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中跟隨主的多馬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新約的十二使徒,相應於舊約的十二支派,有代表整個猶太民族的象徵意義,他們在概念上是平起平坐的,例如啟示錄預言,將來的新聖城的城牆有十二根柱石,分別刻有十二使徒的名字。
但在現實處境中,新約聖經對十二位使徒的著墨有明顯差異,尤其彼得作為首領,是使徒行傳前面部分的主角,但有部分使徒只見大名,對其生平近乎一無所知。多馬,不至於不見經傳,但也只有幾個簡單的具體片段。雖然如此,多馬留下的足跡,卻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耶穌呼喚拉撒路復活 (網絡圖片)
約翰福音11:1-16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 …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到猶太去吧!」門徒對他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再到那裏去嗎?」… … 於是耶穌就明白地告訴他們:「拉撒路死了。… …」於是那稱為低土馬的多馬對其他的門徒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
關於多馬的第一個片段。面對被敵視耶穌的猶太人拿起石頭攻擊的危險,門徒對耶穌要去伯大尼探望病重的拉撒路,還可以理解,但耶穌動身時,卻表明拉撒路已死,如此,耶穌值得冒生命危險去墓前憑弔嗎?這是合情合理的疑問,但聖經只記載多馬的反應,多馬沒有直接向耶穌表達疑惑,只對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和他 (耶穌) 同死吧」。
多馬的誠實反應,顯然不是一種預備殉道的宣告,而是一種對耶穌行動的不認同,在未有目睹死人復活的神蹟奇事前,按常理分析一個決定的利弊,權衡輕重,多馬得出不值得冒險的結論。因此,多馬被分類為「理性」的基督徒。聖經只是記下多馬的反應,而沒有對他的反應作出價值判斷,片段就結束了。
多馬心裡充滿疑惑,對耶穌堅持去伯大尼不以為然,但多馬卻跟耶穌同行,一起冒險,結果一起見證了拉撒路死而復活的神蹟奇事。或許,多馬是某一類的基督徒的典型,未必有那份單純的「信心」,無論何時何地都敏銳到回應「我在這裡」,卻以行動證明在一片疑惑中跟隨主的「信心」。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 (網絡圖片)
約翰福音14:1-7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 …」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
關於多馬的第二個片段。當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向門徒預告他的「離開」,又預告某人將會出賣主,及彼得將會不認主。與耶穌同席的門徒或許各懷心事。耶穌看出門徒心裡憂愁,於是安慰他們,他的「離開」是為他們預備「地方」。耶穌的解答觸動了理性的多馬,於是回應耶穌,「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裡,怎能知道那條道路呢」,又是一個合情合理的疑惑。
多馬當下不明白主耶穌「預備地方」的意思,耶穌採用他一貫的風格,不是回應多馬的疑問,而是借題發揮,自我宣告「道路、真理、生命」。如果切身處理,多馬的不明白實在難以運用說話解說,只能依靠多馬日後的經歷,目睹耶穌的受苦、死亡、復治、升天,然後回想這條問題,就恍然大悟,不再需要語言的解說。
多馬已跟隨主多年,縱然未達彼得的受觸目程度,畢竟也是耶穌的入室弟子,多馬對耶穌的說話有疑惑,更重要是表達了他的疑惑,從理性的思考角度,多馬再次提出一個合乎情理的問題。耶穌沒有對多馬的無知而加以責備,多馬也沒有不明所以便擅自離隊。多馬依然是那位以行動證明在一片疑惑中跟隨主的「信心」。
「疑問」似乎屬於初信者的,跟隨主多年,我們容得下對主有疑惑嗎?更可悲的,我們學懂了運用動聽的屬靈說話來掩蓋自己的不安。多馬參與門徒訓練初級班時,敢於展現「疑惑」,到門徒訓練精進班時,他依然敢於展現「疑惑」。
主耶穌向多馬顯現 (網絡圖片)
約翰福音20:24-29
那十二使徒中,有個叫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在一起。… … 多馬卻對他們說:「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我的指頭探入那釘痕,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絕不信。」… …多馬回答,對他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沒有看見卻信的有福了。」
關於多馬的第三個片段。耶穌復活了,親向門徒顯現,可惜多馬不在場,對門徒的「見證」感到疑惑,於是表明看見才信。多馬的疑惑或許是耶穌的復活方式,對違反常理的呈現模式難以接受。耶穌復活的消息傳出後,門徒聚集在一起等候,多馬也在其中,也在等候。因此,我們需要弄清楚甚麼是「不信」,多馬是「疑惑」,還是那個模樣,多馬對耶穌的不離不棄,在疑惑中等候耶穌的最新指示。
耶穌向多馬顯現,不是一種狂躁的舉動,滿腹牢騷地來到多馬面前,不耐煩地展現雙手,然後痛罵多馬一頓。主耶穌的再出現,是愛護多馬,明白他的性格,於是特意向多馬展現他的雙手。耶穌接住的一句話,「那沒有看見卻信的有福了」,又是耶穌的一貫說話技巧,借題發揮,將來的信徒沒有捉摸耶穌雙手與肋旁的機會,但藉藉使徒的見證而相信,是何等有福。
