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亞傑的「他律」談概念翻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刊登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最近很有機會接觸到教育學家皮亞傑一些理論,看到裡面很常被運用到教養領域的一些名詞,卻讓我發現中文翻譯的一些問題,也遁入一些思考。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按發展順序分成三階段:

「無律道德期」(Anomous morality)
「他律道德期」 (Heteronomous morality )
「自律道德期」(Autonomous morality )

這雖然是教育心理學名詞,但我這裡只會純就翻譯層面探討。這三個詞的翻譯有何問題呢?問題就在於-nomous 和「律」之間的落差。

如果覺得 autonomous 形容詞有點陌生,請看名詞 autonomy,聽到這個字,大多數人的腦海裡應該就會浮現一個中文:自治,沒錯,是「自治」,自治區的「自治」,不是自我約束的那個「制」,是「治理」的那個「治」,或甚至是「主導、主宰」,因此政治方面可翻為「自治」,在個人方面則可翻為「自主」,也就是說,自律道德期更適合的翻譯,可能會是「道德自主期」。大概知道 -nomy 的意思,就可以來看看中文翻譯的謬誤了。

先以「他律道德期」 的原文,來談談字面解釋。

heteronomous 是由 hetero 跟nomous 組成,hetero 就是異的意思,就是「非本身」,或「本身之外」。而nomous 根據網路字典,意指支配、治理、統治。所以單就字義而言,這個字可以理解成:被外部決定,被他人決定、或他治等。

回到兒童心理教育學界,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定義,「他律期」的兒童認為道德規範就是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所定的規定和原則,換句話說,兒童只會根據大人贊不贊同和行為後果,或是否會受到懲罰,來衡量行為的好壞。

那中文翻譯呢,網路所有教養文章提到教育學家皮亞傑的兒童道德認知階段分類,解釋大多與美國心理學會定義相去不遠,但「無律」、「他律」、「自律」這三個詞在中文界本身蘊含的意思卻與這些解釋有所出入。

律在中文世界裡大致上有兩個意思,一是動詞,約束,二是名詞,意指定律、規則。而以「自律」為例,一般人看到這兩個字,會想到決定、支配嗎?還是會想到「自我約束」?約束是比較屬於「限制」、「使......不要越界」,蘊含為了某種目的的控制。但 -nomous 指的不只是限制,還包含控制、決定,尤其是「決定」這個部份。

因此 heteronomous一開始在兒童教育心理學裡被翻成「他律」,不管解釋地再怎麼精確和正確,這個譯詞本身在中文世界裡,含意依然偏向「約束」,而非「治理、決定」。而這樣的中文理解,很容易影響到皮亞傑理論在中文世界裡的應用,例如有許多「教養」學家,會煞有介事的提出皮亞傑的三階段理論,經過一番解釋後,建議父母在「他律道德期」應好好訂定獎懲規則,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等,但從不花點時間思考並教導父母,瞭解孩子處於目前這個階段,如果講道理沒有用的話,該如何與孩子互動、教導孩子、「一起」成長,畢竟,如果訂規則的是父母,承受的是孩子,何來「一起」。

按照上述思考脈絡,這三個名詞或許可以考慮翻成

Anomous morality-「道德無自主期」
Heteronomous morality- 「道德非自主期」
Autonomous morality - 「道德自主期」

當然,這還不見得是最適當的翻譯,因為這些時期還有別稱,例如 morality of constraint (約制道德)等,所以真的確定翻譯,得進入皮亞傑理論的完整脈絡中,再經歷一次來回對照與辯證,才有可能確定出最適當的翻譯。

這三個階段的譯詞應該是在皮亞傑的理論首次進入中文世界裡就有的翻譯,而且應該也是譯者和出版社經過許多思考嘗試之後,才拍板定案的最好翻譯。按照時間推斷,中文譯詞的存在應該至少有幾十年以上了,考慮到當時台灣的教育思想環境,這種譯詞或許無可厚非,但經過這幾十年,教育學界或許應該要重新思考理論中某些部份的譯詞,好跟上台灣的教育思想演變,這是出版社和教育界/學術界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上述的思維有點複雜或繞來繞去,某部份是因為,你看完這篇文章時,已經相當於在我的腦袋裡面走了一圈,因為這就是我身為譯者,遇到重要名詞時,一邊搜尋資料和轉換語言時,腦袋裡在做的事情。

只有不斷就字面含意、該領域應用探討情形、文辭通順、中文世界的理解和背後弦外之音為何等來回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推翻,最後才有可能找到自己覺得最貼近原文和作者意圖的譯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390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自律與自由的關係在於,自律是給自己定下戒律,最終達到無需外界干涉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透過孫悟空戴緊箍咒的故事,我們了解到自律讓他被接受和尊敬,真正的自由是無需他人干涉,但在社會和法律的範圍內行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類圖中的制約概念,並提出了「去制約」的概念。文章深入探討了制約來源以及如何覺察、穿透制約,並提出了7年去制約之旅的觀念。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有關個人成長和接納的洞察。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皮亞傑-無律、他律、自律 ①無律/道德前期(0-4歲) 缺乏服從規則的意識,人我之別的意識未分化。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自律與自由的關係在於,自律是給自己定下戒律,最終達到無需外界干涉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透過孫悟空戴緊箍咒的故事,我們了解到自律讓他被接受和尊敬,真正的自由是無需他人干涉,但在社會和法律的範圍內行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人類圖中的制約概念,並提出了「去制約」的概念。文章深入探討了制約來源以及如何覺察、穿透制約,並提出了7年去制約之旅的觀念。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有關個人成長和接納的洞察。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Thumbnail
★皮亞傑-無律、他律、自律 ①無律/道德前期(0-4歲) 缺乏服從規則的意識,人我之別的意識未分化。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強調對孩子的接納與尊重,並反對以期望與束縛來約束孩子的成長。父母應具有不打不罵的智慧,並要面對孩子犯錯時運用成長性思維來看待。透過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