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超閱讀觀點45】要讓自己,還是運氣主宰結局?--《高勝算決策2》

我們每天都要做許多決定,從決定穿衣服、吃晚餐等有關工作與生活的內容,根據統計,一般人每週花150分鐘決定想吃什麼,花90-115分鐘決定想穿什麼。
而從小至穿著,大到會影響工作、家庭與生活的各種決定,最終決定結局走向的,是決策過程中的運氣跟品質,但我們無法掌控運氣,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決策品質,因此如何提升決策品質更顯重要。
《高勝算決策2》的全名是《高勝算決策2::做出好決策的高效訓練【暢銷實踐版】:選科系、找工作、挑伴侶、做投資⋯⋯面對人生各種抉擇,如何精準判斷、減少錯誤、提高成功率?》,共有九個章節,作者是德州撲克世界冠軍安妮.杜克,會透過許多問題與檢查清單,引導讀者建構完整的決策流程,相當受用。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判斷決策好壞的迷思--結果論」、「列出所有選項,思考喜愛程度與機率--提升決策的品質」、「再精確一點」、「選擇障礙者的救星」、「負面思考讓決策更加完善」五點心得,供大家參考。如果喜歡西恩的分享,也可以贊助或訂閱專題,支持西恩:)

一、判斷決策好壞的迷思--結果論

情境思考:
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決定夜衝阿里山看日出,熬夜一定會精神不好,當到阿里山的時候卻發現雲層擋住,這時你會後悔當初夜衝的決定嗎?那如果到的時候看到非常漂亮的日出,會覺得不枉夜衝的決定嗎?
如果去的時候發現日出被雲層擋住,通常會後悔夜衝的決定。因為我們通常會用結果來判定當初決策的好壞。但如果結果是不好的,就代表這個決策不好嗎?
另一方面,在決定夜衝後,有做什麼功課嗎?是「不管了」,憑著熱血直接衝;還是先查看明天的天氣概況;又或是更進一步詢問住阿里山的朋友,最近這樣的天氣,明天有日出的機會大不大?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如果是憑著熱血直接衝,那就是把結果交給不可知的運氣(看老天爺的臉色),如果能查天氣或是問到當地人的經驗,那就能夠提高看日出的機率,甚至可以在覺得機率太低的狀況下,取消行程。
這邊又衍生兩個問題,如果僅憑熱血夜衝,最終看到日出,那代表每次都不做功課憑熱血夜衝是好的嗎?如果判定明天有很高地機會可以看到日出,結果到現場後日出被雲擋住,那代表當初決定夜衝是不好的嗎?
這些問句的答案,就是這本書要傳達的重點。

二、列出所有選項,思考喜愛程度與機率--提升決策的品質

決策是對未來的預測,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因此能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取決於思考各種選項的未來發展的準確度。如何要提高決策的勝率,作者提出精進決策的六個步驟:
  1. 找出合理的可能組合結果。
  2. 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結果的喜好或討厭程度,用結果回報判斷自己的偏好。
  3. 判斷每種結果發生的可能。
  4. 就考慮的選項,評估喜歡跟不喜歡的結果之相對可能性。
  5. 針對其他考慮選項重複步驟1-4。
  6. 互相比較各種選項。
假設,你是南部人,朋友介紹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在基隆,那要怎麼做決定?工作內容很喜歡薪水很高,可是會一直下雨怎麼辦?然後一直在這兩個選項輪迴後就無法做出決定了。
作者分享首先要「打造決策多元宇宙」,找出合理的可能組合結果,並且要依照自己的喜歡或討厭程度排序,並判斷可能發生的機率。
因此選項可能會有「喜歡這份工作,也喜歡基隆的天氣」、「不喜歡基隆的天氣,但工作很棒,所以繼續待」、「喜歡基隆的天氣,但不喜歡那份工作,所以最後找別的工作」、「後來有更好的機會,所以換工作」、「雖然很喜歡那份工作,但實在不喜歡基隆的天氣,所以辭職」、「同時不喜歡基隆的天氣跟那份工作,所以回南部」。
那你可能會問「這麼多選項,哪知道哪個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其實只問對了一半,因為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在不知道結果以前,所做的決定確實是推測,但推測絕對不是亂猜,而是要依照自己的知識與所獲得的資訊為依據去猜測,可以透過「我已經知道哪些事,可讓推測更有依據?」「我還能發現什麼,讓推測更有依據?」這兩個問句,讓自己的推測更接近結果。
當越願意做推測,考慮的事項越多,也越能應用自己的知識。以上面例子來看,或許你找了業界朋友詢問那間公司的狀況,並評估自己的興趣會喜歡那份工作,又覺得自己其實經常覺得南部天氣太熱,去北部比較涼沒什麼不好(上述是自己當下做決定的評估),然後決定去了,結果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基隆的溼冷天氣。那也沒關係,運用這個系統,即便最後結局不如預期,但也是自己當初經過估後當下認為最好的選擇,而這個經驗也會讓你知道,未來工作所在地的天氣狀況,確實會影響自己的狀態,在未來找工作時必須納入考量。

