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5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9.23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夫人語默舉措,自謂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誠可謂之得矣。
然猶戒謹乎獨居隱微之間,果無纖毫所欺,斯可謂之得矣。」
《答荊公書》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在答王安石的信上說:
「大凡世人於平常語默動靜之間,可以自信地說:『我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這當然可以稱得上為「不欺」。
然而更要警誡自己,在個人閒居獨處時也要小心謹慎,不可有越禮非分的念頭。果然能夠做到絲毫沒有欺昧處,這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有德行的人。
良因贊曰:
治心,最終當於心的隱微處治。
也就是在妄想最初萌動時,便能觀察它的起滅而調伏之。
但是初學者對於自心是否清淨,甚至心的起滅,是無法掌握的。
因此必須假借因果、戒律之理,以幫助對治這念心。
也就是觀察語默動靜,是否「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內不欺心」?
此為治心之要;捨此,別無大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禪林寶訓》 2014.9.18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 先佛言:『人情者,為世之福田,蓋理道所由生也。』 故時之否泰,事之損益,必因人情。 情有通塞則否泰生,事有厚薄則損益至。 惟聖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①,乾上坤下則曰否②。 《與黃蘗勝書》
《禪林寶訓》 2014.8.7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遊不可久戀, 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 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 《與祥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作為善知識,能夠通達這五件事,處世便不會有所憂悶了。 良因贊曰: 已不足掛懷矣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禪林寶訓 2014.8.1 隨筆 朱世英問晦堂曰: 「君子不幸,小有過差,而見聞指目之不暇。小人終日造惡,而不以為然。其故何哉?」 晦堂曰: 「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內,必見於外,故見者稱異,不得不指目也。 若夫小人者,日用所作,無非過惡,又安用言之。」 《章江集》 【演蓮法師譯文】
禪林寶訓 2014.7.30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謂朱給事世英①曰: 「予初入道,自恃甚易。 逮見黃龍先師後,退思日用,與理矛盾者極多。 遂力行之三年,雖祁寒溽暑,確志不移,然後方得事事如理, 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章江集》 ① 給事:名顯謨,字世英。官至給事中。曾問道於黃龍・慧南禪師
《禪林寶訓》 2014.9.22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謂荊公①曰: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若也險隘不通,不獨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無措足之地矣。」 《章江集》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黃龍慧南禪師對荊公王安石說: 良因贊曰: 漸漸地體會到,娑婆世界本是
《禪林寶訓》 2014.9.18 良因法師 隨筆 黃龍曰: 「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 先佛言:『人情者,為世之福田,蓋理道所由生也。』 故時之否泰,事之損益,必因人情。 情有通塞則否泰生,事有厚薄則損益至。 惟聖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①,乾上坤下則曰否②。 《與黃蘗勝書》
《禪林寶訓》 2014.8.7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久廢不可速成,積弊不可頓除,優遊不可久戀, 人情不能恰好,禍患不可苟免。 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涉世可無悶矣。」 《與祥和尚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作為善知識,能夠通達這五件事,處世便不會有所憂悶了。 良因贊曰: 已不足掛懷矣
《禪林寶訓》 2014.8.2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曰: 「聖人之道,如天地育萬物,無有不備於道者。 眾人之道,如江河淮濟,山川陵穀,草木昆蟲,各盡其量而已。 不知其外,無有不備者。 夫道豈二耶,由得之深淺,成有大小耶。」 《答張無盡書》 【演蓮法師譯文】 晦堂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蕅益大師所說:
禪林寶訓 2014.8.1 隨筆 朱世英問晦堂曰: 「君子不幸,小有過差,而見聞指目之不暇。小人終日造惡,而不以為然。其故何哉?」 晦堂曰: 「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內,必見於外,故見者稱異,不得不指目也。 若夫小人者,日用所作,無非過惡,又安用言之。」 《章江集》 【演蓮法師譯文】
禪林寶訓 2014.7.30 良因法師 隨筆 晦堂謂朱給事世英①曰: 「予初入道,自恃甚易。 逮見黃龍先師後,退思日用,與理矛盾者極多。 遂力行之三年,雖祁寒溽暑,確志不移,然後方得事事如理, 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章江集》 ① 給事:名顯謨,字世英。官至給事中。曾問道於黃龍・慧南禪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所以我們面對妄想的態度應該是不迎不拒。我不去迎合它,不像一般人一樣跟著妄想跑,想想想……想一大堆,我不迎。同時我也不拒,不抗拒。不拒不是說我要隨順它,而是說我也不要去壓它,它來就來了,很自然很正常,不管它,放它走,它自然而然就消失掉。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