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海浮沉(六十)成功須要靠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過一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他說過一個有關為人處事的概念。大義是 “一個人一生若能處理好三段關係,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的關係,他就會是個成功快樂的人士”

單就處理好自己和別人關係的視角,在職場; 是最直接須要的場域。那位心理學家還說 “小小的成功得靠自己,但是,更大的成功;要是沒有別人的幫助,通常是無法實現的”。這兩三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

我轉調新加坡之後,對我仍然負責的東亞市場來說,我就是個 ‘’遠距的操控者‘’。那樣的變化之下,我仍然可以有效執行任務,我的意念仍舊可以暢行無阻,那是因為我和很多“別人” 的互動仍然保持熱絡,沒有因為我這個人的遠離;而出現了降溫的現象。

這些‘’別人‘’包含了我一直塑造的; 有價值的關鍵客戶和經銷夥伴,亦即我的‘’外在客戶‘’ (External Customer) ,還有我認定的;深具正面價值的團隊同仁;我的 ‘’內在客戶‘’ (Internal Customer)

為商之道,若不珍惜客户,不盡心合理照顧客戶的利益,那麼;自家客戶在某個時日成了競爭對手的客戶就不奇怪了。

至於;要如何和經銷商長久合作?我的秘訣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正直誠信”,其他的;就是共享合作努力的成果。從我們原廠的角度,絕對言出必行,也絕不容許上游扯下游後腿,繞過經銷商自行牟利的。在我們權責範圍內,誠心提供給他們一個安心營商的環境;維持關係的和諧。

再則,為人上司者,若視下屬同仁為無物,還肆意剝削他們的權益,以致迫使他們對自身在公司的前景不抱希望,那麼想獲得同仁的忠誠和辛勤努力;就形同海市蜃樓了。

如果把職場團隊看成是一支球隊,我這個球隊領導應該就是教練的角色。那麼要如何讓球隊在沒有教練做場邊指揮時;仍然可以出賽,而且;團隊合作還是一樣的正常表現?

我的做法是確定每個人都了解自身職責範圍,更重要的是;確定每個人的職能和隊友的相關互動都了然於胸。我經常著力的是;設法消滅在各式互動下;無可避免出現的灰色地帶,每一次挖出來後,必定讓那些‘’三不管‘’的事件型態劃歸相應的權責歸屬。

總之,若團隊成員只會指出灰色地帶事件,又進一步手指向外;指點他人或其他部門;事不關己,我是沒法忍受的。我痛恨騎牆派,或是路人甲型的 ‘’漁利者‘’ (Free Rider)

基本上,我在台北的後幾年,就很少再親自處理那類的事情。因為,我屬下的經理都明白,找我;最好只給“是非題”,最好別要我回答“論說題"。因為,他會直接告訴我,那位主管是有能力問題的。

所謂做人或做事,無一不是每天都在梳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從職場的角度看,它是直接影響了自己職場階梯的攀爬。當我每天周旋在那些內圈和外圈的‘’別人‘’ 時,還沒有那麼強烈的感受; 這些‘’別人‘’對自身的影響有多大。直到有朝一日身處兩千多公里外的新加坡以後,心中對這些“別人”的惦記和感謝就化成了心中的暖流,並倍感欣慰。

