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盤中飧」

    有首唐詩,大家都讀過,都可以說是家傳戶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當中的「盤中飧」,香港人和臺灣人都不會讀錯;但大陸人就一定會讀錯,而且是清一色錯讀為「盤中餐」。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是錯讀了,應是「盤中飧」。「飧」,國音sūn,粵音孫。指簡單的飯食。
    那不能責怪文昭先生,因為大陸這幾十年來,無論在大中小學,抑或是老師、教授、學生和教科書等等,對這個「飧」字,全都刻意改為「餐」。現在即使在大陸的網上查字工具查找「飧」字,結果是查無此字。
    如果跟大陸人爭論究竟是「盤中飧」抑或是「盤中餐」,他們都一致堅認是「餐」。
    飧,《說文解字》:从夕、从食。意指晚上的飯食。那是「會意」字。夕,日落時;食,飯食。這個「飧」字,在古代是常用字。例如:
    ①饔飧不繼,指生活貧困吃不飽。
    ②杜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把「飧」字改成「餐」呢?
    這是個好問題。接下來,下一講會分享【關於「盤中飧」與「盤中餐」之考證】,然後再下一講【再談「飧」與「餐」】,屆時再向大家報告。謝謝!
    (寫於2020年8月13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漢語問題與問題漢語」,即使再寫再講,還是改變不了現實;相反的,多寫多講,可能就會加速取締正統的漢語。 但,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故此,筆者會把過去寫過的「漢語問題與問題漢語」,逐一重刊在「方格子」,也許能找到有心人吧! 2021-8-10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