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孝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講到「三不孝」: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也提及曾子說的「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這句話。
從上述所引關於「孝」的內涵,就沒看到有「順」的意思;相反的,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反而是不孝啊!
此外,無論在《論語》、《孟子》、《孝經》,甚至《禮記•祭義》等等的典籍,都找不到「孝順」一詞,何解世間通用「孝順」這個詞呢?特別是在大陸,凡是對古人講孝,總是把「孝」翻譯成「孝順」,真是難以理解。
提起曾子,曾子是以孝稱著的,《孝經》相傳就是曾子所著的。大家都聽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些話,在孝的始與終這整個過程,完全不涉及「順」的含意。
在《論語》裡,還說及曾子在病重時,對著學生們說:
「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泰伯3】
曾子在臨終前,讓學生們掀開被子,看看他的腳和手,然後很深沉地說:做人要戒慎,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免傷及身體,那是終身之孝啊!
這也沒有「順」的意思啊!那麼,究竟「孝順」算不算是孝呢?
說到這裡,先講一講曾子年輕時的一個故事:
有一次,曾子挨了他父親痛打,事後向孔子傾訴,一心希望孔子安慰開解,反正他兩父子都是孔子的學生,情同子姪。誰知孔子還大罵曾子,說:您這樣沉住氣、忍著痛,一直順著挨打,萬一出了意外,造成傷亡,這豈不是陷父親於不義嗎?
後來,又有一次,他父親又生氣,快將動手打曾子,曾子馬上快跑,然後把事情告訴孔子。結果呢?…還是被孔子罵了。為什麼?
孔子說:您父親生氣,準將動手,您就立馬飛跑,這不是把您父親氣得更厲害嗎?
各位,這就是孔門立教,要視乎當時的情況,要從內心直露親情,而權衡變通啊!
在傳統的孝道,是不講「順」的;即使要講,也得合理的順啊!
怎樣才是合理的順呢?——敬。發自內心真切的父子之情(即父母子女之情)。
《論語》有句話,說:「犬馬皆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謹此共勉
(寫於2020年12月30日)
下一講:樂忘天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這個文題,過去曾經多次意欲為文;但,經左思右想、徘徊斟酌,始終無法動筆。何解? 一者、陋俗已不合時宜; 二者、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三者、此語之當今意義。 今終於免強落筆,以寡陋之見,祈各方指正。 二、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這句話原出自《孟子•離婁上26》: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叫做「讀書人」? 「讀書人」,以筆者的理解,不管是學文史哲的,不管是學理工商的,也不管是學醫護衛的,他們既是知識分子;但,不一定都是讀書人。相反的,不管是學什麼,只要一直潛心做他的學問,而且,而且還關心天下事的,這才叫「讀書人」。 不錯,以仁為己任,是重、是遠;但也不重、不遠。為什麼?
    「如魚得水」這句話,許多人都聽過;可是哪些曾修讀過政治與行政的人,或者哪些直接當政治與行政的人,從其管治的表現,卻無法體會到「如魚得水」這句話的真諦。 其實,儒家的治道是從人性出發、從人性主導,而以民為本、以民為貴。只會便民、養民、保民。此與「如魚得水」這個理念是相通的。 下一講:讀書人的終極關懷
    有位師友來問:孔子愛國嗎?(估計他是離港移英前的一問) 當時毫不思索,即答:孔子當然愛國啦,可他更愛天下人。 現在想起,還是沒說錯。 如果孔子不愛國,他不會放下高職厚祿,憤然離開。如果他老人家不是為天下立心,不是為生民立命,他又何須漂泊走難,飄零各地呢? 「修己以安天下」,共勉共願!
    什麼?談愛國?愛國不是用來談的,而是用行動的。 不錯,真真的愛國,確實是要行動的;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忍辱負重地行動的。 愛國,不是道德問題,也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性自發的問題!國愛民,民自然會愛國的! 有人說:不讀中國歷史,就不知道中國過去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就不知道中國過去的落後。
    前言 這個文題,過去曾經多次意欲為文;但,經左思右想、徘徊斟酌,始終無法動筆。何解? 一者、陋俗已不合時宜; 二者、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三者、此語之當今意義。 今終於免強落筆,以寡陋之見,祈各方指正。 二、要釐清語出的背景 這句話原出自《孟子•離婁上26》: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天寬恕,或祈求老天帶領,通通都無補於事。 這則《論語》,非常不好解: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13】
    什麼叫做「讀書人」? 「讀書人」,以筆者的理解,不管是學文史哲的,不管是學理工商的,也不管是學醫護衛的,他們既是知識分子;但,不一定都是讀書人。相反的,不管是學什麼,只要一直潛心做他的學問,而且,而且還關心天下事的,這才叫「讀書人」。 不錯,以仁為己任,是重、是遠;但也不重、不遠。為什麼?
    「如魚得水」這句話,許多人都聽過;可是哪些曾修讀過政治與行政的人,或者哪些直接當政治與行政的人,從其管治的表現,卻無法體會到「如魚得水」這句話的真諦。 其實,儒家的治道是從人性出發、從人性主導,而以民為本、以民為貴。只會便民、養民、保民。此與「如魚得水」這個理念是相通的。 下一講:讀書人的終極關懷
    有位師友來問:孔子愛國嗎?(估計他是離港移英前的一問) 當時毫不思索,即答:孔子當然愛國啦,可他更愛天下人。 現在想起,還是沒說錯。 如果孔子不愛國,他不會放下高職厚祿,憤然離開。如果他老人家不是為天下立心,不是為生民立命,他又何須漂泊走難,飄零各地呢? 「修己以安天下」,共勉共願!
    什麼?談愛國?愛國不是用來談的,而是用行動的。 不錯,真真的愛國,確實是要行動的;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忍辱負重地行動的。 愛國,不是道德問題,也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性自發的問題!國愛民,民自然會愛國的! 有人說:不讀中國歷史,就不知道中國過去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就不知道中國過去的落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是誰編派出的?果真如此,兒女只能盡愚孝。可那絕不是孔教的心傳。曾參因為愚孝忍受父親痛打,幾至昏迷不醒,孔子氣到拒絕痊癒的曾參來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孝道的文章,闡述了人類孝道的重要性。透過故事和神仙的對話,強調了對父母和繼母的愛和孝順。文章引人入勝,讀者會從中獲得孝道的重要性和價值。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知是誰編派出的?果真如此,兒女只能盡愚孝。可那絕不是孔教的心傳。曾參因為愚孝忍受父親痛打,幾至昏迷不醒,孔子氣到拒絕痊癒的曾參來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孝道的文章,闡述了人類孝道的重要性。透過故事和神仙的對話,強調了對父母和繼母的愛和孝順。文章引人入勝,讀者會從中獲得孝道的重要性和價值。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