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打開電視就看到節目在介紹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並且提供了六項建議。上網打"憂鬱症",映入眼簾的是教英語的網紅阿滴的影片,題目叫<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看完影片深有所感,難怪它的影片在短短幾個月就有一百四十多萬次的觀看次數,而且留言接近八千則,(我早上九點記錄觀看次數是1,482,030,下午三點時,觀看次數又增加了近百次)
2021.7.11;觀看次數1,482,030.
7,843 則留言
憂鬱症判定標準
看影片跟書面資料或者文字資料真的不大一樣,文字或書面的資料有隔-即令是專科醫生的撰述-,例如「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到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其中只要有5個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都有達到標準,就要小心得到憂鬱症,症狀包括:
1.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 (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文字和影片的不同
好,你可以把這九項標準都背得滾瓜爛熟,你幾乎可以確定你的那個親人或朋友得到了憂鬱症,然後呢?問題才剛剛開始,那些標準是死的,是沒有情感的,可是如果把那些標準放在某個個體身上,例如,你的孩子好了,好,他好像一直煩躁、鬱悶,你會不會擔心?會不會要他快樂一點?可是他的反應卻可能讓你覺得很受傷,可是你還是得忍著,然後看不下去,你又再下指導棋,又再給建議…又是一段難堪的回應…然後你愈來愈不知如何是好?而這還只是其中一項,如若加上他要嗎整晚不睡,要嗎一睡三天…以前那麼聰明活潑的孩子,現在看起遲鈍又絧慢;以前開朗樂觀的,現在則是整天怨天尤人,甚至覺得活著沒意思,想死…一小段時間還好,日子久了…你看到他的苦,可是,你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怎麼做都好像不對;你看到他的情況好像反反復復,你求神拜佛,你卜卦問命,你尋求宗教協助…你有路走到沒路,你不知何日才能終止…,你看到他的狀況不能不關心可是話一出口,回擊的力道讓你束手無策,受傷慘重…
影片中的如實描述
我們看看阿滴的描述,從一個別人看來事業有成、粉絲眾多,樂觀又開朗的專業人士,好像是一夕之間突然會莫名其妙的無故發抖哭泣,說的話都是悲觀消極,然後生活作息完全失常,你看到他有時好像很恐慌,喘不過氣,講的話很沒有條理又有些無厘頭,動作變得很慢,好像經常心不在焉。他自己慌了急了,一直想盡快回復正常,可是卻完全看不出有復原的跡象,你看影片後面他提到對父親的抱怨,為什麼要生他到世間受苦?他父親心痛之餘的回應…是在多麼心痛的情況下的說詞啊,可是這樣的反應對嗎?這樣的回應好嗎?老實說,阿滴是記住了,並且當時不滿,事後覺得深受啟發;可是如果換個人呢?可能這話打擊更大…
陪伴建議
我的意思是憂鬱症的影響絕不止於當事者,也因此了解當事者的情況非常重要(雖然了解和親身應對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且得病後的狀況難測,陪伴的狀況同樣不確定。也因此,對陪伴者來說,我昨天所攝錄下來的建議極有參考價值:
1.少一點建議,多一點陪伴;(你不是醫生,把建議交給專業吧。)
2.正向回饋,真誠溝通;(不盡量不要有負向的想法和回饋)
3.給予具體的生活協助;(因為患者生活機能幾乎全失。)
4.保持聯繫,主動邀約;(患者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主動協肋他能走出去,能出去走走。)
5.蒐集資料,尋求資源;(此症絕非家人或患者可自行處理者。)
6.設立界限,自我照顧。(心理可能經常受傷,止傷療痛很重要)。
康復建議
而對患者來說,隔滴的親身經歷值得參考:他說:
1.相信醫生說的話,按時吃藥:
有些憂鬱症源於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出現問題,不吃藥無法補充;因此應按時吃藥。
2.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的想法會不斷地攻擊自己,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自尊心都會相當低落,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會對身心都造成莫大影響,讚美自己,欣賞自己,看到自己的好,用各種正向詞句來描述自己,甚至只要唸出正向詞句都可能管用。
3.活在當下,不去想過去和未來
在發病的時候會發現自己不斷的在悔恨過去跟恐懼未來,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憂鬱症與自己的思維方式有關,因此盡量讓心靜下來,要求自己注意著當下,例如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腳,眼前的筆,然後呢?什麼也不想,一發現又再亂想,就把它抓回來,重新放在呼吸,腳或筆身上…靜坐、冥想、瑜珈對把心拉回很有幫助,把自己做的事和想法寫下來也有用。
4.有耐心,給予時間
憂鬱症的復原可能需時漫長,因此要有耐心,只求-也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要相信自己有好起來的希望,給自己的大腦和身體時間,去恢復平衡,去找回自己的健康。
5.找到生活中的新目標跟成就感
當你慢慢好起來,恢復了一些精力跟動力之後,就可以去尋找一些生活中新的成就感的來源。例如運動,煮飯等,看到自己把生米煮成熟飯,自己還會做菜,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有了成就感後慢慢建立了信心,對康復應該會有幫助。
現身說法不簡單
因為阿滴的現身說法(應該很不容易,怕會被貼標籤,也怕被指指點點,怕讓粉絲失望…給阿滴一個大大的"讚"),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這也是留言中多位憂鬱症患者表示自己的苦和痛被人真切的描述出來了,並為此表達感激之意。
"19歲時候也得過憂鬱症,最後好起來真的需要自我鼓勵、自我療癒,確實是痛苦過程!雖然已經過了20年前的事情了!"
"看到阿滴所分享的所有就想到過去的一段日子~ 看書變得困難跟看電視沒感覺真的很可怕,對憂鬱症不了解的人真的很難了解~ 謝謝阿滴公開跟大家分享自己心路歷程,祝福你健康平安快樂"
"我自己是心理治療師。阿滴你不但勇敢的面對自己最大的恐懼,還可以拍影片讓大家認識這個不夠被重視的問題。很了不起!希望大家都可以感染到你的勇氣跟對自己、別人的關懷。憂鬱症不是一個很容易靠自己就會好轉的困擾,尋求幫助反而是一種勇敢"
結語
憂鬱症不是患者的錯,因為患者也不希望自己得到此症;得到此症可能只是一瞬間,然而復原之路則可以漫漫長征…此症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除非患者有心,否則難以復原。這點似乎跟"悟道"很像,突然間某個東西、或者某句話、某個人、某件事,觸動了你的心扉,然後開啟了復原的契機。平常最好能每天能花個三五分鐘,靜下心來,和自己深入對話,肯定自己,讚美自己(記得「讚美日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