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未來看現在,有什麼難?】 躬身入局系列之4/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繼上回提到【最好的角色,是生活在現實中,但站在未來看自己】,也說到這其實有難度。那到底有什麼難?
說的容易,卻有難度;難在:怎麼做、做多少。
【怎麼做】
當我們站在一段時間後,回來看現在時。
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必須得搞清楚:什麼,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我們總說要躬身入局、要解決問題。
但是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
因此我們只能專注在那些最重要、需要被解決的事情上。雖說 "如果你沒辦法做到,就浪費了所有知道",但現實條件就擺在這。
所以是當慎重選擇精力投入的地方,其他的就交給老天爺吧。
而如何選擇精力投入的地方,除了熱愛與興趣。
"閱歷"或可以提供一個方向:「未來的自己有什麼閱歷,是你想要的?」
為什麼用閱歷?因為閱歷並非經驗,也非經歷。
曾經從一個長輩那得到啟發,有人問他怎麼才能有閱歷,他的答案很簡潔:多過人,多過事,自然就有閱歷。也就是說,他認為多和人交往、多處理事情,自然就有閱歷。細想,這"過"的動詞用的精準。
因為經驗和經歷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動得來,這和主動去「過」不是一回事。
我曾經在711工作的那段時間,這段時間,除了見識了便利店店員的萬能以外,也粗淺體驗到相關的物流、系統與銷售配套,不由讚嘆這個系統是如何的完善。
而有個同事,自稱干了多年,甚至是店長愛將,但卻對工作的了解僅止於門市日常的瑣事。
或許他累積了許多經歷,也有漫長的經歷,但僅僅止步於他的角色,也或許他對於門店銷售、對於可衍生的底層知識,可能知之甚少。那這樣的人,是有零售經營的閱歷呢,還是沒有?
不是花了時間,不是有了經歷,就都可以算是閱歷,也不是所有的經驗都可以稱之為閱歷。
具體的事也同樣如此,你是選擇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加,這根本就是兩回事,你所能見到的也將是兩重天地。如果你是選擇主動參與,那麼就會有相當的可能去接觸到事情的核心部分,那麼你的觀感也自然會和其他周邊的人完全不同。
主動去參與一件事,你所獲得的經驗和經歷,會對你的觀點和判斷產生影響,讓你更為深入地瞭解事物,這就是閱歷帶來的福利。
那麼,「站在未來看自己你希望自己有什麼樣的閱歷?」
【做多少】
我曾經有個朋友,做事情總喜歡壓線。說五點到,他總不會在五點前出現,而如果提早到,哪怕提前五分鐘都覺得虧。
而這也適用在搭車上,他總習慣壓點到。最好是關門前上車,這樣就沒浪費時間,甚至他還會吐槽那些提前到的,像我就太浪費時間。那麼,哪個對?
這可以算兩筆帳:
1️⃣從現在往後看,提前去,浪費時間
2️⃣但從未來往回看:如果因為意外而耽誤行程呢?損失會更大。因此得抓好提前量;這浪費必要且重要。
3️⃣況且,難道晚五分鐘甚至半小時到現場,就有辦法活用嗎?
有注意到嗎?其實在什麼場合,和浪不浪費時間,沒有什麼關係。比方說,我特別喜歡搭車、等人前的時間,這時不論看書學習、想事情甚至冥想,效率都特別好。
而類比到職場,你是不是看過這樣的人?多幹一點活兒就覺得虧了,因為工資待遇獎金都一樣。
而在職場中,相信你也聽過"不要會太多"的論調。
這些就是從現在往未來看的視角。如果從未來往現在看呢?多幹活、多學習,當然會有助於我們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然後一路再往前走。
所以這個事情不用糾結,集中自己的所有資源,志在拿下一定要拿下的目標,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有一種更加拖延的狀態,這更加危險,因為總是會在不知不覺間,拖掉我們大半時間、浪費大好機會。
那就是要"準備好了再上。"
最近好喜歡的電影:TOP GUN,裡頭有個呼號公雞的飛行員,因為深怕步上同是飛行員父親的死亡後塵,讓他變的亦步亦趨、畏首畏尾;非常懼怕風險。
他在劇中一開始的行為,就如同伴給的評語:「你就只會緊握著操縱桿,等待那從不會到來的最好時機,直到燃油耗盡。」
他小心謹慎,過了頭。
盡管可能較為安全,卻因為這樣錯失了很多的良機,甚至將自己主動帶向危險(電影中面臨了多次危機)。
與他相異的,是主角阿湯哥的莽,因為莽,會出錯。
但也因為莽,帶領團隊多次突破困境。
有句話說小心使得萬年船。可在某些時候,我們也需要那勇氣和適當的莽,才能突破困境。創業如是,很多東西也都是。
這也是世界的複雜,不是說哪邊絕對正確。而是在於視角與選擇,最後決定了我們能否願意承擔風險。
「如果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等智慧的標誌。」我想就是這最好的詮釋。
也呼應了我曾提及的:「你相信有絕對真理嗎?」
因此,站在未來的視角裡,歸納出現在必須做的事情,以終為始;而不去問是不是付出太多,做就對了。
文章到這,躬身入局的話題已經到了尾聲。
期許我有:做好選擇與承擔的那個勇氣;與堅持下去的那份骨氣,躬身入未來的局,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Just do it.」
思考:
空軍飛行圈有一句話:「當個老的飛行員,不是帥的飛行員。」指的是不要因為耍帥而丟失了寶貴的生命。
而當到了選擇的關頭,雖然我們可能知道:未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但是這也可能會承擔相當的風險。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和考慮?希望知道你的故事、選擇與考量。