轉調新加坡一事,我成功的獲得那麼多正面的發展,都要歸功於那些在北部亞洲;每天為我們公司貢獻心力的大批“別人”,是他們的幫忙,才塑造出當時的我。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加坡職場的不同工作方式;或是做事的節奏,我早已清楚七、八分了。對我而言,我的重新融入是符合我這一次職涯大轉向的初衷。我想慢下來,想擠出生命裡頭的空間和時間,奉獻給家庭。所謂「改變就是休息」, 我是藉由‘’改變‘’獲取更多的心力; 放在親子教養上面。 那麼,我原先熟悉的本地工作節奏是個什麼樣態呢?
移居新加坡的過程非常順利,住家就在新加坡西部的西海岸(West Coast), 距離位在裕廊西(Jurong West)的公司/工廠所在地;沿著AYE快速道路;開車只須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這樣的距離我可以午休時間回家吃午飯,順便看一下小兒子。 趁午休;有時候我會開車帶他們母子去附近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
為了加大參與‘’親子教養‘’的目標;提出離職一事,本質上礙於一個事實,就是;我手創東亞分支機構,且有效開發區域市場,未來榮景更可期,這是背景。因此;導致整個劇情的發展變得有點曲折,主要原因是;我後繼無人,至少在執行長的眼中;他是這麼看的。 但;世所公認,美國總統都可以隔夜換人做,職場裡更沒有少了誰
閉門討論不出五分鐘,第一個版本就成型了,是執行長構想的方案。這個版本的主軸是;我們全家移居新加坡,他會安排我在新加坡的公司地點擁有自己的辦公空間,同時聘用自己的秘書。簡而言之,就是兩個集團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擠在同一屋簷下,誰都不歸誰管。但是,事實;我就是寄人籬下。 要是我和他的談話;是一齣肥皂劇的對
依約定去找執行長說明我的“移居新加坡”計畫一事,經過幾個小時‘’反芻‘’,我越想越覺得這事有點棘手。 總的來說,我認清想離職的事已經說出,就像潑出去的水。而;他已經接招又回應了,所以, 我已經處於沒路可退的狀態。 至於;往前怎麼做,若是我一味自己瞎編,看起來像是勇於任事,但是;內容出格的機率非常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新加坡職場的不同工作方式;或是做事的節奏,我早已清楚七、八分了。對我而言,我的重新融入是符合我這一次職涯大轉向的初衷。我想慢下來,想擠出生命裡頭的空間和時間,奉獻給家庭。所謂「改變就是休息」, 我是藉由‘’改變‘’獲取更多的心力; 放在親子教養上面。 那麼,我原先熟悉的本地工作節奏是個什麼樣態呢?
移居新加坡的過程非常順利,住家就在新加坡西部的西海岸(West Coast), 距離位在裕廊西(Jurong West)的公司/工廠所在地;沿著AYE快速道路;開車只須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這樣的距離我可以午休時間回家吃午飯,順便看一下小兒子。 趁午休;有時候我會開車帶他們母子去附近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
為了加大參與‘’親子教養‘’的目標;提出離職一事,本質上礙於一個事實,就是;我手創東亞分支機構,且有效開發區域市場,未來榮景更可期,這是背景。因此;導致整個劇情的發展變得有點曲折,主要原因是;我後繼無人,至少在執行長的眼中;他是這麼看的。 但;世所公認,美國總統都可以隔夜換人做,職場裡更沒有少了誰
閉門討論不出五分鐘,第一個版本就成型了,是執行長構想的方案。這個版本的主軸是;我們全家移居新加坡,他會安排我在新加坡的公司地點擁有自己的辦公空間,同時聘用自己的秘書。簡而言之,就是兩個集團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擠在同一屋簷下,誰都不歸誰管。但是,事實;我就是寄人籬下。 要是我和他的談話;是一齣肥皂劇的對
依約定去找執行長說明我的“移居新加坡”計畫一事,經過幾個小時‘’反芻‘’,我越想越覺得這事有點棘手。 總的來說,我認清想離職的事已經說出,就像潑出去的水。而;他已經接招又回應了,所以, 我已經處於沒路可退的狀態。 至於;往前怎麼做,若是我一味自己瞎編,看起來像是勇於任事,但是;內容出格的機率非常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何通往人生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平靜? 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 專注而誠懇的朝著目標前進 讓人生的目標以及重視的項目變得清晰,可以先從理解人類的本質開始 理解人類的本質 身體 文化的角度 維持原來生活型態 原則的角度 生活配合既有的全球健康原則 智力 文化的角度 看電視、自我娛樂
Thumbnail
引言 思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成功人士往往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成為他們實現目標和夢想的基石。 透過成功人士的經驗法則,可以探討他們如何運用思考來邁向成功,並從中學習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Thumbnail
本文提出了衡量個人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分別是對他人的幫助,重要的人際關係,以及終生學習的態度。作者透過個人經歷,談及瞭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實現這些價值。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成功的人遇到困難時找方法,失敗的人遇到困難時找藉口。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的前半段,應該著重在成就自己,而後半段應該著重在成就別人。所以說要先能成就自己再來成就別人,這是順序。原則上,要單靠自己努力而獲得偉大成就的機率是比較低的,並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還是需要借助到別人的力量。那麼,如果到了人生後半段還沒有取得所謂
Thumbnail
不要關起門來閉門造車,不要不敢開口請求幫助,害怕必須給予回報。唯有在工作跟生活當中,建立起互相幫忙的人際網絡,你才能夠不斷提升成長。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
Thumbnail
如何通往人生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平靜? 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 專注而誠懇的朝著目標前進 讓人生的目標以及重視的項目變得清晰,可以先從理解人類的本質開始 理解人類的本質 身體 文化的角度 維持原來生活型態 原則的角度 生活配合既有的全球健康原則 智力 文化的角度 看電視、自我娛樂
Thumbnail
引言 思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成功人士往往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成為他們實現目標和夢想的基石。 透過成功人士的經驗法則,可以探討他們如何運用思考來邁向成功,並從中學習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Thumbnail
本文提出了衡量個人成功的三個關鍵因素,分別是對他人的幫助,重要的人際關係,以及終生學習的態度。作者透過個人經歷,談及瞭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實現這些價值。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成功的人遇到困難時找方法,失敗的人遇到困難時找藉口。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的前半段,應該著重在成就自己,而後半段應該著重在成就別人。所以說要先能成就自己再來成就別人,這是順序。原則上,要單靠自己努力而獲得偉大成就的機率是比較低的,並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還是需要借助到別人的力量。那麼,如果到了人生後半段還沒有取得所謂
Thumbnail
不要關起門來閉門造車,不要不敢開口請求幫助,害怕必須給予回報。唯有在工作跟生活當中,建立起互相幫忙的人際網絡,你才能夠不斷提升成長。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少花時間取悅別人,多花時間經營自己,做人不僅要堅強,凡事都要靠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時代,人們總是追求成功,希望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然而,真正能夠走到成功的路上,並非只有才華或者運氣,更重要的是周圍的人和環境。 其中,與成功者的交往無疑是一個極其寶貴的機會。 當你有機會與這些成功者接觸,不僅能夠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更能在心靈層面得到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