三、再精確一點

用百分比取代詞彙
「可能性非常大」是指百分之多少?
根據一項1700人的調查顯示,大家對於「可能性非常大」的理解,介於50%-80%之間,落差非常大,這也顯示大家對於文字的理解是會有落差的,所以做找建議,在評估選項的發生機率時,應該直接用「機率50%」等百分比數字表示,而非「機會很大」等文字敘述。

結合內外觀點
精確存在於內部與外部觀點交會之處。
當覺得自己太胖,因而下定決心在新年過後去辦健身房會員卡,然後一個禮拜去三次健身房運動,並認為自己有90%機率可以達成時,看看以下數據:
根據美國統計大腦研究所調查顯示,82%健身房會員一週最多去一次健身房。 另一項統計顯示,80%健身房會員在五個月內會放棄。
所以,除了自己的評估外,為了避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還要結合外部的觀點,讓決策更加精準。

四、選擇障礙者的救星

決策者的挑戰是,要在時間跟精準度求取平衡,而決策的重點在於設法向世界擷取資訊,將不知道的是轉換成你知道的,包含自己的偏好,越了解自己的偏好,決策品質也會越好。
那要怎麼加快決策的速度呢?作者提供下列幾個非常管用的方法:
(可以訂閱專題支持西恩,了解內容)

五、負面思考讓決策更加完善
放馬後砲人人都會,但負面的馬後砲會人非常討厭。
如果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自然不知道如何應對。作者提出「心智旅行」跟「事先驗屍」的概念,用「心智旅行」先預想決策到結果的路上可能會遭遇什麼阻礙;「事先驗屍」則是直接預想在結果那一天,如果你的決策失敗了,那會造成失敗的五個原因會是什麼?
想法雖然負面,但可以先讓自己先模擬失敗,並預先做好準備,提高決策勝算。

西恩後見

「我們都會有做錯的決定的時候,但要讓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是西恩看完《高勝算決策2》最大的感想。我們經常在不好的結局發生時,後悔當初的決定,但透過書中分享的做法,可以讓我們清楚的了解,決策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務必要盡可能讓自己獲取更多訊息甚至是更了解自己,才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但即使這個決定高達99%正確,還是有1%失敗的機會,但就算失敗了,你也會知道當下已經選擇一個勝算最高的決策。
書中有一段內容讓我印象深刻,多數人會把壞結果歸咎於運氣差,好結果歸功於自己,如果承認是運氣創造出好結果,等於是放棄自覺聰明與掌握一切的美好感受。這個概念與《成功的反思》所提及的不謀而合,我們必須承認,即便事情有了好結果,也絕對不全然是自己的功勞,別忘了還有許多的貴人與好運幫助我們。
另外,不是每個決策都值得你付出很多心力去思考,但我們卻經常浪費許多時間在思考要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等無關緊要的事,還好西恩已經把衣服、褲子逐步換成藍、黑、白、灰四個色系,決定起來相對簡單。
最後,這本書要傳達的概念就像拍照一樣,如果你選擇使用自動模式拍照,在比較暗或是有物品移動的場景中,你等於是把把最終的結果交給運氣--相機決定,因為相機並不知道你的重點是什麼,但如果你能視當下的狀況,決定好光圈、快門跟ISO,那要拍出心中理想照片的機率就好高。
也讓我想到NBA名將巴克利在提到爭冠失利的時候,即便到現在,他依舊會思考,如果選擇自己執行最後一擊,而不是傳給隊友,是否會更好?畢竟自己執行最後一擊,是把結局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我們是要把結局的主要走向,交給運氣還是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