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超閱讀觀點45】要讓自己,還是運氣主宰結局?--《高勝算決策2》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從決定穿衣服、吃晚餐等有關工作與生活的內容,根據統計,一般人每週花150分鐘決定想吃什麼,花90-115分鐘決定想穿什麼。
而從小至穿著,大到會影響工作、家庭與生活的各種決定,最終決定結局走向的,是決策過程中的運氣跟品質,但我們無法掌控運氣,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決策品質,因此如何提升決策品質更顯重要。
《高勝算決策2》的全名是《高勝算決策2::做出好決策的高效訓練【暢銷實踐版】:選科系、找工作、挑伴侶、做投資⋯⋯面對人生各種抉擇,如何精準判斷、減少錯誤、提高成功率?》,共有九個章節,作者是德州撲克世界冠軍安妮.杜克,會透過許多問題與檢查清單,引導讀者建構完整的決策流程,相當受用。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判斷決策好壞的迷思--結果論」、「列出所有選項,思考喜愛程度與機率--提升決策的品質」、「再精確一點」、「選擇障礙者的救星」、「負面思考讓決策更加完善」五點心得,供大家參考。如果喜歡西恩的分享,也可以贊助或訂閱專題,支持西恩:)

一、判斷決策好壞的迷思--結果論

情境思考:
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決定夜衝阿里山看日出,熬夜一定會精神不好,當到阿里山的時候卻發現雲層擋住,這時你會後悔當初夜衝的決定嗎?那如果到的時候看到非常漂亮的日出,會覺得不枉夜衝的決定嗎?
如果去的時候發現日出被雲層擋住,通常會後悔夜衝的決定。因為我們通常會用結果來判定當初決策的好壞。但如果結果是不好的,就代表這個決策不好嗎?
另一方面,在決定夜衝後,有做什麼功課嗎?是「不管了」,憑著熱血直接衝;還是先查看明天的天氣概況;又或是更進一步詢問住阿里山的朋友,最近這樣的天氣,明天有日出的機會大不大?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如果是憑著熱血直接衝,那就是把結果交給不可知的運氣(看老天爺的臉色),如果能查天氣或是問到當地人的經驗,那就能夠提高看日出的機率,甚至可以在覺得機率太低的狀況下,取消行程。
這邊又衍生兩個問題,如果僅憑熱血夜衝,最終看到日出,那代表每次都不做功課憑熱血夜衝是好的嗎?如果判定明天有很高地機會可以看到日出,結果到現場後日出被雲擋住,那代表當初決定夜衝是不好的嗎?
這些問句的答案,就是這本書要傳達的重點。

二、列出所有選項,思考喜愛程度與機率--提升決策的品質

決策是對未來的預測,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因此能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取決於思考各種選項的未來發展的準確度。如何要提高決策的勝率,作者提出精進決策的六個步驟:
  1. 找出合理的可能組合結果。
  2. 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結果的喜好或討厭程度,用結果回報判斷自己的偏好。
  3. 判斷每種結果發生的可能。
  4. 就考慮的選項,評估喜歡跟不喜歡的結果之相對可能性。
  5. 針對其他考慮選項重複步驟1-4。
  6. 互相比較各種選項。
假設,你是南部人,朋友介紹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在基隆,那要怎麼做決定?工作內容很喜歡薪水很高,可是會一直下雨怎麼辦?然後一直在這兩個選項輪迴後就無法做出決定了。
作者分享首先要「打造決策多元宇宙」,找出合理的可能組合結果,並且要依照自己的喜歡或討厭程度排序,並判斷可能發生的機率。
因此選項可能會有「喜歡這份工作,也喜歡基隆的天氣」、「不喜歡基隆的天氣,但工作很棒,所以繼續待」、「喜歡基隆的天氣,但不喜歡那份工作,所以最後找別的工作」、「後來有更好的機會,所以換工作」、「雖然很喜歡那份工作,但實在不喜歡基隆的天氣,所以辭職」、「同時不喜歡基隆的天氣跟那份工作,所以回南部」。
那你可能會問「這麼多選項,哪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其實只問對了一半,因為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在不知道結果以前,所做的決定確實是推測,但推測絕對不是亂猜,而是要依照自己的知識與所獲得的資訊為依據去猜測,可以透過「我已經知道哪些事,可讓推測更有依據?」「我還能發現什麼,讓推測更有依據?」這兩個問句,讓自己的推測更接近結果。
當越願意做推測,考慮的事項越多,也越能應用自己的知識。以上面例子來看,或許你找了業界朋友詢問那間公司的狀況,並評估自己的興趣會喜歡那份工作,又覺得自己其實經常覺得南部天氣太熱,去北部比較涼沒什麼不好(上述是自己當下做決定的評估),然後決定去了,結果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基隆的溼冷天氣。那也沒關係,運用這個系統,即便最後結局不如預期,但也是自己當初經過估後當下認為最好的選擇,而這個經驗也會讓你知道,未來工作所在地的天氣狀況,確實會影響自己的狀態,在未來找工作時必須納入考量。

