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也開始找我們諮商,然後...然後我們還是會自己去看心理師。不是接連不斷地看,也不是非看不可,但我們大多會在職涯生活的某些時點走進別人的諮商室。部分是為了傾吐我們這種工作的情緒負擔,但部分也是因為人生總有波折,而心理治療有助於我們迎擊不請自來的內在魔鬼。魔鬼一定會來,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魔鬼-大的、小的、舊的、新的、陰沉的、狂暴的,反正一定會有的﹒心理師也有心魔。這件事正說明我們毫不特殊。也正是因為發現這點,我們才能與自己的魔鬼建立不同的關係。在這種關係裡,我們不在需要為擾人的內在聲音理出頭緒,也不必用酗酒、暴食或沉溺網路來分散自己的感受」-《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這是第一本與心理學有關的書,跟想像中不太一樣,沒有深奧難懂的醫學詞彙,從頭到尾都是作者非常真誠的剖析自己,把自己身為心理師以及身為心理治療病人的雙重身分,解開防備,然後掏出一條一條叫做人性的糾結。
透過心理師的第一人稱視角,我們直直探進了五個人的內心世界,有認為全世界都是白癡且無法釋懷喪子之痛的好萊塢製片、有結婚沒多久就被判癌末的少婦、有決定一年後生日要自殺的老婦、有總跟不對的人發生關係的年輕女性,以及受不了分手崩潰的心理師本人。每個故事到最後都讓人很觸動,彷彿在裡頭都看到了一部分自己曾經歷的脆弱、寂寞、與不安。
要攤開自己的遺憾、愧疚、懊悔、不捨且不會扭曲事實,是難的;要直視別人的遺憾、愧疚、懊悔、不捨且不會一起陷入漩渦,也是難的。
回頭看看,自己身為人資其實有點像道行不夠深的諮商師,同樣被期待能將那一團亂的情緒梳理出一道出口;只是未必能次次如常所願,然後就會撞上無數次的離職分手一途。特別喜歡書裡的這段話:「我們是在與他人的連結裡成長的」,每一段人與人互動過程都有酸甜苦辣,但我們都會長大,或許不是現在跟上,但都會翻越過去的。
VA:8.5,推薦給每個在情緒上需要被擁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