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從「村人款待」到「村人叮囑」——〈桃花源記〉教學筆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結尾的問題

今天把〈桃花源記〉做了結尾,用了以前備課時的幾個問題收束:
在文中,作者並未敘述桃花村裡有村長或統治者的存在,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桃花村裡的人見到於人的反應是?而該如何解釋對於「避秦時亂」的群體而言,見到了陌生人卻不設防的原因?
桃花村裡的人如果要保全村裡的太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若有則為何不做?
而在進入到這些題目的討論與思考之前,先歸納了之前的「象徵」與「細節構築」的手法。
第一年教書時學生的作品

象徵手法的教學步驟

象徵手法固然是每位老師都會提到的(而且考卷也很愛考的)「船」、「桃花林」、「山洞口」、「中無雜樹」以及「漁人」,但我更在意的是由象徵手法帶出的細節堆疊,以及與學生自身的連結。因此,在前一天第八節課時,安排了象徵手法的課程:
  1. 先以幾張圖片帶起學生的經驗:鴿子象徵?玫瑰花象徵?橘子象徵?紙船象徵?
  2. 介紹維基百科上對於「象徵」的定義,再回頭去看那些照片中是否都符合定義?(若是沒有,發生了什麼?)
  3. 透過〈開場告訴了我們哪些線索? — Now You See It〉讓學生練習從電影的開頭抓到「象徵」的意義。
    (這部分原本要用之前所看過的一份教案「用蘇打綠〈故事〉教象徵」,但再三思索後覺得一則有點牽強,二則這首歌的意思好像只是因為裡面用了很多〈桃花源記〉的梗,便作罷了;但我所挑的電影,似乎也不是直接與象徵對接,但總是一種詮釋的練習,容之後再設計)。
  4. 用《雲端情人》作為最後的收束與練習。
因為前一天有先做過這堂課了,所以學生在今天的收束上顯得頗有興致以及進入狀況;而在「細節」的歸結上,則有以下兩點:
  1. 象徵手法
  2. 不合理但又順理成章之處

