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甚麼害怕孩子做正確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霸凌、詐騙是錯的;作弊、插隊是錯的;非禮、盜竊是錯的。
以上都毋庸置疑,所以指出這些行為是錯,應該沒有錯吧。
理論上是這樣,可是在現實世界中,有多少人在目擊別人犯錯後,會第一時間毫不猶疑舉報對方?
許多人都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繼續做一個旁觀者好了,心想總有人會化身為正義使者,勇敢出來制止對方或作出舉報。總之,那個人不是自己就好。
明明是正確的事,為甚麼我們會有所疑慮?因為槍打出頭鳥,誰知道會引發甚麼後果?如果對方改為霸凌自己呢?如果對方即時發狂暴打自己呢?如果從此被冠上告密者的標籤呢?如果事後被人復仇呢?成年人有太多考量,最後往往扮作甚麼也看不到,繼續躲在安全位置,不讓與己無關的事情催毀自己的日常。
換一個角度,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今天他看到同學偷拿了別人的文具,事後向老師告發同學,你會對此表示讚賞還是憂慮?你會鼓勵孩子繼續為正義發聲,抑或勸導孩子不要做告密者?
為甚麼我們會害怕讓孩子做正確的事?因為我們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啊。如果連成年人也擔心發聲後不知道要承擔甚麼後果,我們當然會擔心孩子無法承受發聲之後所面對的惡意。家長都想保護孩子免受傷害,所以盡可能替他們擋開可能會引致他們受傷害的事。然而,要孩子對錯誤的行為視而不見,明顯有違你一直以來向他們灌輸的價值觀啊。
你當然喜歡孩子擁有正義感,只是擔心他們為了正義感而吃苦頭。
這大概是只有家長才明白的矛盾心情。
事實上,孩子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會怎樣做,根本不在你的控制範圍,孩子都是追隨本性作出行動,家長有家長的憂慮,但孩子自會找到自己的出口。
avatar-img
105會員
758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為甚麼會選中《社內相親》? 有一段時間沒有瘋狂煲劇了,那天心情不好決定開一齣不用帶腦袋看的韓劇輕鬆一下。 故事其實老派得很,是已經不知道被韓劇寫過多少次的契約戀愛,但就算熟口熟面,霸道總裁愛上平凡女子的故事就是歷久不衰,每次觀眾也看得如痴如醉。 關於劇情 關於演員 《社內相親》好看嗎? 好看啊。
我其實盡量保持正能量。 我一直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單是擁有一個懂我,寵我又照顧我的丈夫就別無所求了。 我有丈夫,有女兒,家人尚算健康,有穩定的工作,有寫作的條件,有值得分享的事物,有好書好戲等著看,有購物的任性,有目標想達成。 還有甚麼呢?一切都很好嘛。如果有任何怨言就天打雷劈了。 女兒啊 寫作啊
然而,這些人早已不是孩子,服務員更非其母,無禮又無理的要求直接吞進肚裏就好,不要丟人現眼。事實上,母親更需要我們的尊重,不能任意使喚。待人有禮、尊重別人,是身為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而不管是付錢請人的老闆,抑或是光顧店子的客人,也不過是一、個、人。 再重申一次,老闆才不是大爺,你的老闆不是,你也不是。
我一直想,如果能再重新裝修家居,我一定要做成智能家居。 想歸想,我短期內沒打算重新裝修家居,所以對智能家居的想望一直停留在想像階段好了。 也許,再過十年八年,智能家居再成熟一點才轉換吧。 不過想歸想,電子產品還真是不太可靠。 沒錯,電子產品都很方便,但是壞的機率真的不小。 智能垃圾桶 電子書閱讀器
寫作緣起 我跟鏡文學簽約的第二本小說《都是那些傳說》已在鏡文學連載啦。 話說去年出版《無差別愛人》電子書之後,女兒嚷著要看,而我發現那本小說完全不適合她看啊。小說很沉鬱,也殺了很多人,無論如何也不是適合孩子看。 說是無心插柳,因為最初的最初,我只是想寫短篇小說,根本沒想過會寫成長篇小說。 寫作過程
每一個問題也有答案,至於答案是否符合預期,則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我們很奇怪,提出問題前已預設了對方的答案,我們想要的其實是符合預期的答案,而不是對方真正的想法,所以萬一得到預期以外的答案,頓時方寸大亂,無所適從。 有些問題根本是禁忌,何必硬要挑戰呢?
我為甚麼會選中《社內相親》? 有一段時間沒有瘋狂煲劇了,那天心情不好決定開一齣不用帶腦袋看的韓劇輕鬆一下。 故事其實老派得很,是已經不知道被韓劇寫過多少次的契約戀愛,但就算熟口熟面,霸道總裁愛上平凡女子的故事就是歷久不衰,每次觀眾也看得如痴如醉。 關於劇情 關於演員 《社內相親》好看嗎? 好看啊。
我其實盡量保持正能量。 我一直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單是擁有一個懂我,寵我又照顧我的丈夫就別無所求了。 我有丈夫,有女兒,家人尚算健康,有穩定的工作,有寫作的條件,有值得分享的事物,有好書好戲等著看,有購物的任性,有目標想達成。 還有甚麼呢?一切都很好嘛。如果有任何怨言就天打雷劈了。 女兒啊 寫作啊
然而,這些人早已不是孩子,服務員更非其母,無禮又無理的要求直接吞進肚裏就好,不要丟人現眼。事實上,母親更需要我們的尊重,不能任意使喚。待人有禮、尊重別人,是身為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而不管是付錢請人的老闆,抑或是光顧店子的客人,也不過是一、個、人。 再重申一次,老闆才不是大爺,你的老闆不是,你也不是。
我一直想,如果能再重新裝修家居,我一定要做成智能家居。 想歸想,我短期內沒打算重新裝修家居,所以對智能家居的想望一直停留在想像階段好了。 也許,再過十年八年,智能家居再成熟一點才轉換吧。 不過想歸想,電子產品還真是不太可靠。 沒錯,電子產品都很方便,但是壞的機率真的不小。 智能垃圾桶 電子書閱讀器
寫作緣起 我跟鏡文學簽約的第二本小說《都是那些傳說》已在鏡文學連載啦。 話說去年出版《無差別愛人》電子書之後,女兒嚷著要看,而我發現那本小說完全不適合她看啊。小說很沉鬱,也殺了很多人,無論如何也不是適合孩子看。 說是無心插柳,因為最初的最初,我只是想寫短篇小說,根本沒想過會寫成長篇小說。 寫作過程
每一個問題也有答案,至於答案是否符合預期,則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我們很奇怪,提出問題前已預設了對方的答案,我們想要的其實是符合預期的答案,而不是對方真正的想法,所以萬一得到預期以外的答案,頓時方寸大亂,無所適從。 有些問題根本是禁忌,何必硬要挑戰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