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安樂集》第十大門

十方諸佛無不勸歸西方。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安樂淨土」是指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所成就的西方極樂淨土,淨土清淨無垢,充滿光明和喜樂。此書以「安樂」為書名,分為十二大門,道綽禪師明確地標舉其宗旨是闡明安樂淨土之宗義,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安樂淨土。

第十大門本文

第十大門中,有兩番料簡,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第二、釋迴向義。

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者

十方諸佛無不勸歸西方,十方菩薩無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齊歸,故知不可思議事也。是故大經讚云:「神力無極阿彌陀,十方無量佛所讚。東方恆沙諸佛國,菩薩無數悉往覲,亦復供養安樂國。菩薩聲聞諸大眾,聽受經法宣道化,自餘九方亦如是。」

第二、釋迴向義者

但以一切眾生,既有佛性,人人皆有願成佛心,然依所修行業,未滿一萬劫已來,猶未出火界,不免輪迴。是故聖者愍斯長苦,勸迴向西,為成大益。然迴向之功,不越於六。
何等為六?
一者、將所修諸業,迴向彌陀。既至彼國,還得六通,濟運眾生,此即不住道也。 二、迴因向果。 三、迴下向上。 四、迴遲向速,此即不住世間也。 五、迴施眾生,悲念向善。 六、迴入去卻分別之心。
迴向之功,只成斯六,是故大經云:「其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然勝進,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無迴復之難。」
故大經讚云:「安樂菩薩聲聞輩,於此世界無比方,釋迦無礙大辯才,設諸假令示少分,最賤乞人立帝王,帝王復比金輪王,如是展轉至六天,次第相類皆如始,以天色像喻於彼,千萬億倍非其類,皆是法藏願力為,稽首頂禮大心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唐朝的道綽禪師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進而勸人捨聖道門歸淨土門, 並勸大家相信淨土法門,專門念佛,求生淨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