多馬被冠以「多疑」,於是藉這段經文順水推舟,多馬終於從疑惑到堅信,終於開聲宣告「我主我神」。這個說法是對是錯,難有標準的答案,但這個說法的背後,是一種危險的假設,假設了屬靈的道路,最終還是一模一樣的製成品。但多馬的「多疑」,正好說明基督徒的「多樣性」。一個剛烈男兒,未必需要變成溫文儒雅才算「見證」。或許更合理的推論,多馬依然在日後的牧養與宣教的道路上依然誠實地疑惑,依然忠心的服侍,依然不斷發現上主超越他狹隘的想像力。
回到今時今日的場景,多馬是否提醒我們,沒有需要把教會變成工廠,生產一式一樣的製成品,相同抑揚頓挫的分享聲線,相同朗朗上口的日常用語,相同知恩報德的生活優次… … 相反,對別人,我們是否有一種心靈的空間,容得下不同類型的基督徒,對自己,我們是否有勇氣展現自己的弱點,更重要的是,縱然疑惑,依然跟隨,好讓我們在信仰經歷中,不斷發現答案,不斷經歷信仰超過個人想像的震撼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少時聽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朋友,家長給他兩個港幣五元硬幣,一個用來買零食,一個用來兒童主日學奉獻。小朋友在途中蹦蹦跳,一不小心掉了一個,於是他難過地說:「上帝,對不起啊,你的五元丟掉了」。故事的目的,或許只是引發會心微笑。
你會如何回答這道聖經常識題?「猶大的使徒職分被禠奪後,馬提亞以怎樣的方式被選出來,遞補猶大的位置?」或許你的答案是「搖籤」。這個答案不能說是錯,但並不完整。
從使徒行傳的鋪排,保羅是經文的主角,馬其頓異象是內容的主線。保羅團隊在聖靈的引領下,突破了亞細亞省的地域,踏足新的宣教地域,就是馬其頓省,而第一個停留下來,進行佈道工作的地點,就是腓立比市,而被記載下來的第一場佈道會的第一位決志者,就是呂底亞。
回到經文。為甚麼需要設立執事呢?因為一群說希臘話的猶太人抱怨,他們群體中的寡婦的日常供給被忽略了,於是使徒回應說,他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是不合宜的。使徒以「飯食」概括了「日常供給」。因此,執事的設立不是改善派飯制度,而是回應當時教會內部的兩個問題,一是「日常供給」,二是「被忽略」。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路加福音 23:50-56 (和修本)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為人善良正直,卻沒有附從別人的所謀所為。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神的國。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墳墓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使徒行傳 20:7-12 (和修本)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次日要起行,就為他們講道,直講到半夜。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火。有一個少年,名叫猶推古,坐在窗口上,沉沉入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睡熟了,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來時已經死了。保羅下去,伏在他身
年少時聽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小朋友,家長給他兩個港幣五元硬幣,一個用來買零食,一個用來兒童主日學奉獻。小朋友在途中蹦蹦跳,一不小心掉了一個,於是他難過地說:「上帝,對不起啊,你的五元丟掉了」。故事的目的,或許只是引發會心微笑。
你會如何回答這道聖經常識題?「猶大的使徒職分被禠奪後,馬提亞以怎樣的方式被選出來,遞補猶大的位置?」或許你的答案是「搖籤」。這個答案不能說是錯,但並不完整。
從使徒行傳的鋪排,保羅是經文的主角,馬其頓異象是內容的主線。保羅團隊在聖靈的引領下,突破了亞細亞省的地域,踏足新的宣教地域,就是馬其頓省,而第一個停留下來,進行佈道工作的地點,就是腓立比市,而被記載下來的第一場佈道會的第一位決志者,就是呂底亞。
回到經文。為甚麼需要設立執事呢?因為一群說希臘話的猶太人抱怨,他們群體中的寡婦的日常供給被忽略了,於是使徒回應說,他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是不合宜的。使徒以「飯食」概括了「日常供給」。因此,執事的設立不是改善派飯制度,而是回應當時教會內部的兩個問題,一是「日常供給」,二是「被忽略」。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路加福音 23:50-56 (和修本)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為人善良正直,卻沒有附從別人的所謀所為。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神的國。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墳墓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
