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樂忘天下

    究竟親情重要?抑或天下重要?
    過去提到葉公說「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的案例,孔子卻不以為然。而在《孟子》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見【盡心上35】)
    話說孟子有個學生名叫桃應,他問孟子:「舜作為天子,而一向執法嚴明的皋陶(音高遙)為最高的司法官員;假定阿舜的父親瞽瞍殺了人,該怎麼辦呢?」
    這似乎要考起孟子。但,沒想到孟子很明快地說:「把他逮捕起來就是了。」
    桃應又追問:「然則阿舜不阻止嗎?」
    孟子說:「舜怎能阻止呢?皋陶是依法捕人的呀!」
    桃應又問:「那麼阿舜怎麼辦?」
    孟子答:「舜把棄卻天下,會視作拋棄破草鞋一樣。他只好私下背起他父親逃走,沿著海邊住下來,盡他的一生,欣然地侍奉他父親,而忘卻天下。」
    各位,這是一個人生的兩難題,兩難在舜。舜為天子,自己的父親殺了人,又怎能枉法呢?但,舜亦為人子,又豈能坐視不理?更不能說什麼「大義滅親」的話頭,那是自欺欺人的大話。滅親就是不仁,不仁那有義可言?
    故此,要權衡一個人生的兩難題,實在艱難,艱難在無論如何取捨,都會陷入於不義。舜棄卻天下,是有負天下,這是不義。但,舜見父親臨危不救,是為不孝,不孝也是不義,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不孝的天子呀?再者,要作一個兩難的取捨,也是一個嚴肅的抉擇,傍人是不理解的,也沒資格去批判的,因為這個抉擇,並非為了私利,而是為了更高的義——心安啊!
    (寫於2020年10月16日) 註:瞽瞍,指雙目失明的人。
    下一講: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