〈桃花源記〉的細節

回到收束的問題,我認為陶淵明在一開始安排村人「大驚、詢問、熱情款待」的全然信任,而後又以「叮囑漁人」的舉動寫出桃花村人信任中卻帶有矛盾的意味,其實很符合作者在當世的兩難。
怎麼說呢?
陶淵明少時受過儒家教育,且魏晉時期的思想是以儒家為底、道家為表的時代,但是在淑世的選擇背後,更多的是來自帝王的箝制與殺戮,使得士人的注意力轉向自身,但又好像與自己從小所受的思想教育抵觸,因而矛盾發生了、不一致產生了。有的人選擇透過行為宣洩,有的人則透過寫作抒發,總之得要找個出口才是。
村人的不設防與熱情,以及隨後的告誡與期待,我認為恰巧反映出了陶淵明的矛盾,而也是在這樣的矛盾中,陶淵明寫出了人性的光輝與明亮:
即便我有點擔心,但我依舊相信你。
(原發表於2021/11/04@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法明確說出這齣戲到底有什麼樣的啟發與成長(最近改學生的作文一直用到這兩個詞,著實假道學),但會感覺有股力量在體內流動。這就是我最喜歡吳念真導演的地方:傳達自己想說的故事,即便解讀與作者不同,但也能夠從中獲得正向的力量。 告訴自己,我是自由的。
作為一部成長電影,呈現出的成長歷程鮮明無比,從一開始較多關注自己的未來,到能夠在意他人,甚至是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死亡,能夠選擇原諒凶手,無一不是成長的軌跡,但因為這類的題材近幾年有些氾濫,以致需要更多出其不意的新意才不至於走入陳腔濫調裡。
這部片不是大開大闔的家國情感、民族存亡,是細細闡述、貼近生活的題材,讓人覺得親切之餘,也能夠回到自己身上想想。我覺得這應該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有關,因為平常太重視與他人的禮貌關係,因此這樣的題材才會在文學中顯現。 畢竟文學是寫出世人所缺乏的那一塊。
當初看到海報中十人排排站,心中隱隱然有股「糟了,該不會是韓團吧哈哈哈」;結束時想著「欸,為何10個人死了兩個,一個是頭頭一個好像沒什麼代表性」,再加上最後的統一意念畫面完全不對稱,使得強迫症有些微發作。 好不協調啊。
先說結論 片長大約一個半小時,前面10分鐘後我就入眠了20分鐘,硬撐著醒來後發現「嗯,跟八點檔一樣,只看頭尾也完全不影響理解劇情」。
我覺得整部片的關鍵詞是#愛、#自我認同、#執著以及#接受。雖然看起來好像隨便那個hashtag點進去都可以拉出一拖拉庫的片單,但要同時把這些事情說得動人的,這部片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無法明確說出這齣戲到底有什麼樣的啟發與成長(最近改學生的作文一直用到這兩個詞,著實假道學),但會感覺有股力量在體內流動。這就是我最喜歡吳念真導演的地方:傳達自己想說的故事,即便解讀與作者不同,但也能夠從中獲得正向的力量。 告訴自己,我是自由的。
作為一部成長電影,呈現出的成長歷程鮮明無比,從一開始較多關注自己的未來,到能夠在意他人,甚至是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死亡,能夠選擇原諒凶手,無一不是成長的軌跡,但因為這類的題材近幾年有些氾濫,以致需要更多出其不意的新意才不至於走入陳腔濫調裡。
這部片不是大開大闔的家國情感、民族存亡,是細細闡述、貼近生活的題材,讓人覺得親切之餘,也能夠回到自己身上想想。我覺得這應該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有關,因為平常太重視與他人的禮貌關係,因此這樣的題材才會在文學中顯現。 畢竟文學是寫出世人所缺乏的那一塊。
當初看到海報中十人排排站,心中隱隱然有股「糟了,該不會是韓團吧哈哈哈」;結束時想著「欸,為何10個人死了兩個,一個是頭頭一個好像沒什麼代表性」,再加上最後的統一意念畫面完全不對稱,使得強迫症有些微發作。 好不協調啊。
先說結論 片長大約一個半小時,前面10分鐘後我就入眠了20分鐘,硬撐著醒來後發現「嗯,跟八點檔一樣,只看頭尾也完全不影響理解劇情」。
我覺得整部片的關鍵詞是#愛、#自我認同、#執著以及#接受。雖然看起來好像隨便那個hashtag點進去都可以拉出一拖拉庫的片單,但要同時把這些事情說得動人的,這部片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漁人的角色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中西哲學差異。透過漁人的無心進入與慾望的分析,文章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東方哲學的模糊性與西方哲學的明確性,並反思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讀者將學會如何在不同觀點間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文言聊癒」線上共備會與Podcsat節目裡,我們嘗試將古文和心理學結合,用心理學角度來詮釋文言文,讓文學與心理學相輔相成,既能療癒人心,亦能展現文學的深邃意境。第二回,我們以金樹人教授的「心理位移」技術,重新觀看、解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金樹人教授的心理位移技術,是將東方哲學與心理學融合的
Thumbnail
解構原作:〈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谷裡雲煙繚繞,溪流之上的高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的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請問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呢?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美,將桃花
玉樓春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後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桃溪與秋藕相對,秋藕雖是絕來無續處,但藕雖斷絲卻還連著,顯示著故事裡的主人翁其實知道往事已矣,應該放
Thumbnail
居民沉默片刻,桃鼠說:「神,你為我們作太多了,留下來,讓我庇護你。」 桃牛說:「神,你沒了神力,不能當神了……和我們一起當人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漁人的角色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中西哲學差異。透過漁人的無心進入與慾望的分析,文章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東方哲學的模糊性與西方哲學的明確性,並反思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讀者將學會如何在不同觀點間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文言聊癒」線上共備會與Podcsat節目裡,我們嘗試將古文和心理學結合,用心理學角度來詮釋文言文,讓文學與心理學相輔相成,既能療癒人心,亦能展現文學的深邃意境。第二回,我們以金樹人教授的「心理位移」技術,重新觀看、解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金樹人教授的心理位移技術,是將東方哲學與心理學融合的
Thumbnail
解構原作:〈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
Thumbnail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出世之後,引發不少後代詩人,依據《桃花源記》提供的線索尋找並撰寫成各種續詩。本詩描述張旭也加入尋找桃花源的行列。現實的桃花溪,據說就在今天湖南省桃源縣,然而歷史上卻從來沒人真正找到陶淵明所提的原始地點;甚至我們可以說:桃花源是陶淵明心中的「理想國」,現實上並不存在這樣的地方。
陶淵明的「桃花源」 人人嚮往的人間樂土 因裡面的人美環境樸實 人際關係才能流動著溫暖愉悅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桃花溪 唐代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谷裡雲煙繚繞,溪流之上的高高橋若隱若現,站在岩石西側詢問那捕魚歸來的漁人。這裡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嗎?請問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溪的哪一邊呢?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美,將桃花
玉樓春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後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桃溪與秋藕相對,秋藕雖是絕來無續處,但藕雖斷絲卻還連著,顯示著故事裡的主人翁其實知道往事已矣,應該放
Thumbnail
居民沉默片刻,桃鼠說:「神,你為我們作太多了,留下來,讓我庇護你。」 桃牛說:「神,你沒了神力,不能當神了……和我們一起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