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相處|「我不知道」背後的往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知道啦。」是伴侶在壓力之下,最常出現的回應。
概要:一句「我不知道」對我們相處的影響,與回溯她的童年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你身邊是否也有個「不知道小孩」呢?
需要做決定的時候,尤其是有時間壓力或被他人賦予期待時,伴侶通常會丟下一句「隨便」、「不知道」、「都可以」,然後將決定權轉交給我。老實說,有時候是完全與我無關的事。(例如:她是不是該傳訊息給朋友?)
我們的相處
從剛開始相處說起,這樣的她讓我感到安心。畢竟對方不強迫我配合,也很尊重我的意願,甚至覺得她的世界是以我為中心轉的。直到相處一年左右,才意識到她的「尊重」中也帶著附和,這種附和除了「好相處」這個形容之外,更接近一種「都好,你決定,我只要依你決定去做就好」的感覺。
那是一種不做決定的決定
等著你發號司令、等著做出你所需要的反應,這些都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淤塞感,彷彿這段關係只與我自己有關。對方像是點餐機般,只要我在螢幕按下選擇跟下一步,就會送上準確的餐點。意識到不對勁的我,開始釐清是什麼卡頓在這種模式中?
我們在相處耶
我理想中的相處是日常互動與情感上的交流。我想要知道她的意願與真實的反饋,想要跟這個人的意志有所連通。她當時曾說過:「你想要的、你所開心的,就是我最想要的。」這?!怎麼有點浪漫。
為此經歷幾次卡頓感的我,很快就醒了。浪漫歸浪漫,但怎麼越聽越像點餐機設定好的流程文案?我試著問:「你都沒有比較想怎麼做嗎?」結果迴圈又回到相同的起點。
「沒有特別想什麼耶」、「都可以」、「你決定」、「我不知道啦」
再相處久一點時,我會詢問她無法下決定的原由。但每當聽到她說「我不知道」、「你決定就好」時,我腦中會浮現「又是我一個人的事!要我主導事情才有流動!」的感覺。雖然生活不全是如此,但就像沒帶雨具的下雨天一樣,發生時總會挑起過往不舒適的回憶。
「不知道」的淤塞感,後來陸續從她分享的童年記憶中,出現流動的徵兆。這種流動疏通了我對「不知道」的淤塞感,也說通了她自己對於「不知道」的來歷。
「不知道」的來歷
伴侶在家族中的話語權是很薄弱的。當她開口時,時常會出現一些挫折的狀況。例如:當她要回話時,家族成員的聲音會蓋過她,無法讓她將真實的想法表達完整;在做選擇時,還在猶豫就已經被做決定,並且被贈與「慢吞吞」的評語;話講到一半就被打斷或岔開,讓她感覺到「我說的話不重要」,久而久之也不再主動表達意見。
在那個時期,說句「我不知道」並交出決定權,似乎是最容易生存的模式。
近一年來,她重新貼近原生家庭的生活。在與家人保持幾年的距離後,重新相處的現在,她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貌。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小時候的挫折經驗,讓她放棄自主思考
當被問及想法時,時常因為猶豫與評估,遲遲無法下決定。此時大人會開始被催促、給予壓力,甚至也會說出「好啦,不然你選這個啦!」直接決定答案。也有在急迫的氛圍下,不想被嫌麻煩或是慢吞吞,隨便給個答案的時候。
這些小小的阻斷,都讓她在需要鍛煉思考腦力時,主動或被動地放棄思考。在家庭一定標準的控管下,即便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與夢想,也會被過濾、篩選掉。
有自己的想法時,如果不符合思考期待,會被否定、被檢視或批評。除了思考方向被掌控外,也連帶被捻熄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從另一個偏激的角度她笑說:「根本不需要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反正如果不符合「標準」,就只會被否定而已,記憶中沒有什麼做決定的機會與空間。
從小被決定答案
而成為無法自主判斷的人
在明白這些緣由後
我釋懷不少。我們後來的相處如果出現「我不知道」,我會試著傳達不要害怕、我們不急、可以慢慢想。答案沒有對錯,只要是感受起來舒適的、自在的,就是很棒的選擇。期望漸漸地陪伴她找回做決定的勇氣與信心。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avatar-img
18.1K會員
297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肯定的說「我們是心靈契合的伴侶」。此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也有被肯定的需求。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美好的快樂貼文,讓她證實了自己的「失敗」。我試著釐清:別人的快樂與成就,為什麼會讓她的意志消沈。
