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批評了《次要情節》裡很多表達方式,不是說看不慣就要批評,而是這些涉及文學創作時期政治背景的表達確實是值得討論的。吐槽的地方太多,而我最受不了的地方還有明明是一本中國當代文學的「辭海」,但在提到每一個作家、作品的時候,全部用拼音(不含聲調),幾乎只有百分之一的情況是有在後面列出對應的漢字的,很可惜。對於只能看英文的人或許影響不大,但畢竟漢字對於作家作品名方面有去除歧異的重要作用,所以很遺憾沒有能夠加上漢字。比如,我大學時期曾經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很多德國文學,在很多特定詞彙的後面括號裡都加上了德語原文,這對於對德語有興趣的我而言是莫大的幫助。換位想,對於一個正在學習中文的人而言,如果作家作品名字後面有對應中文,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