謝謝你看到了這裡,Have a good day;and great day. 今年的我們將會好運旺旺來~
「Just do i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我們聊到: 與其在外面當局外人點評,不如當個局內人解決問題。 而我們除了入自己的局以外,可以考慮他人的局。 這也出現了其中一種思考方式:三種對錯觀,法學家、經濟學家、商人 再往下想,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視角,而如果只有一種視角、入一個局,該入哪個?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 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為什麼說大部分的逆境其實並非逆境?透過教訓,我學到了...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思維對環境有兩種適應方式: 同化 / 順應 後者,是局部的、是變化的。現實會不斷的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 這不舒服,因為相對於固守真理,我們的思維要經歷太多不確定與變化。 但也因為快且不斷改變,我們才得以發現很多原本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之前我們聊到: 與其在外面當局外人點評,不如當個局內人解決問題。 而我們除了入自己的局以外,可以考慮他人的局。 這也出現了其中一種思考方式:三種對錯觀,法學家、經濟學家、商人 再往下想,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視角,而如果只有一種視角、入一個局,該入哪個?
上次提到了躬身入局 他的解釋是什麼? 簡單理解就是腳踏實地地幹活,有自己的目標、行動,不站在旁邊當評論家。 換另一個面向來說,除了入自己的局,入共同的局外,我們或許可以往另一個角度,去「入他人的局」。 什麼叫入他人的局?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視角來理解他的選擇,這樣我們會看到更深一層的真相
曾國藩。曾說:「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 你是不是遇過一種人,討論事情時總是有千百種意見、反對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但當我們問他哪種好以及想法時,得到的總類似是:「我也不知道。」的沒養分答案。 這是哪種人呢?又是哪樣的人才可靠?
為什麼說大部分的逆境其實並非逆境?透過教訓,我學到了...
傾聽;指認真地聽取🦻,而這並不容易。 「你會傾聽嗎?你擅長傾聽嗎?」 問出這題,想必有些朋友會疑惑:「不就是聽別人說話?有什麼難?🤔」 就我的經歷中,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關鍵在於,他要的是什麼。
思維對環境有兩種適應方式: 同化 / 順應 後者,是局部的、是變化的。現實會不斷的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 這不舒服,因為相對於固守真理,我們的思維要經歷太多不確定與變化。 但也因為快且不斷改變,我們才得以發現很多原本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我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輕鬆的日劇,片名《絕味之路》。內容描述一位中年男子每週五下班後,獨自開車進行一天一夜的旅遊。他每次旅遊都會找到一間即將失傳的美味餐廳。(不過奇怪的是,這部劇居然被分類為略微嚴肅XD)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現在就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對某些事、某個人有些看法或想法,然而也總會因故而有些猶猶疑疑,有些拖拖拉拉,有些惶惶恐恐,有些畏畏縮縮…,結果就這樣錯過了、空過了。事後回想,難免有些後悔,有些懊惱,但也已經來不及了,追不回了。 晨起聽戴西的《當下集市》Vol.17,題為:「勇敢一點,現在就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最近,我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輕鬆的日劇,片名《絕味之路》。內容描述一位中年男子每週五下班後,獨自開車進行一天一夜的旅遊。他每次旅遊都會找到一間即將失傳的美味餐廳。(不過奇怪的是,這部劇居然被分類為略微嚴肅XD)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
Thumbnail
轉職過程中 難免會猶豫 徬徨 對與錯? 職涯就像重大決策 有認識一位老前輩約50歲 他總是很準的能跟上科技浪頭的轉換 當然他身價不斐 這個世道 已經不適有一家公司能養你安穩到老的舊思維 你需要不斷前進 充實自我 我自己當然也會想很多 後來我會告訴自己 想3天就去做 但要有
現在就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對某些事、某個人有些看法或想法,然而也總會因故而有些猶猶疑疑,有些拖拖拉拉,有些惶惶恐恐,有些畏畏縮縮…,結果就這樣錯過了、空過了。事後回想,難免有些後悔,有些懊惱,但也已經來不及了,追不回了。 晨起聽戴西的《當下集市》Vol.17,題為:「勇敢一點,現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