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一切的不自由,都是為了成就自由|自由書寫計畫 第 25 天:自由

前情提要 由內而發的誠實,一字不刪
由內而發誠實的寫字。每天一主題,不間斷 30 分鐘用筆寫下來,想到什麼就寫下什麼,不會過濾、評斷、刪減。 一字不漏更新至專題。

自由書寫計畫 第 25 天:自由
「我想得到自由。」當一名瑜珈老師問大家為何想練習瑜珈,這是我的答案。
現在的我不再這麼想了。最近愈來愈感覺到,人生或許就是有如此多的不自由,才讓我們淺嚐自由時感覺如此美好。一切的不自由,都是為了成就自由。
在那些感覺不那麼好的時刻,像是深陷泥沼的彆扭感、不清爽,如果有一點點耐心,自由感就快出現了。
我不是說問題會得到解決、消失,而是總有那短暫的時刻,能嘆一口氣,放下肩頭上的重擔,休息片刻。
或許是一杯咖啡、一片天空、一本書、一段深刻的談話。
自由不是一個完美設定的條件,有了 123,我就自由了。自由是一種感覺,而感覺可以自己創造。
它不是用來追求、努力的。到底這種在滾輪上跑跑跑的模式,是如何內建到我們的心智中?
生命彷彿目的是賺錢、累積金錢、產出,只要不忙碌就有罪惡感,停不下來不是一種躁症或過動症嗎?
如果佛陀來到現代,在這樣的生活環境或步調中,他能開悟嗎?這個時代有開悟的人嗎?
印度古典哲學中說世界是不斷在退化,而非進化。在心智與感知能力上,我們的確還倚賴著許多古代的系統上。
光是離不開手機,時時要對抗拿起手機的衝動,我們就是它的奴隸。
正在讀《薩古魯談業力》,如何能不產生業,和起心動念十分相關。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若要覺察到這個程度,你說是自由或是不自由呢?
《莊子》總讓人覺得是 Chill 的哲學,但它的修練是不起辯論心、不給他人建議、清楚什麼是自己能控制、何者不是。這樣的修練十分嚴峻,卻會帶給人無比的自由感。
或許想探詢自由的真義,得先研究不自由。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