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54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8.9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黃龍先師,昔同雲峰悅和尚①,夏居荊南鳳林。
悅好辯論,一日與衲子作喧,先師閱經自若。如不聞見。
已而悅詣先師案頭,嗔目責之曰:爾在此習善知識量度耶。
先師稽首謝之,閱經如故。
以上並見《靈源拾遺》

①雲峰悅和尚:北宋雲峰文悅禪師。江西南昌人,俗姓徐。七歲時剃髮於龍興寺,十九歲遊歷諸方。參謁筠州(江西)大愚守芝禪師,開悟後承其法,並隨侍守芝禪師八年。守芝禪師入寂後,文悅禪師再次游方,參謁同安院慧南禪師,為首座。曆住翠岩寺、南嶽法輪寺等,後住南嶽雲峰,故又稱“雲峰文悅”。嘉祐七年(1062)示寂,世壽六十五。有《語錄》二卷行世。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黃龍先師從前曾同雲峰文悅禪師一起在荊南鳳林寺結夏安居。
文悅禪師喜歡跟人辯論。有一天與寺僧發生爭執,大聲喧鬧。黃龍先師卻若無其事地安然讀經,跟平常一樣,對旁邊的事如不聞不見。
一場辯論過後,文悅禪師走到先師讀經的書案前,瞪著眼睛對先師大聲責備說:「你在這裡裝模作樣,難道是想學善知識的度量不成?」
先師也不答話,只是起身向文悅禪師作禮謝了,然後仍坐下來讀經如故。
良因贊曰:
如德玉禪師所說:「季而甞言人謂,悅公褊急,不及南公量度,予謂不然!
公固有山海胸襟,而悅公亦有斬然直見,各有長也。
不然,烏能居兜率,而手搏日輪也耶。」
善知識作風各異,總不離自度度人。
有慧遠、智者之威巍,亦有寒山、拾得之異行;
莫以牛羊眼視眾生,但憑外相評論知識之高低,
以免自遭罪愆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8.8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先師進止嚴重,見者敬畏。衲子因事請假,多峻拒弗從。 惟聞省侍親老,氣色穆然見於顏面,盡禮津遣,其愛人恭孝如此。 《與謝景溫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在寫給謝景溫的信中說: 良因贊曰: 有世間孝子,方有出世間的菩薩。何以故? 如《梵網經菩
《禪林寶訓》 2014.9.23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夫人語默舉措,自謂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誠可謂之得矣。 然猶戒謹乎獨居隱微之間,果無纖毫所欺,斯可謂之得矣。」 《答荊公書》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在答王安石的信上說: 良因贊曰: 治心,最終當於心的隱微處治。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禪林寶訓》 2014.9.18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 先佛言:『人情者,為世之福田,蓋理道所由生也。』 故時之否泰,事之損益,必因人情。 情有通塞則否泰生,事有厚薄則損益至。 惟聖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①,乾上坤下則曰否②。 《與黃蘗勝書》
《禪林寶訓》 2014.8.7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遊不可久戀, 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 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 《與祥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作為善知識,能夠通達這五件事,處世便不會有所憂悶了。 良因贊曰: 已不足掛懷矣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禪林寶訓》 2014.8.8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先師進止嚴重,見者敬畏。衲子因事請假,多峻拒弗從。 惟聞省侍親老,氣色穆然見於顏面,盡禮津遣,其愛人恭孝如此。 《與謝景溫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在寫給謝景溫的信中說: 良因贊曰: 有世間孝子,方有出世間的菩薩。何以故? 如《梵網經菩
《禪林寶訓》 2014.9.23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夫人語默舉措,自謂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誠可謂之得矣。 然猶戒謹乎獨居隱微之間,果無纖毫所欺,斯可謂之得矣。」 《答荊公書》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在答王安石的信上說: 良因贊曰: 治心,最終當於心的隱微處治。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禪林寶訓》 2014.9.18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 先佛言:『人情者,為世之福田,蓋理道所由生也。』 故時之否泰,事之損益,必因人情。 情有通塞則否泰生,事有厚薄則損益至。 惟聖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①,乾上坤下則曰否②。 《與黃蘗勝書》
《禪林寶訓》 2014.8.7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遊不可久戀, 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 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 《與祥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作為善知識,能夠通達這五件事,處世便不會有所憂悶了。 良因贊曰: 已不足掛懷矣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