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媽媽8*7是多少?」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的女兒這麼問

那天女兒在寫GARAM算術拼圖,還沒背九九乘法表的他,問我
「媽媽8*7是多少。啊~之前我有九九乘法表,不然我就可以看了」
算術拼圖我們從大班(數字要不歪七扭八、要不還在鏡像字的時候)就開始寫,女兒很喜歡。我會陪著他,拿出我們的假錢,一塊一塊算,算完之後有了答案,他再寫上去,遇到乘法他還不會也照算,就是用足夠多的錢,慢慢算。所謂的很喜歡,就是花了三四十分鐘寫完一頁的時候,他會吵著還要還要。
但並沒有很常寫,因為我想守住自己的見獵心喜,守住孩子那個好喜歡算數的心情。
上禮拜媽媽我把放在角落很久沒翻過的算術拼圖拿到餐桌放著,果然小孩一回家就上勾,說「好久沒寫了好想寫喔!!」
半年多沒寫,加減法的運算變快很多,但是因為他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所以又還是轉頭問我怎麼辦。
「8*7喔,你會算啊!」
「我不會啊~」
「真的啦,不然你畫出來就知道了!」(如圖)
一年前我會帶他拿假錢排出來算,有實體的物品,對他在「數量」上的理解比較具象化。現在我直接在紙上畫點,他就已經可以理解了。
畫出來之後,小孩看了半天,還是說不會。
這時候孩子的爸從旁邊飄過,默默說了一句「如果會背九九乘法就解決囉~」,如此掃興被我給了一個白眼。
「你用你現在會的就可以算出來。你是不是會3的倍數?你看看這樣。」我把橫的3排8圈起來。
小孩最近不知為何背了3的乘法表,會了就拿來運用。
「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3824,24」
「你再看下面是不是還有…」
話還沒說完小孩就發現了下面還有3排8然後圈了起來。
24+24=48
再連同最後一排8把他全部加起來等於 56。
算出來了。
「那你怎麼知道對不對?」
小孩被我一問,拿起手指準備開始一顆一顆數。
「一個一個數也是可以,但是,你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算?」
「你看7是不是也可以…」我把直的3排7圈起來。
小孩倒抽一口氣懂了!
然後就直接算了起來,3721、3721、7+7=14、21+21+14=56
「一樣欸!!!」
「是不是很好玩!!」
「我還要!!」媽媽最喜歡聽到這句話,還要即是肯定,還要即是好玩,還要即是我覺得好有趣好有成就感。
這兩年我發現我有個能力,是我可以把從「不會」到「會」的理解拆解得很細,透過觀察小孩會什麼,想著小孩現在有什麼能力,協助他運用他本來就有的能力學會新的能力。就像小孩三歲時在廚房協力備料,一開始學切食材當然沒辦法從削皮到切丁,但我會切成條之後讓小孩切成塊,他們不會做的確實很多,但能做的也不少。
「媽媽我知道5*9是45,因為10個5,是5後面加一個0(就是50的意思),那9個5,就是10個5減掉1個5(50-5),就是45。」
我覺得這樣想也好棒。
走在路上閒聊時,我會出一些買東西的應用題來玩一玩。
「小晴跟老闆買甜甜圈,一個8元,他買了3個,給老闆50元,老闆要找他多少錢」
心裡算著口裡念著
「26」
「你怎麼算的?」
「8+8=16、16+8,跟8先借4變成20,8剩下4,20+4=24,甜甜圈24元,50-24,先用50裡的10減掉4=6,50扣掉減的10剩下40,40-20=20,20+6=26,找26元」
清清楚楚。
就算他的答案是錯的,我也是同樣一句「你怎麼算的?」
因為他怎麼想的,永遠比答案是對的還是錯的重要。
背九九乘法不是壞事,但也不會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候反而是會背之後,就忘了原來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去算出來,萬一背錯了呢?
數學從來不是背起來就好了,學習從來不是背起來就好了。
那天晚上小孩睡著之後,我去翻了「成長型數學思維」書裡的一段話,念給我老公聽。(很煩人的老婆哈哈)
也截取出來分享給大家。
「反應快=數學好」是孩子被放棄的開始
以「反應快」就是「數學好」這件事情來說,問題其實是解題方式的不同。例如同樣是計算9*19,現有的教育體系,只重視誰能最快算出171這個答案,我們認為這樣的孩子「數感」很好、「數學」很好或很有天分。 但事實是,這類的孩子常是「找到一個方法就會直接衝向終點」的個性,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思考其他方法和繞過困境的能力或許較差。 而被認為反應慢、數學不好的孩子,可能正在思考的是「我可以用10*19,然後再扣掉多加的一份19,嗯,這個方法,跟我用9*20後,再扣掉多加的一份9有什麼不一樣呢?,」或者「我應該先算9*10,然後再加上9*9這樣會不會比較容易呢?」 課堂上,就在第一個孩子說出171,並被稱讚後,其他的孩子的思考都被認為沒有意義,而他們也逐漸學會,原來思考各種方法、比較不同解題方式,只是「浪費時間」。但偏偏多元思考的能力,在深度數學題以及面對真實世界的困境時,才是真正有用的。 認為小孩沒天分是很危險的,因為孩子很敏感,可以察覺到大人對他的期待降低,於是內化認定自己不行。或許他在四則運算上不夠快,但在被認定 「沒天分」後,自己也逐漸認同,後續即使在幾何、推論、三角等方面具有長才,也會因此被埋沒了。 (摘自【成長型數學思維 推薦序 蔡依橙】)
喜歡攝影、想要跟我一起思考怎麼陪伴小孩、看懂大人的朋友,歡迎按讚、留言、把粉專、IG跟PODCAST都追蹤起來唷。
  • 收看攝影師媽媽的拍攝作品可以到IG日更中*
  • 攝影師媽媽跟女兒的PODCAST頻道-來問問小學生*
  • 官方網站*
想找Ocean阿姨拍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