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逆向工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朗恩─傅利曼
分類:商業;自我成長 ;工作學
Content 用三段句子敘述這本書的內容
  • 對於學習對於工作我們可能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對於對於自我成長卻沒有人教我們該怎麼茁壯
  • 外包一些事情讓它自動化的運作,但要注意當你回頭發現自己好像不用思考而太過舒適時,代表那些外包的某些已然自動化的事情,或許根本上不該成為自動化的列隊中一員,自動化本身不該僅僅是一個簡化的流程,而是你該好好思考成長的流程。
  • 成為蒐集者、找出差異、以藍圖的方式思考、不要僅只於模仿,要加以演變、接納願景與能力的落差、選擇性計分、去除冒險當中的風險、對於舒適的感受保持懷疑、駕馭未來與過去、提出明智的問題。
凱特·墨菲:「等等,倒帶一下,我聽不懂。」
Change 這本書帶來三個心態改變
  • 剪除自己覺得所有事情都應該由自己發想而他人的成果不應該成為我開始自己自己創意發想或是成功起源的念頭。
  • 親力親為反而更多時候會讓自己焦頭爛額,適時的外包一些流程讓一些思維模板進駐你做事的流程中並無對錯,只要知道自己是有意識的外包。
  • 在實際著手一些大事件時,學習先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具體想像在實行的當下,可能碰到的那些狀況,協助自己辨識障礙、提供情緒預告預先做出決定、提升自信,加強自己的心理聯想。
查克·克羅斯:「你如果想避免批評,那麼止步於優秀,會比持續追求卓越來得更好。」
Quotes 我最喜歡的三句話
  • 你如果只是想要追求平庸的成功,正面回饋可以幫助你達成目的;但你的目標如果是要在身處的領域出類拔萃、打破眾人預期,並且留下影響後人的遺澤,那麼負面回饋就不只是你需要容忍的東西,而是充滿希望的指標,顯示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 停一下,退後一步,讓你和自己的作品拉開心理距離。一旦沉浸於某項活動,焦點自然會縮小,我們會體驗到視野變狹隘的狀況,導致產生防衛心態,抗拒那些為我們添加額外工作的建議。花點時間省思整體目標,把目光擴展到眼前的任務之外,可以促進長期思維,並且使我們更能接受批評。
  • 傑出作家與不甚傑出的作家或根本上不是作家的人之間的區別,就是品味。我所謂的品味,不是知道什麼東西在客觀上是好的,因為沒有所謂的客觀的準則,外界也沒有可以指涉的事物,而是知道你自己對什麼東西有反應,然後憑著信心勇敢邁出步伐,認定能夠引起你強烈回應的東西,一定也能夠引起其他某些人的強烈回應。與其把自己缺乏迅速作出頂尖表現的能力視為災難,比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慶幸自己能察覺需要改進的地方。
賈伯斯:「創意就只是把不同的東西連結起來」
Conclusion 總結與想法
這本書像是一本成功學的工具書,裡面提到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他要跟你陳述的不是他們有多努力或是有多天賦異稟,而是跟你藉由拆解他們的努力背後的要件以及過程,像庖丁一樣,游刃於成功的筋骨之間,展示出來。
書中提到許多反直覺的看法以及做法,其實在在地顯示或許自己正耽溺於舒適以及所謂平庸的成功之中,但並不是說所有的耽溺皆是壞事,而是要點醒耽溺中的人,餐桌上哪些美酒是鴆,從模仿到藍圖思維到精算以及思維的層次提升,每一個章節都有幾個很有趣的成功學故事,呈前面所說都不是為了讚揚他們的偉大或是努力讓你向他們看齊,而是跟我們說,其實他們也跟我們一樣,只是他們找到一些蹊徑可以帶領他們前往成功,例如不要用想著用豪華的設施、一流的餐點來吸引旅客住宿,轉而往旅客最重視的服務體驗去著手,也就是因應顧客沒有表達出來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可能藏在旅客不經意的問題間。本書也點出一些對於成功無關緊要我們卻常做的事,例如比賽前提早到現場,由教練投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專業賽場中的棒球做打擊練習。。
筆者我自身覺得受用最多的是在於想像成功的流程而非成就的那一瞬間,因為成功的一瞬間並不能帶領你前往成功,但流程可以,再來應該要讓自己更能接納負面回饋,因為這些回饋正是一些你真正缺乏的;只有正面的回饋,只會讓你平庸的成功。。
avatar-img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丁快書漫想 的其他內容
內捲思維–對於內捲到躺平到安靜離職,這社會總是一直有很多去應對這個過度競爭文化的一些手段,但好像手段反覆更迭卻未見這個惡性競爭消弭,深究問題核心,其實都在於有沒有好好剖析自己要的是什麼。
內捲思維–對於內捲到躺平到安靜離職,這社會總是一直有很多去應對這個過度競爭文化的一些手段,但好像手段反覆更迭卻未見這個惡性競爭消弭,深究問題核心,其實都在於有沒有好好剖析自己要的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引言 思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成功人士往往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成為他們實現目標和夢想的基石。 透過成功人士的經驗法則,可以探討他們如何運用思考來邁向成功,並從中學習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在這個社群媒體與各類內容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可以發掘與連結到幾乎無窮的成功個體與案例,如何藉由「逆向工程」的技法,幫我們從其他人的成功中拆解他的成功秘方並且轉化成我們的能力,會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這也是《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要教給我們的方法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告訴你 360行,行行出狀元的一本書,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想要做的,你就能夠達成自我實現,這或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麼難以實現,原因就是「標準化」,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有一個框架,絕大多數人都依這條路步行而上,只是把別人定下的規則「複製,貼上」,那麼你將很難找到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作者提供充滿自身實務案例的書籍,並分享個人慘痛經驗以及在職場中避開困境的建議。對所有職場人士都具有啟發意義,強調培養自我遠見、重複做一件事、尊敬對手、堅持目標、以及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引言 思考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成功人士往往擁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成為他們實現目標和夢想的基石。 透過成功人士的經驗法則,可以探討他們如何運用思考來邁向成功,並從中學習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在這個社群媒體與各類內容蓬勃發展的時代,我們可以發掘與連結到幾乎無窮的成功個體與案例,如何藉由「逆向工程」的技法,幫我們從其他人的成功中拆解他的成功秘方並且轉化成我們的能力,會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這也是《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要教給我們的方法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介紹了「工程設計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決策法,這是一套要求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步驟:明確界定問題、蒐集資料、提出解決方案、討論選擇並透過持續的實驗找到最好答案。其實這個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是一本告訴你 360行,行行出狀元的一本書,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想要做的,你就能夠達成自我實現,這或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為什麼難以實現,原因就是「標準化」,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有一個框架,絕大多數人都依這條路步行而上,只是把別人定下的規則「複製,貼上」,那麼你將很難找到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作者提供充滿自身實務案例的書籍,並分享個人慘痛經驗以及在職場中避開困境的建議。對所有職場人士都具有啟發意義,強調培養自我遠見、重複做一件事、尊敬對手、堅持目標、以及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