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下午我和孩子們匆匆回娘家,給剛離世不久的大姑丈上香,再和妹妹陪爸媽、看護安妮吃晚餐,就又回中壢了,很短暫的時間,我卻有了新的感受。
父母親的內心,都會有期待被孩子們喜愛,被孩子們全然信任接納的部份吧,因為在孩子們剛出生,到二﹑三歲小寶寶的那段時光,孩子們給予父母的那種全心依賴的感受,像極了無條件的愛。
但是當孩子們長大,也會不滿意父母的言行,也會排斥父母的管教約束,更有機會是討厭父母,甚至有恨的,因為我們都是“人”。
因此當感覺到來自孩子們對我的失望不滿時,我也會覺得難過,覺得受傷,甚至勾起被母親言行傷害的恐懼,也會想要快點結束這樣不舒服的關係,於是我跟我父母親一樣,都給了孩子們很重的壓力,我父母親是不相信我跟妹妹會長大成熟,我是過度期待和信任我的孩子們長大成熟,我們其實,都不夠喜愛自己,才會因為害怕被孩子們討厭,害怕孩子們失望,都用了不平衡的態度,來面對親子關係。
我昨天有握握爸爸的手,要他照顧好自己,摸摸媽媽的頭,叫她放輕鬆,即使我知道,就連這樣,也幫助不了他們,但我只是想要感謝爸媽的存在而已。
我只是想要跟爸爸媽媽,還有也是媽媽的我自己說:「不要害怕被孩子們討厭,當我們覺得孩子們的言行讓我們不舒服,不是任何人的錯,不是我們不夠好,不是孩子們不懂事或白眼狼,相反的,就是我們照顧得好,孩子們才能找回自我成長,可以反抗,可以有自我意志的能力,我們也才有機會,體驗原來扮演父母的角色,能找回不怕被人討厭的力量,那就是願意相信自己很好、很穩定的力量」。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又看見與我們相似的,壓抑自責過多,困住了自己的人,昨晚靜坐的時候,腦袋裡又出現老公的身影,我默默的擦擦眼淚,心想馬雅人說的,人與人之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句話,是如此直接的揭開,為何「人際關係就是我們人類彼此的鏡子」,為何「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最重要的」,這些真實。
我的彩油諮詢師朋友看著我的彩油生命樹說:「妳有沒有覺得,妳今生身邊的所有人,都很努力的扮演他們的角色,為了讓妳認得:妳是誰....」 她說完,我們倆個是一起笑出聲...。 笑聲裡,其實有心疼不捨,有遺憾包容,還有滿滿的因為感動感謝而來的體悟,理解了人與人的情感關係,為何存在的體悟。
來新開幕的星巴克門市,意外發現的公園,小朋友們的天堂,今天天氣剛剛好,沒有前幾天的超大太陽,公園裡還有家族野餐,大小寶跑去排隊溜長滑梯,公園裡都是全家大小出動的身影,熱鬧又愉快。 看似尋常的日子,每一天都有隱藏版的幸福感,但願每個圓圓滿滿的家庭,都能夠發現。 帶著作業陪我來喝咖啡的大小寶。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昨天下班回到家,立馬呼喚大小寶換衣服去夜市吃喝,母子女三個在夜市人擠人邊走邊吃,七晚八晚11點了才洗澡,快一點才上床睡覺。 我們三個現在一起離開家出去,都不會再想著不能太晚回家了,因為那個會在家等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了。 你妳得先知道,想要的是什麼。
早上半夢半醒時,“看”到老公進來房間,他說:「妳又不舒服?」,接著他房間出現一些聲音,東西掉落移動的聲音,我聽見時就清醒了,我知道,我病了三四天,他都在家。 有一天下課我沒看見她,進去伯父家找她,在她房間門口,我看見她雙手環抱雙腳,臉埋在身體裡似的,窩在床上角落,沒來由的,我就是知道,她在哭。
因為又看見與我們相似的,壓抑自責過多,困住了自己的人,昨晚靜坐的時候,腦袋裡又出現老公的身影,我默默的擦擦眼淚,心想馬雅人說的,人與人之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句話,是如此直接的揭開,為何「人際關係就是我們人類彼此的鏡子」,為何「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最重要的」,這些真實。
我的彩油諮詢師朋友看著我的彩油生命樹說:「妳有沒有覺得,妳今生身邊的所有人,都很努力的扮演他們的角色,為了讓妳認得:妳是誰....」 她說完,我們倆個是一起笑出聲...。 笑聲裡,其實有心疼不捨,有遺憾包容,還有滿滿的因為感動感謝而來的體悟,理解了人與人的情感關係,為何存在的體悟。
來新開幕的星巴克門市,意外發現的公園,小朋友們的天堂,今天天氣剛剛好,沒有前幾天的超大太陽,公園裡還有家族野餐,大小寶跑去排隊溜長滑梯,公園裡都是全家大小出動的身影,熱鬧又愉快。 看似尋常的日子,每一天都有隱藏版的幸福感,但願每個圓圓滿滿的家庭,都能夠發現。 帶著作業陪我來喝咖啡的大小寶。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昨天下班回到家,立馬呼喚大小寶換衣服去夜市吃喝,母子女三個在夜市人擠人邊走邊吃,七晚八晚11點了才洗澡,快一點才上床睡覺。 我們三個現在一起離開家出去,都不會再想著不能太晚回家了,因為那個會在家等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了。 你妳得先知道,想要的是什麼。
早上半夢半醒時,“看”到老公進來房間,他說:「妳又不舒服?」,接著他房間出現一些聲音,東西掉落移動的聲音,我聽見時就清醒了,我知道,我病了三四天,他都在家。 有一天下課我沒看見她,進去伯父家找她,在她房間門口,我看見她雙手環抱雙腳,臉埋在身體裡似的,窩在床上角落,沒來由的,我就是知道,她在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