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害怕『犯錯』並把『錯』都指向別人,說明我們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

我們大部分人,都出生和成長在不允許犯錯的環境中。而這個“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的錯。總之,父母(權威)告訴我們那是錯的,那就是錯的。
在我的記憶中,我最早“犯過的錯誤”大概是在三歲左右。記得有一天,我高高興興地從門外跑回家,一進門便“不小心”碰倒了離門口不遠的一個小凳子。
“看著點兒!”父親大聲的“斥責”讓我一下子呆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扶起凳子放好,然後低著頭走到床邊坐下,就一直坐著默默流淚,沒敢再抬頭。有好幾次,我覺得自己的脖子酸得都快斷了,但我就是不肯抬頭。一方面,我害怕抬頭,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面對父親的目光;另一方面,我在心裡暗自較勁:“我就是不抬頭,我要讓你們先跟我說話。”因為我內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可又不敢肯定自己沒有錯。
終於,不知道過了多久,我感覺脖子酸得都快要斷掉的時候,母親走了過來。我以為母親會過來安慰我,結果,她說:“一直耷拉個頭,像沒頭蒼蠅一樣。抬起來......"當我很艱難(因為感覺頸椎的神經都麻痹了)地慢慢抬起頭,偷偷用餘光掃了一眼父親的時候,他並沒有看我一眼。
過去的我常常努力回想當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我努力回憶那個畫面——那個凳子當時的位置不可能是被放在那裡的。因為通常不會有人想去坐在一進門中間的地方。我猜想當時父母一定是起了爭執,父親隨腳將它踢到那個位置,而碰巧趕上我跑進屋撞倒了它。當父親說“看著點兒”時,一方面確實是想讓我注意,但另一方面他正在氣頭上,所以我感受到的語氣責備多於關心,認為他在斥責我;母親在裡屋久久沒有出來,而她出來後對我的“關心”也只是另一種方式的“嘲諷和數落。”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那是父親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對我的“大聲斥責”,盡管他早已忘記了那個瞬間,但它始終深深烙印在我內心深處;雖然我現在知道,那就是母親“愛和關心”一個人的方式,但我依然會極其心疼那個年幼的我。
在我的記憶中,自己從來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跟父母撒過嬌,我的父母也從未像其他父母愛他們的孩子那般樣愛過我。他們和我很少有肢體上的親密接觸,而言語上也只有要求和命令。因此,兒時的我總是很膽怯、很孤獨。
在我的印象里,我只是乖乖地照做他們所說的一切;在他們的印象里,我只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僅此而已。
當然,如今的我並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在縱向關系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也是“受害者”。
每一個害怕犯錯的孩子,都是在一個不被允許犯錯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每一個不允許犯錯的家庭,構成了一個不允許犯錯的社會。
因為不允許犯錯,所以每個人都害怕犯錯,所以每個人都只追求一個目標——盡最大可能避免“犯錯”,而非如何更好地成長。
更何況,那個“錯”究竟錯在哪裡,大多數人都並不清楚;因為不允許犯錯,所以就沒有成長可言。
人只有在錯誤中才能成長和進步,不允許犯錯就意味著在停止成長和進步的那一刻便邁入了死亡。於是,各個年齡段的巨嬰越來越多,一代代地如此“復制”;於是,每個人都活在相互排斥、麻木、僵化和無助中。
就在我們懼怕“犯錯”、習慣於把所有“錯”都指向別人時,也正說明瞭我們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因為當我們用食指指向別人時,更多的手指則是在指向自己;就在我們用言語攻擊別人時,也正說明我們在用那些言語攻擊自己。
“社會文化因素對人類的精神和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童年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會受到環境的制約。我們每個人體內,都包含了一整套的‘既定潛能’,當成長的環境是充滿愛的,溫情的,這套‘既定潛能’會被激發出來,得到健康的發展。而當成長環境中缺失愛,充滿指責與懷疑,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會偏離真實自我的發展道路。”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曾這樣寫道。
那麼,在無力改變社會和原生家庭的大前提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真實的自我。這是解決內在沖突、收獲內心和諧與完整的唯一途徑。
如果我們童年受到了某些委屈,我們要肯定自己的無辜,並寬容那些令我們蒙受委屈的人,因為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只是無知;
如果我們童年因沒能滿足某些人的期望而受到指責甚至體罰,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已經很棒了,滿足他們的欲望不是我的責任,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他們必須自己去面對和承擔。我愛自己並贊同自己,同時我選擇原諒他們”;
如果我們童年因為不懂事而真的做了一些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原諒那個當時還不懂事的自己,他已經為此承擔了後果,我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我是特別的、獨一無二的存在,我是受歡迎的,值得被愛的,同時我也可以愛別人。現在,我要自由地去愛,愉快地生活,我願意改變和成長,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全、全新的未來......
譴責、排斥、拒絕自己,其實就是視真實自我為“敵人”;就是永遠站在對立面打擊和挫敗自我。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更深的自我譴責、自我排斥、自我厭惡和自我傷害。
請不要割裂地看待自己,因為生命是完整的。一朵花,即使枯萎了一片花瓣,它也仍是完整的生命;一隻鳥,即使掉了一片羽毛它也仍是完整的生命;一棵樹,即使折了一根粗枝它也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
要知道,作為生命的“大我”永遠不會有錯,它更不會犯錯。生命的旅程早在時空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而且永遠不會結束。一切都是旅程。它是宇宙中完美的存在。因為”我“的旅程永遠不會結束,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是應該發生的。而“我”有兩個選擇,一是欣然接受並享受所發生的,二是排斥並抱怨它們。
只有“小我”才會“犯錯”。一個把我只限定在頭腦中的“小我”,不是會犯這種“錯”,就是會犯那種“錯”。即使“小我”根本就沒有錯,他也會擔心自己有一天會犯錯、會表現不佳、會被拒絕、會被排斥、會這樣、會那樣......而這一切,都來自對自己的不滿。但所有對自己的不滿意,都是一種欲望的表現。而所有的欲望,都來自於那個我們深信不移的“頭腦”。
我們想要追求任何東西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可是我們不知道,其實從根本上,宇宙的運作方式一直都是在為我們開心而設置的,可我們卻總是做出與他的本意完全相反的事情——割裂、對立、分別、評判。
沒有人在阻止我們成為更好的生命,是我們自己一直阻擋著宇宙的善意,執意地陷入黑暗的逆流之中。
請對自己付出包容心、耐心和愛心,接納那個曾經因受了委屈、指責、謾罵、體罰,甚至真的犯過一些“過錯”或“錯誤”的自己。要知道,“過錯”或“錯誤”並不是罪惡,它不是罪,更不是“我”。請不要把“過錯”或“錯誤”與“我”——這個生命劃上等號。我們要改變的,只是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而非這個生命。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个人博客:HeartRoad.org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