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Week5)

    第5週 覺察卡關的對話
    在對話中覺察,在什麼樣的取向、狀態下,會讓自己想去反駁、辯解或干預對方的述說。
    對話時常卡在當我們好奇對方的過程中,被自己內在的聲音主宰。本來的路徑是朝著對方的內在進行,卻不知不覺受自己的內在牽動。
    而這個內在的聲音通常來自
    1. 有了主觀詮釋
    2. 期待失落
    拿我跟女兒的日常對話來比喻。
    女兒某日閒聊說她的好友正在減重,當女兒下課吃著合作社買的熱狗時,好友抱怨他「在減重的人旁邊吃熱狗很過分吶!!」。女兒翻白眼回應「是你跑來坐在我的位置耶…我還得站在自己位置旁邊吃…」頗有委屈之意。
    應該哈哈大笑就好,或是多點好奇與核對的對話,不知道我可以好奇出什麼?(現在倒是好奇的很自然)
    結果我一直跟他強調『熱狗不健康,不要吃太多』。女兒也可愛,他說『媽媽,我在跟你聊天,你的重點怎麼都在熱狗了!』
    你瞧,我有了主觀詮釋,吃熱狗很不健康。也有期待失落,我怎麼教你的,竟然在學校買熱狗當點心,我期待你懂得好好照顧自己啊!
    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通常我們只是想要改變或說服對方,而不是去理解她。
    對話中要能適時覺察內在是否有主觀詮釋與期待的失落,先連結自己照顧內在,對話中不用套路,不說道理,也不引導對方來符合我們的期待。
    對話的目標是為了連結彼此,也讓孩子與自己漸漸連結,成為一個健康、負責任的人。而這樣的個體會為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好奇很重要,但要注意喔,不在對方發生了重大事件或生病虛弱時好奇,那就是白目了。甚至是,對方表明不想說話時,硬要引導對方說說話,小心或許是「對方必須說一說對他比較好」的主觀詮釋。
    好奇的基礎,來自接納與尊重。
    討論中我分享自己的卡關,我細數了與妹妹、個案、先生及女兒在對話中常見的卡,但我真的覺得卡關、在意、被影響、與困擾的,好像只有來自與先生的互動。其他對象即使我做的不好,也不受影響,還能肯定自己。
    我與先生其實感情很好,溝通上也無礙,偶爾才會有些生活事件裡小小的不開心。在認知上我很清楚其實都是生活小事,只是為何我的慣性回應如此強大!
    我的觀察是,我都還來不及解讀或覺察,先生的話語及表達,已經讓我的頭腦慣性思維與身體 迅速做出反應。我會立刻覺得被指責,覺得生氣委屈,然後不說話。
    對,我不說話耶,為什麼呢?
    我覺得說了也沒用,說也說不過他,我也怕他因爲我的反駁更生氣。
    如果不這樣事後覺察,我還真不知道小小事件與互動裡頭,有這麼多觀點與過往經驗在影響我。
    學伴們的分享大多類似,覺察到卡關不是困難,難在無法做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回應。現在我們透過老師的教導,知道這個卡關常來自主觀詮釋與期待失落,每當卡住時就可以提醒自己去看見這個主觀詮釋與期待的失落是什麼,重新為自己做選擇。經常的練習,讓身體重新鍛鍊出另一條新的路徑。
    在討論互動中,學伴提出自己的卡關,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主持人問,能否先欣賞自己的認真,你主動參加3人小組的線上練習呀!學伴想了想坦承的回應,在對話練習中無法欣賞自己,因為對於「好的對話」似乎有個隱形標準,會評價自己。
    我喜歡主持人的回應,不是安慰、說教或引導至渴望處欣賞自己,而是分享自己在小組練習曾遇到的困境,還有回應的方式。當傾聽者希望主持人(述說者)給出回饋,他找不到可以回饋的內容時,謝謝對方當下的存在。你的存在讓我能安心述說,就是一個禮物。那互動真是美好!
    因為這個討論,我們也彼此分享「欣賞自己」的練習方式。像是讚美日記、鏡子練習與自由書寫,如何在困難處依舊能欣賞自己,時時刻刻體會生活中的大小事等等。
    與學伴們在討論與互動中也漸漸熟悉彼此,可以這樣踏實練習,好幸運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