三、再精確一點

用百分比取代詞彙

「可能性非常大」是指百分之多少?
根據一項1700人的調查顯示,大家對於「可能性非常大」的理解,介於50%-80%之間,落差非常大,這也顯示大家對於文字的理解是會有落差的,所以做找建議,在評估選項的發生機率時,應該直接用「機率50%」等百分比數字表示,而非「機會很大」等文字敘述。

結合內外觀點

精確存在於內部與外部觀點交會之處。
當覺得自己太胖,因而下定決心在新年過後去辦健身房會員卡,然後一個禮拜去三次健身房運動,並認為自己有90%機率可以達成時,看看以下數據:
根據美國統計大腦研究所調查顯示,82%健身房會員一週最多去一次健身房。
另一項統計顯示,80%健身房會員在五個月內會放棄。
所以,除了自己的評估外,為了避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還要結合外部的觀點,讓決策更加精準。

四、選擇障礙者的救星

決策者的挑戰是,要在時間跟精準度求取平衡,而決策的重點在於設法向世界擷取資訊,將不知道的是轉換成你知道的,包含自己的偏好,越了解自己的偏好,決策品質也會越好。
那要怎麼加快決策的速度呢?作者提供下列幾個非常管用的方法:
(可以訂閱專題支持西恩,了解內容)

五、負面思考讓決策更加完善

放馬後砲人人都會,但負面的馬後砲會人非常討厭。
如果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自然不知道如何應對。作者提出「心智旅行」跟「事先驗屍」的概念,用「心智旅行」先預想決策到結果的路上可能會遭遇什麼阻礙;「事先驗屍」則是直接預想在結果那一天,如果你的決策失敗了,那會造成失敗的五個原因會是什麼?
想法雖然負面,但可以先讓自己先模擬失敗,並預先做好準備,提高決策勝算。