她肯定的說「我們是心靈契合的伴侶」。此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也有被肯定的需求。
她問:「我是不是這樣做會比較好?」的頻率之高,讓我意識到這已經超出反思的範疇,更具體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自我懷疑與否定了。
夢想的描繪與追求,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想釐清夢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本文提及伴侶執行夢想的阻礙和因素,與我陪伴她提及夢想的時所做的。
「媽媽只生了女生,所以被親戚看不起」。年幼的她認為自己本身的存在讓感到媽媽失望。此篇描述我是如何陪伴這種連根刨起的失望,與軟化過往的僵固思考脈絡,讓她在自責中得到些微喘息空間。
她:我不善於社交,害怕成為焦點,但如果被忽視我也會覺得很難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倦怠期是一個常見且挑戰性的現象。伴侶可能會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距離感、缺乏交流以及對日常生活的不滿。然而,倦怠感並不意味著感情失敗,而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和共同行動上。文章提供了三個應對倦怠的實用策略,以促進健康的親密關係,保持愛情的新鮮感與穩定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愛情關係中的相互擁有觀念,介紹「相互歸屬」和「相互擁有」的概念,並提出在愛情關係中協調獨佔性和相互歸屬性質的建議。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和男友同居後,生活摩擦不斷,越來越像老夫老妻,很懷疑能走入婚姻嗎?」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網友表示「很正常啊!相愛容易相處難。」「本來就需要磨合期,再試試看一段時間,真的不行就分手。」「想要戀愛的感覺就千萬別同居,提早進入愛情的墳墓。」
Thumbnail
兩人相處溝通真的是很重要的,不要以為已經結婚,身邊的伴侶一定知道你心中想什麼。如果心中有事情而不說出口的話,就算再親近的人也不會知道。有時候伴侶猜中時你心中想什麼時會感到很高興,但猜不中時就會感到很氣憤。現實中不用說,猜不中的時候一定比猜中的機會高。
Thumbnail
亞斯先生對外是客氣有禮的紳士,對家人則是自我中心的固執老爹常跟一般人有不同觀點,即使夫妻多年你仍搞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因為他自己也沒意識啦)常常雙標說一套做一套(這是因為理智與情感不連線,他理智時多追求CP值,情緒中時則比小孩還盧,標準不同且本人無自覺),讓人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倦怠期是一個常見且挑戰性的現象。伴侶可能會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距離感、缺乏交流以及對日常生活的不滿。然而,倦怠感並不意味著感情失敗,而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和共同行動上。文章提供了三個應對倦怠的實用策略,以促進健康的親密關係,保持愛情的新鮮感與穩定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愛情關係中的相互擁有觀念,介紹「相互歸屬」和「相互擁有」的概念,並提出在愛情關係中協調獨佔性和相互歸屬性質的建議。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和男友同居後,生活摩擦不斷,越來越像老夫老妻,很懷疑能走入婚姻嗎?」此問題熱烈引起網友的討論。網友表示「很正常啊!相愛容易相處難。」「本來就需要磨合期,再試試看一段時間,真的不行就分手。」「想要戀愛的感覺就千萬別同居,提早進入愛情的墳墓。」
Thumbnail
兩人相處溝通真的是很重要的,不要以為已經結婚,身邊的伴侶一定知道你心中想什麼。如果心中有事情而不說出口的話,就算再親近的人也不會知道。有時候伴侶猜中時你心中想什麼時會感到很高興,但猜不中時就會感到很氣憤。現實中不用說,猜不中的時候一定比猜中的機會高。
Thumbnail
亞斯先生對外是客氣有禮的紳士,對家人則是自我中心的固執老爹常跟一般人有不同觀點,即使夫妻多年你仍搞不懂他到底在想什麼(因為他自己也沒意識啦)常常雙標說一套做一套(這是因為理智與情感不連線,他理智時多追求CP值,情緒中時則比小孩還盧,標準不同且本人無自覺),讓人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