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
當下的釋放》作者
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
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想到:兒子怎麼辦?想到:錢怎麼辦?想到:男友怎麼辦?各種念頭不斷湧現,然後呢,邊想邊哭,邊想邊哭,大哭小哭連續不斷,不知哭了多久,突然間她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自己都快死了,為什麼想的卻是別人?」她驚覺到她好像沒有為自己活過…於是又開始大哭。內在的許多想法蜂擁而出,她就這樣讓思緒奔流,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痛哭和挖掘,她整個人脫胎換骨,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改觀了。
她終於真正地活著,因為它能與自己「同在」了。(「同在」的意思是正視目前的工作或行為,而不陷入過去與未來的想法中。也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
關於釋放
釋放的方法是劉女士在無意發現的,有次,她想要鬆開腿部疼痛的點,但用氣功手法(她本身的氣功造詣很高)怎麼做都沒用,此時她突然說出「釋放這個疼痛的能量。」說完突然莫名大哭,腦中浮現幼時被打畫面,沒多久,痛消失了,因此發現了釋放。(見該書前言)
中醫有句關於"氣結"的說法,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會痛大概都表明該處有氣結,必須要把它疏通。原來僅用來表示身體有痛處時,可是透過劉女士的釋放,竟然可看出身體的痛,可能源於心理的傷…我知道此說尚不可解,但無妨先存疑,只是心中先存有此概念。
遇到負面情緒時
當負面情緒—不管是憤怒、悲傷、痛苦等等—出現時,我們都會想著要擺脫它,或者想要逃避它,或者想要壓制它,或者想要隱藏它,可是一般來說,這些方法都沒有什麼效用,原因很簡單,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源於你的念頭,所有上述方法都只是用一組念頭來對抗另一組念頭而已,念頭和念頭相互對抗、衝撞,沒完沒了,不愉快不可能因而消失(請停下來想想,是否如此?)。
舉個例子可能更清楚,上司把不是你的過錯怪罪到你身上,甚至還當眾辱罵你,你整個火氣都上來了,你想當面翻臉又不敢…,事後愈想愈氣,想到了剛來時同事如何欺壓,主管又如何苛求;想到了自己如何認真負責,又如何忍氣吞聲,想到了如果升職要如何報復那些同事,又要如何譏諷那個不夠格的主管…又想著是否明天想辦法抗爭?又想著要不要裝做沒事?…想著不要再去想了;再想著就當做被狗咬到好了…大人有大量,姑且隱忍一下…,請問:不愉快的感覺會因上述想法而消失嗎?
消除不愉快只能是自己
負面情緒長年存在,令人不勝其煩,因此你想要求神問卜,想要知道前世今生,想要透過諮商輔導等等,來消除出現的不愉快,但這些做法依然成效不大,原因很簡單,上述方式或許可以協助或支持你,但"解鈴還需繫鈴人",你或許沒注意到:你的不愉快源於你的念頭,經過別人提醒你才讓你注意到這個節點,別人也可以協助你或設法支持你去處理,但真正能處理的還是你自己—你的念頭別人如何能消止?能消止你的念頭只有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不是嗎?
覺察很重要
負面情緒出現時,托勒認為"覺察"很重要,留佩萱認為應該"感受"和"面對”,然而,這些都是相對被動的,並沒有去處理,而是靜默的讓情緒因為被"覺察"到,而自然且自動的消失(情緒被覺察到就有了出口了)。而劉素珍則是更進一步的去"釋放”它(要注意的是:"釋放"的前提仍然是"覺察”。你不是陷在情緒中,而是脫離了情緒,與情緒有了距離,你站在旁邊「冷眼旁觀」。)
《
當下的釋放》一書的副標題是「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意思是它可把糾結在身體的痛點,以及堆疊在心裡的苦惱都釋放開來,讓當事者重新得到健康和自由。
消解情緒的做法
那要怎麼釋放呢?首先靜下心來,讓那個傷、那個痛如實呈現;承認並接受那個傷、那個痛;(不要有任何的念頭,不要想去解釋、批判、否定…);然後,開始釋放。釋放時只要說出想要釋放的情緒或傷痛就可以。例如「釋放頭痛的能量」、「釋放挫敗感的能量」…,接著只需靜靜的等待,能量自然出現,不要對「它是什麼」存有任何的預設,也許它是曾經發生過的、意想不到的、已經遺忘的…,
也許你會問:有用或有效嗎?事實上,這樣問就已經對之存疑了,不相信它,有效也有可能被解釋成無效,你說是嗎?所以放開心胸,試試看吧!不必花錢,花一點時間和精力,或許就減輕甚至消除了你的傷痛了,有何損失?
電視偶然看到另個做法,寫下來。你有沒有發現:在寫時,你就無法陷溺在精緖或傷痛中,而必須與之有段距離。而寫下來還可以是用不同的角色,例如寫的人是第一人稱,描寫的人對象是"我";或者第二人稱,描寫的對象是"你";甚至是第三人稱,描寫的對象是”他"。不同人稱,看法和角度會有不同,但也都與情緖或傷痛拉開了距離。
用寫的可以,當然,用說的,畫的,演的,唱的也應該都可以才對。
結語
負面情緒常有,如何處理也可以找到諸多的方法,但知道這些都沒有什麼用,除非你真的用在實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