西恩後見

「我們都會有做錯的決定的時候,但要讓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是西恩看完《高勝算決策2》最大的感想。我們經常在不好的結局發生時,後悔當初的決定,但透過書中分享的做法,可以讓我們清楚的了解,決策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務必要盡可能讓自己獲取更多訊息甚至是更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但即使這個決定高達99%正確,還是有1%失敗的機會,但就算失敗了,你也會知道當下已經選擇一個勝算最高的決策。
書中有一段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多數人會把壞結果歸咎於運氣差,好結果歸功於自己,如果承認是運氣創造出好結果,等於是放棄自覺聰明與掌握一切的美好感受。這個概念與《成功的反思》所提及的不謀而合,我們必須承認,即便事情有了好結果,也絕對不全然是自己的功勞,別忘了還有許多的貴人與好運幫助我們。
另外,不是每個決策都值得你付出很多心力去思考,但我們卻經常浪費許多時間在思考要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等無關緊要的事,還好西恩已經把衣服、褲子逐步換成藍、黑、白、灰四個色系,決定起來相對簡單。
最後,這本書要傳達的概念就像拍照一樣,如果你選擇使用自動模式拍照,在比較暗或是有物品移動的場景中,你等於是把把最終的結果交給運氣--相機決定,因為相機並不知道你的重點是什麼,但如果你能視當下的狀況,決定好光圈、快門跟ISO,那要拍出心中理想照片的機率就好高。
也讓我想到NBA名將巴克利在提到爭冠失利的時候,即便到現在,他依舊會思考,如果選擇自己執行最後一擊,而不是傳給隊友,是否會更好?畢竟自己執行最後一擊,是把結局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我們是要把結局的主要走向,交給運氣還是自己?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85會員
137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這兩次的經驗,對「太忙沒時間看書」也慢慢產生了一些想法。就西恩觀察,通常說「太忙沒時間看書」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本來就沒有閱讀習慣,所以說「太忙沒時間看書」是藉口,因為不忙時也不會看;另一種是真的太忙,所以沒心力看書。 你為了什麼原因而閱讀? 為什麼要先找出閱讀的動機?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投資終極戰》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很簡單,就是要你投資指數型基金,大家比較常聽到的可能就是0050等股票。 指數型基金雖然這幾年越來越盛行,不過還是許多人寧願自己選股(至少如果跟周遭有在買股票的的親朋好友聊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散戶界的天選之人。 一、你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多久時間? 西恩後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是由海豹部隊退役軍官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和萊夫‧巴賓(Leif Babin)撰寫的管理書籍,一共有贏得戰事、作戰法則、持續勝利三部,每部四章,全部共十二章。
《跟錢好好相處》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財富自由的書,但這裡指的財富自由,並非單純指如何創造主被動收入,而得到的財富自由,這樣太表面。所以書名裡面雖然有個「錢」字,不過更著重的在於「相處」兩字。 我們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 這句話無疑是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從這兩次的經驗,對「太忙沒時間看書」也慢慢產生了一些想法。就西恩觀察,通常說「太忙沒時間看書」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本來就沒有閱讀習慣,所以說「太忙沒時間看書」是藉口,因為不忙時也不會看;另一種是真的太忙,所以沒心力看書。 你為了什麼原因而閱讀? 為什麼要先找出閱讀的動機? 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投資終極戰》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很簡單,就是要你投資指數型基金,大家比較常聽到的可能就是0050等股票。 指數型基金雖然這幾年越來越盛行,不過還是許多人寧願自己選股(至少如果跟周遭有在買股票的的親朋好友聊就會發現),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散戶界的天選之人。 一、你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多久時間? 西恩後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是由海豹部隊退役軍官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和萊夫‧巴賓(Leif Babin)撰寫的管理書籍,一共有贏得戰事、作戰法則、持續勝利三部,每部四章,全部共十二章。
《跟錢好好相處》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財富自由的書,但這裡指的財富自由,並非單純指如何創造主被動收入,而得到的財富自由,這樣太表面。所以書名裡面雖然有個「錢」字,不過更著重的在於「相處」兩字。 我們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 這句話無疑是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多數與「坐」有關,上班坐著辦公,累到下班回家,因為太累所以還是選擇躺著或坐著休息。根據統計,成年人扣除8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在動的時間不到5小時,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惡性循環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決策,小到決定要去巷口買哪一間早餐,大到職涯以及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有認真看待這些決策的品質。 為什麼人類下圍棋輸給AI是一件必然的事? 我們的思考方式跟AI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著這一步來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動作,雖然圍棋高手可以推算到好幾步之後的情形,但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需要決策的時刻。 要不要投資這個股票? 升遷後薪水更多,但是與伴侶身處異地,要不要去呢? 到底如何才能做出好決策呢?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決策,小到決定要去巷口買哪一間早餐,大到職涯以及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可能都沒有認真看待這些決策的品質。 為什麼人類下圍棋輸給AI是一件必然的事? 我們的思考方式跟AI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只能看著這一步來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動作,雖然圍棋高手可以推算到好幾步之後的情形,但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你之所以是你的原因。在選擇之前,會有因;在選擇之後,會有果,這個從因到果的過程其實就是思考,而選擇就是你把思考的內容付諸實行的工具。   在做出選擇之前,將所有可能需要考慮的條件進行過篩與審視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條件都可能影響你的選擇方向。但僅僅考慮「因
Thumbnail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需要決策的時刻。 要不要投資這個股票? 升遷後薪水更多,但是與伴侶身處異地,要不要去呢? 到底如何才能做出好決策呢?
判斷力通常是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評估和理解信息的能力。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