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 呆比 | 生活雜記
第一步: 幹捨離的順序
1. 事物
2. 工作
3. 朋友、點頭之交、陌生人
4. 家人和親戚
(應該有發現,越到後面的關係越多愛恨交織,越容易被情緒勒索)
第二步: 列出在乎成本
每件令你討厭的人事物都在消耗金錢、時間、精力,進而忽略了去關心你真正在乎的。
第三步: 不抱歉清理法
之所以容易產生愧疚感,有時候是剛開始就沒有劃定界線,而讓對方有錯誤的期待,自己也下不了台。(「我想以後的球賽就不陪你看了,我其實沒有很喜歡那種活動。」「我以為你很喜歡耶?」「那是因為怕不陪你會生氣……」「所以之前都在忍受我的意思?好啊!」「……」)
本書用各種角度完整詮釋了「乾你屁事、乾我屁事」,跟斷捨離一樣,幹捨離同樣根據自身需求量身訂做,沒有人能告訴你該留下什麼捨棄什麼,其實人生本來應該如此,想辦法專注自身、忽略比手畫腳的聲音吧! 達成別人的期待又如何?後面的標準只會更多更高(有聽過柿子挑軟的吃嗎?),曾經是好好小姐的我也不知道過去到底在堅持什麼,累個半死依舊有人討厭我,現在我學會了,想像把它裝進箱子大力砸向垃圾場(加上爆炸特效) ,然後在心中大吼 : 管他去死! 現在的我真的比以前快樂很多,少了刻意的討好朋友反而更多,如同作者所言: “You can even say,’I don’t want to .’The world will not end.”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愛心或來我的ig逛逛~
ig : 呆比 生活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