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也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直接和快速的方式;然而在許多國家卻不是這樣子的,家庭的環境會影響孩子對未來的想像,父母的想法也會牽動著孩子的思緒,試想假如連下一餐在哪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孩子的輟學率會有多高?這些對於身處在都市的你我,頓時會有些難以想像,但這些卻是活生生的案例,且隨時都在發生,不論是離我們相當遙遠的貧窮國家,又或者能在臺灣地圖上指出的地點,卻從未到過的偏鄉、郊外,這些都是實際存在的,假如沒有人和團體願意伸出援手,又或是他們的下一代不曾跳脫出那樣的環境,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這終究是一道難以破解的無限輪迴,有時並不是他們不願意改變,而是環境的驅使,時間一久人就會漸漸習慣,也就漸漸地掉入這不可逆的深淵。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作者正是
遠山呼喚的共同創辦人-
林子鈞,2015年前往尼泊爾震央廓爾喀創辦NGO,為當地的孩子提供教育資源,讓他們不會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而有輟學和無法升學的問題,在遠山創辦的初期,子鈞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挫折和考驗,但這看似不平穩且充滿挑戰的過程,卻也塑造了遠山呼喚的核心理念,
比起失敗,我們更怕不去嘗試!Be bold!
找到變成自己的衝動!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有人期許自己過上豐富且多采多姿的人生,盡情地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和世界;有人覺得穩紮穩打的過生活比較實在,領一份穩定的薪水、工作,人生並沒有標準公式,也間接說明了沒有標準答案的事實。
高薪水的背後可能是朝九晚五的生活等待著你,追尋夢想可能需承擔經濟的問題,大學期間取得的證照,有多少是我們真的很有興趣的領域?還是只是為了畢業門檻,或是求職階段的加分而已呢?
在書中子鈞花了許多時間找尋自己,透過旅行、與他人交流,學校也許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然而就在他決定遞出休學單前,一則求助訊息勾起他先前擔任國際志工的回憶,也讓他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旅程!
失敗是失去,還是獲得?
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有時候失敗,卻還離成功有一大段距離,在達成目標前,失敗是需要累積的,有人堅持了許久,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但如果最後一次的失敗,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呢?身處在自由民主的社會,有許多機會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新創公司的創立玲琅滿目,真正存活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即便如此每年還是能看到許多有想法、創意的青年,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遠山呼喚就是最佳的代表之一!
創立遠山呼喚的初期,共同創辦人子鈞和Emily 到處尋求資源,因為需要募資的關係,跑遍了許多單位和企業,也曾被對方用很直接的口吻拒絕和挑戰,但他們選擇繼續追問、學習,不足的地方再補上,沒有經驗的領域尋求業師的輔導,過程中雖有軍心不定和自我懷疑的時候,不過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創辦理念,持續為教育深耕!
世界的入場券,是你對家鄉的那份自信!
為什麼不在臺灣服務?臺灣也有許多偏鄉需要服務呀!未來有考慮在臺灣服務嗎?會有這些提問的產生,其實不難理解,教育問題圍繞著全世界,先進國家也會有教育資源缺乏問題,當然臺灣也有,只不過遠山不是一開始就選擇出國,而是到了之後選擇留下來,正因為看到了國外的狀況,很慶幸臺灣並不用承擔這些,曾經的臺灣也是各國伸出援助的地方,當現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能援助他人。
臺灣在世界地圖上相較其他國家,也許有些渺小,時常因為一些政治因素,導致我們無法參與世界,然而我們卻是不可或缺,不論是在地理位置上,或是這兩年的抗疫政策,都讓世界各國更認識臺灣,也訂定了我們的重要性,旅途的終點應該是家鄉,是這片土地造就了我們,也正是這片土地孕育了下一代!
可以亂,但不隨波逐流~
前後看了這本書好多次,很早就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但每一次都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受,讓我有點不知該從何處分享起,這正是這本書吸引人之處,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領悟,我想是因為心境上的不同所導致,也和大環境的變動有關;每次看完,心中都會有種說不上來的暢快,也會在自己心裡築牆,叮囑自己要趁大學期間盡力地嘗試和探索,當別人都在前進時,我們不需要隨波逐流,與其麻木地前進,不如勇敢迷失,好好把握還是學生的身份,找回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