在此,我感謝他們!
介紹客家人、客家文化的書,作者通常著重客家先民自中原移居閩粵的遷徙經過、來台以後的開拓史,以及與其他族群發生衝突的重大事件。湯錦台這本《千年客家》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台灣古文明的沒落過程、Paccan名號為何被人遺忘、「台灣」如何取代「Paccan」成為國名,以及Paccan人後代的命運,也是埔農一系列著作的重要內容。
埔農的論述看似與沈建德、林媽利、潘智仁相同,其實有很多地方不同,無論是台灣荷治時期之前的歷史認知,還是對「台獨」的看法,他都自成一格。對於台灣上古有無高度文明,沈建德、潘智仁、林媽利及眾多台灣歷史學者、考古學者,不是視之為未知領域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就是自認非專業而不去觸及,埔農則非常堅定回答: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路線難度設計是如何影響抱石的體驗。回顧了個人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的抱石經歷,並強調了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新手友好的環境對提升新手信心的重要性。雖然因個人身體素質的影響,每人對同一條路線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但仍希望能鼓勵岩館規劃更多新手友善路線讓更多人樂於挑戰抱石。
會想到這個是因為最近中共繞台,一些藝人的行為 這種「吃果子不拜樹頭」的藝人再不抵制不行了! | 讀者投書 | Newtalk新聞 老實說,平時喜歡喊著祖國,中國好棒棒無所謂,掙錢嘛不寒磣 但是如今這種軍事威脅下,陪同喊話 是否觸及叛國罪的嫌疑 我上網查了一下,台灣似乎沒有叛國罪這種罪名
Thumbnail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路線難度設計是如何影響抱石的體驗。回顧了個人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的抱石經歷,並強調了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新手友好的環境對提升新手信心的重要性。雖然因個人身體素質的影響,每人對同一條路線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但仍希望能鼓勵岩館規劃更多新手友善路線讓更多人樂於挑戰抱石。
會想到這個是因為最近中共繞台,一些藝人的行為 這種「吃果子不拜樹頭」的藝人再不抵制不行了! | 讀者投書 | Newtalk新聞 老實說,平時喜歡喊著祖國,中國好棒棒無所謂,掙錢嘛不寒磣 但是如今這種軍事威脅下,陪同喊話 是否觸及叛國罪的嫌疑 我上網查了一下,台灣似乎沒有叛國罪這種罪名
Thumbnail
七月份一直處於有點浮躁的狀態,並不太能消化太多文字,大部分的時間讀的都是漫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台漫作品,有些題材真的完全沒想過可以畫成漫畫,真的好佩服這些作者們在蒐集素材、實地探訪、還有情節編排的用心!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