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楔子所言,我將在此整理和紀錄成長歷程中的各類經驗。而這篇文章首先希望享我與個人成長/成功法/心靈勵志類(這裡統稱Self Help)內容之間的恩怨。這是我如何由極度抗拒,到願意吸收一些Self Help內容,碰碰釘實踐出來的過程。
當我發現自己想有意識地成長、進步,並為此尋找方法時,很容易接觸到Self Help類的內容。然而看了不代表能「據為己有」,有時甚至只會重溫一些無用的老生常談。尤其是我本來就很抗拒Self Help內容,說白點就是總覺得那些《成功XX條法則》、《XX的致勝之道》等書名或節目名稱真是俗氣極了。
討厭它?研究它! 但我不想止於主觀的反感。於是,我利用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大學的論文功課,去認真了解甚麼是Self Help,它的信條對人心以至社會的影響;與新自由主義的連繫bla bla bla……
這個寓滿足自己寓交功課的策略很成功,我對Self Help的了解更深,更明白自己討厭它的什麼。有趣的是,當我愈能辨析到有問題的內容,就愈能去蕪存菁地去吸收其他,不致沉沒於海量的人生建議、成功法則之中,亦更容易採取行動。
小心這些Self Help 內容 以下是我就Self Help內容歸納出的一些常見問題,也被我用作在遇到Self Help資訊時的警報系統,若它出現以下特徵,我會變得懷疑或不會再花費時間在它身上
成功歸功於個人勝利,失敗歸咎於個人不足 Self Help包裝的自傳 心想事成的神力 辭藻華美的雞精
成功歸功於個人勝利,失敗歸咎於個人不足
然而,歷史、文化、經濟、政治制度對社會,以至歸根究底對人的影響深遠。把成功與否(先不糾結於何謂成功)的責任全放在個人身上並不合理。更諷刺的是,他們的研究指出,愈不穩定的外在環境,例如經濟衰退等,人們愈容易受Self Help內容吸引,因為它能讓人覺得自己可以掌舵。
Self Help達人Gary Vaynerchuk的人生哲學強調Hustle,忙碌起來就對了。他曾說過,因為人很難改變外在環境,例如政策,所以與其去不滿和抱怨,不如把這些力氣都用來工作。這有一定道理,但與此同時,愈把成功歸功於個人勝利,就愈容易把失敗歸咎於個人不足。
Success and happiness are not accidents that just happen to some people and not to others - they are predictable results created by deliberate 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ng, [...] As the saying goes, success is all about luck - ask any failure! —Paul McKenna
我在此不岔開討論這種想法對人際關係及整體社會的負面影響,但單就個人而言,這使我們面對挫折時很容易會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不夠努力、不夠效率、不夠專注……於是吞食更多Self Help內容,向自己施加更多的壓力,循環直至累透。
Self Help包裝的自傳 Self Help的賣點,說到底是人生建議,因此需要敘事權威 (Narrative authority)去支撐。例如達人談及收拾房間是「整理術」和「斷捨離」,家人要求收拾房間就只不過是嘮叨。換句話說,作者或人物介紹是Self Help內容的基本架構,問題是所佔的比例。比例愈高,愈應提防,因為這很可能代表:
內容不夠扎實,只好透過成功的形象吸引讀者。
當中表達的,是他/她成功了,所以他/她所做的就是成功法。當中的建議通常都充滿個人特色或非常依賴其人生際遇,外人難以參考。 只是以Self Help包裝的自傳。
製作內容的目的會影響取材、表達手法。當目的是讓受眾知道其成功故事,進一步建立個人品牌(及推銷更多產品時),容易會用長篇故事去說明簡單的建議,因為前者才是重點。更可怕的,是故事和總結的建議和經驗並無關係。這倒不如選讀真正的自傳,從更全面的角度了解主人公的故事,自行歸納出欣賞和可借鏡的地方。
心想事成的神力 這和第1點有點相似,我曾糾結應否放在一起寫,但鑒於它的獨特性,最後還是決定額外說明。這警號最常在關於正面思考、相信自己、變得堅強、獲得自信等內容響起。鼓勵受眾要有這些心態不是警號,但若看到將人的心理簡化,把它當作可自由編程的工具,就不中不遠了。
常見的敘述手法,是用看似成功或失敗人士做例子,強調擁有這些特質的重要性——簡而言之,成功因為有正確心態;失敗因為脆弱心靈在拖後腿。
When it comes to money, I deeply believe that the obstacles that keep us from being more and having more are rooted in the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conditions that have shaped our thoughts: In other words, what we have begins with what we think... — Suze Orman
心想就事成,事不成,就是心不想喔。
其中一個使Self Help內容的特點,是責任主要在受眾那方。提供建議的一方「教」受眾如何診斷自己的問題,或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然後在各方面達致更成功的人生。他們的人生建議是否可信、有效,只能靠受眾的表現來驗證,而我們往往可以不夠自信、不夠努力、不夠正面,不夠堅強,反正沒有明確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