從聖經裡小人物中有所領悟  使徒行傳 20:7-12 (和修本)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次日要起行,就為他們講道,直講到半夜。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火。有一個少年,名叫猶推古,坐在窗口上,沉沉入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睡熟了,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來時已經死了。保羅下去,伏在他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先知以西結與耶利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經歷過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的事件。不同的是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擔任先知,而以西結則是在被擄之地被呼召作為先知。在聖經裡面,以西結也是第一位在被擄之地的先知,而這樣的意義也說明,即使猶太人亡國被擄,但上帝卻從未棄祂的選民不顧……
主題經文: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6 節) 在前一節聖經裡,我們明明看見,「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五節)。怎麼祂所愛的人病了,還不立即前去呢?這就是告訴我們:神對付我們的方法,無論怎樣嚴厲,怎樣神秘,我們仍可相信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我們蒙召成為基督徒,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保羅自從赴大馬色路上遇到耶穌,定意要接下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命,此後就持續遭遇重重挫折和艱難。保羅為了完成神賦予的使命,就算面臨生死存亡關頭,都沒有動搖意志。
Thumbnail
讀到《使徒行傳》 24章時,令人印象特別深刻。保羅此時已被猶太總督拘提,處境堪憂,却仍勇敢傳講福音。腓力斯於主後52年至59年擔任猶太總督,史家評論腓力斯,是「帶有奴隸性格的暴君。」其三位妻子中,有一位是猶太人。保羅為他們講論基督耶穌的道,竟使腓力斯感到萬分恐懼。 為什麼呢?
Thumbnail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保羅明知有危險,仍不改變奔赴耶路撒冷的計劃?是因為他相信是神的旨意,是聖靈的提醒, 聖靈的催促,因而他非堅持不可。説到順服神,人人都說自己可以很順服,一旦必須付出生命作代價的時候, 很多人很快就打退堂鼓,使徒保羅則不然,實在不容易。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
先知以西結與耶利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經歷過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的事件。不同的是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擔任先知,而以西結則是在被擄之地被呼召作為先知。在聖經裡面,以西結也是第一位在被擄之地的先知,而這樣的意義也說明,即使猶太人亡國被擄,但上帝卻從未棄祂的選民不顧……
主題經文: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 6 節) 在前一節聖經裡,我們明明看見,「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聖經約翰福音十一章五節)。怎麼祂所愛的人病了,還不立即前去呢?這就是告訴我們:神對付我們的方法,無論怎樣嚴厲,怎樣神秘,我們仍可相信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我們蒙召成為基督徒,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保羅自從赴大馬色路上遇到耶穌,定意要接下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命,此後就持續遭遇重重挫折和艱難。保羅為了完成神賦予的使命,就算面臨生死存亡關頭,都沒有動搖意志。
Thumbnail
讀到《使徒行傳》 24章時,令人印象特別深刻。保羅此時已被猶太總督拘提,處境堪憂,却仍勇敢傳講福音。腓力斯於主後52年至59年擔任猶太總督,史家評論腓力斯,是「帶有奴隸性格的暴君。」其三位妻子中,有一位是猶太人。保羅為他們講論基督耶穌的道,竟使腓力斯感到萬分恐懼。 為什麼呢?
Thumbnail
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保羅明知有危險,仍不改變奔赴耶路撒冷的計劃?是因為他相信是神的旨意,是聖靈的提醒, 聖靈的催促,因而他非堅持不可。説到順服神,人人都說自己可以很順服,一旦必須付出生命作代價的時候, 很多人很快就打退堂鼓,使徒保羅則不然,實在不容易。
Thumbnail
「多馬的信心」是憑感官證據而來的信心,是「屬人的信心」。至於耶穌所説:「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指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