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無答的三種心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週在台灣大學,我參與生命教育科的教師研習,主講「提問式教學法」。
相信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都想了解學生究竟吸收多少,其中一種常見方式便是口頭問答。但實務上,大多數學生在聽到教師提問時,不會有多少外在反應,至於他們內心有無思考,則完全是個謎。
於是,口頭問答常被視為窒礙難行。
這有希望改善嗎?我認為有,而且改善方法不算太難。但首先我們必須分析,哪些學生有潛力回答問題(先假設是開放式問題,不是選擇或是非題),而他們又是被什麼障礙所卡住。
除去那些根本沒在聽課的人,我認為學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心態:
首先,就是把上課當成在聽錄音或Podcast,覺得自己純粹是個聽眾,不用回答任何聲音裡的問題。
在這類心態裡,學生基本沒有思考的打算。因此難點在於,教師必須找到某種啟動機制,使他們轉換到思考模式,或至少是認知到,自己有必要提供一點新資訊。
其次,部分學生會主動思考,但得花點時間整理思緒(通常需要幾十秒),因此無法立刻口頭回應教師的問題。根據我的訪談經驗,這又可以分為兩種狀況,一是腦子裡蹦出太多答案得篩選,二是想到某個點但用詞遣字得挑選。
這類學生最需要的東西,叫做思考時間。實務上可以給他們一兩分鐘思考,但好像會有點冷場,而且難以保證他們必定主動回答。
最後,某些學生很快就能想出自己的答案,但他們不想成為全班目光的焦點,或不習慣和教師直接對話,因此選擇默不作聲。
多數情況下,如果教師直接點名這類學生,他們就會回答了。所以這裡的難點似乎在於,怎麼快速找出已經想好答案的人。
綜合上述三者,若想要順利進行提問式教學,就必須建立啟動機制,再提供思考時間,接著找出有好答案的學生,並請他說出來。
看來很困難嗎?其實有個簡單明瞭的做法,可以同時滿足這幾項,那就是「先寫再說」。
真的是先寫再說。首先,學生們都很習慣於拿筆寫,除非完全沒在上課,否則面對開放式問題,至少會寫個「無」、「不知」,我還遇過直接打個叉的。只要肯動作,至少就能使那些聽眾型學生,發現自己現在得要做點其他事。
接著,手寫時間完全等同於思考時間,所以只要你給學生幾十秒寫,就等於是給他們幾十秒思考。於是,只要讓學生動筆寫東西,就自然解決了前兩個難點。
那要怎麼快速找出有想法的學生呢?有讀者可能已經猜到了,學生在寫的同時,教師也不要閒著,四處逛逛,看看哪個學生振筆疾書,那就是有想法、會回答的人。只要試過幾次就會知道,學生寫多寫少,一眼看去就能分辨。
確定哪幾位學生比較有想法,而且大家都差不多寫完後,教師就可以直接點人起來回答。我沒遇過在這種狀況下,有哪個學生閉口不言的,學生可能有點害羞,也可能聲音太小,但最差也會照著自己寫的念。
至於要點幾個人起來講,以及他們的意見是互補還衝突,或能不能進一步形成學生之間的對話,那就要看教師臨場的反應了。如果想要降低問題難度,增加學生發表意見的機率,則可以考慮做成選擇題,再問學生為何如此選。
當然這只是大概念,還得搭配一些配套措施(譬如列入成績計算),而且學生們需要點時間熟悉這套模式,成效才會比較明顯。
其實我並不敢說,用了這套方法,死氣沉沉的教室就會瞬間變得生機盎然。但至少它簡潔明瞭好操作,值得嘗試一下。而且,如果能在教師與學生之間,逐步打造問與答的正向回饋,課堂氣氛就有希望漸漸改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位年暮英雄,如何把那縱橫絕域、往來異族的文化經驗帶回故土。
「誰跟你是同類人?我偏不殺,以免完成你那可悲的幻想!」
無論什麼事,都明天再說吧。
我此見哀公,當呼風起浪,十日內助你盡展所學、名揚魯國!
三道板斧:以量取勝、亂槍打鳥、搞小團體。
如何面對性格、需求各自不同的帝王,又如何面對愛抱怨的衛道人士。
一位年暮英雄,如何把那縱橫絕域、往來異族的文化經驗帶回故土。
「誰跟你是同類人?我偏不殺,以免完成你那可悲的幻想!」
無論什麼事,都明天再說吧。
我此見哀公,當呼風起浪,十日內助你盡展所學、名揚魯國!
三道板斧:以量取勝、亂槍打鳥、搞小團體。
如何面對性格、需求各自不同的帝王,又如何面對愛抱怨的衛道人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線上雙語課已經進入第五堂課了,總共有20堂課,也算是完成五分之一的課程了,到第五堂課,我也差不多了解三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質,這三位小學生的其中兩位是比較會去發表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學生,而其中一位是比較安靜的學生。 我在上課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常和會分享的學生互動,一來一往的對話,但我還是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八、「你說呢?」 人類像貓,充滿好奇是天性。 人類還有個特點,就是面對某個問題拋出,總是喜歡去尋找答案。 學生們的考試卷就是這麼設計的,所以整張紙上不是問號就是空格,期待有人把它填滿,或是給個「答」。可惜太多年積累的測驗卷,讓學生們漸趨疲乏,所以,看到白紙黑字的各種問題,抗拒心理油然而生;但口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線上雙語課已經進入第五堂課了,總共有20堂課,也算是完成五分之一的課程了,到第五堂課,我也差不多了解三位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質,這三位小學生的其中兩位是比較會去發表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學生,而其中一位是比較安靜的學生。 我在上課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常和會分享的學生互動,一來一往的對話,但我還是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透過五力在課堂上的應用,老師需具備備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內在學習動機的能力。在設計引起學習動機的好環節時,需要預評孩子可能的行為與想法。對於孩子的情緒與行為需要有耐心與理解。理想中的好老師,除了需要能傳授專業的知識和技巧,同時能成為導師,為學生們指引方向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八、「你說呢?」 人類像貓,充滿好奇是天性。 人類還有個特點,就是面對某個問題拋出,總是喜歡去尋找答案。 學生們的考試卷就是這麼設計的,所以整張紙上不是問號就是空格,期待有人把它填滿,或是給個「答」。可惜太多年積累的測驗卷,讓學生們漸趨疲乏,所以,看到白紙黑字的各種問題,抗拒心理油然而生;但口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