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才白皮書 迷你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1.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2.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3.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https://www.freepik.com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圖:台灣人才白皮書
圖:台灣人才白皮書
圖:台灣人才白皮書
圖:台灣人才白皮書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在人才需求殷切下,他們可能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一代,卻也是一群最不想踏入辦公室工作的時代身影。大學4年,有3年在疫情中度過的他們,早已習慣遠距學習、溝通與協作。
  1.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PwC)發表〈2022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台灣員工超過半數看重自我價值與實現,想在工作中真正做自己
加薪只是「保健因子」,「升遷與職涯成長、工作更有彈性,是新世代員工更在乎的事情。」林瓊瀛提醒,企業在求才時,不能忽略這筆「隱形薪水」。
2. 人才4.0思維,打造人力資源與人才戰略地圖
台商返台投資,以及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廠,每擴一間廠,就要多用1、2,000人,加起來多出好幾萬新缺。「我們不是分母減少,是分子增加很多,確實要創造很多人力,」
  • 降低學用落差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推估,到2030年攸關台灣產業轉型的資通訊人才將缺8.3萬人,教育部為此擴增10 ∼ 15%本科生,並鼓勵不同學門做第二專長跨域學習。教育部2021年推出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為高端產學合作開了大門。由國發基金和產業出資各半,成立5個半導體學院、2個金融學院,產學共同設計課程、找業界講師授課,「這是白金級的產學合作。」施克和比喻,這個沙盒實驗,不影響既有高教體制,也不是傳統的產學合作,重點在培養產業現場能即戰的中高階人才。
  • 大學專題計畫實戰演練,落實專業養成,實習不但有薪給制度,為人才做足準備。深度產學合作,養成穩定人才鏈。
3. 企業的DNA解構與重構
  • 企業學會疊代,保持專注,培養世代,拒淺層學習。讓員工把真正的自己帶到公司來上班。
圖:台灣人才白皮書
  • 將來的工作會是“Portfolio”(多項工作組合)的概念,而不是“Job”(職業)。
  • 關鍵在人才三力:包括員工的學習力、敏捷力與對話能力。
  •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向未來學習:成功是過去式,成長才是未來進行式。
向未來學習不是現在就知道之後要學什麼,而是整個大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要能擁抱這個模糊不確定的環境,並且隨時準備好去解決陌生問題。
  • 厚植Family文化,納入中高齡人力,提升職場暖度。
  • 讓移工獲得居留權。在2030年前,預計將有15萬藍領移工透過教育與訓練,升級為台灣中階人才。
共同的考驗,共同的行動,一場我們都輸不起的隱形戰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5會員
491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鄒靜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鍵分析 加班法源。 可以加班的時段。 補休規定。 補休期限。 解釋函與法理論述。 〈勞基法 第 32 條〉加班法源 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 前項雇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十二小
勞工疑遭受職業災害時,雇主未依法給予罹災勞工「普通傷病假」或「公 傷病假」,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 88 條相較勞動基準法第 43 條 為特別規定,依特別法優先適用原則,應回歸災保法相關規定處理。 〈關鍵點〉 勞工疑遭受職業災害時,雇主要依法給予罹災勞工「普通傷病假」或「公 傷病假」。 問題是怎
〈二情境是指〉 輪班制與非輪班制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應補給勞工適當休息之不同時數。 〈勞基法第32條第4項 〉 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 者,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但應於延長開始後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工會;無 工會組織者,應報當地主管機關備查。延長之工作時間,雇
移工未經許可不得轉換雇主及工作。只能依勞動部所核發的工作許可項目從事工作,雇主不可指派移工從事許可範圍以外之工作,移工也不可以自行從事許可範圍以外之工作。 移工只能在勞動部所核發的工作許可地點從事工作,雇主變更工作地點應,依「雇主指派所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0款規定工作之外籍工
勞動基準法就雇主得單方終止勞動契約之事由,有明文規範者第11條、第12條及第13條但書規定等。 勞雇雙方若基於契約自治,本誠信協商合意終止契約,雖然無明文禁止,但雇主不得以強迫或其他不利對待之手段,要求勞工同意自請離職,來規避勞動法令之相關責任。 〈白話解釋〉 雇主單方終止契約須遵守最後解解僱手段性
今年文博會以「群島共振」為主題,並推出心理測驗遊戲「你是什麼形狀的人」,透過12個小題目,測試找出文博旅伴,每個測驗者將根據測驗結果,化身無形、貓咪形、九邊形等專屬獨特形狀!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種形狀,你會是什麼樣子? 〈精準的人格測驗〉 〈MBTI職業性格測試〉 〈你的MBTI是什麼?〉 南韓綜藝節
關鍵分析 加班法源。 可以加班的時段。 補休規定。 補休期限。 解釋函與法理論述。 〈勞基法 第 32 條〉加班法源 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 前項雇主延長勞工之工作時間連同正常工作時間,一日不得超過十二小
勞工疑遭受職業災害時,雇主未依法給予罹災勞工「普通傷病假」或「公 傷病假」,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 88 條相較勞動基準法第 43 條 為特別規定,依特別法優先適用原則,應回歸災保法相關規定處理。 〈關鍵點〉 勞工疑遭受職業災害時,雇主要依法給予罹災勞工「普通傷病假」或「公 傷病假」。 問題是怎
〈二情境是指〉 輪班制與非輪班制遇到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應補給勞工適當休息之不同時數。 〈勞基法第32條第4項 〉 因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 者,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但應於延長開始後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工會;無 工會組織者,應報當地主管機關備查。延長之工作時間,雇
移工未經許可不得轉換雇主及工作。只能依勞動部所核發的工作許可項目從事工作,雇主不可指派移工從事許可範圍以外之工作,移工也不可以自行從事許可範圍以外之工作。 移工只能在勞動部所核發的工作許可地點從事工作,雇主變更工作地點應,依「雇主指派所聘僱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0款規定工作之外籍工
勞動基準法就雇主得單方終止勞動契約之事由,有明文規範者第11條、第12條及第13條但書規定等。 勞雇雙方若基於契約自治,本誠信協商合意終止契約,雖然無明文禁止,但雇主不得以強迫或其他不利對待之手段,要求勞工同意自請離職,來規避勞動法令之相關責任。 〈白話解釋〉 雇主單方終止契約須遵守最後解解僱手段性
今年文博會以「群島共振」為主題,並推出心理測驗遊戲「你是什麼形狀的人」,透過12個小題目,測試找出文博旅伴,每個測驗者將根據測驗結果,化身無形、貓咪形、九邊形等專屬獨特形狀!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種形狀,你會是什麼樣子? 〈精準的人格測驗〉 〈MBTI職業性格測試〉 〈你的MBTI是什麼?〉 南韓綜藝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要找什麼學校 目前整個環境大缺工,外加學校希望學生畢業就可以就業,多數都會辦理一些校園徵才博覽會,所以一些非常熱門的例如台灣大學,基本上就是各家大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學校的挑選回到基本的,可以從現況公司同事的畢業學校作為一個參考指標,其次就是區域性,再來就是科系相關程度。舉現況公司為例,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臺灣熟齡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中面臨的障礙,包括社會文化偏見、技術與能力障礙以及經濟與成本考量。提出熟齡求職者應持續學習、調整薪資預期、展示長期價值、維持健康和體能、展示適應力和創新能力等應對策略,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策略的作用。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要找什麼學校 目前整個環境大缺工,外加學校希望學生畢業就可以就業,多數都會辦理一些校園徵才博覽會,所以一些非常熱門的例如台灣大學,基本上就是各家大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學校的挑選回到基本的,可以從現況公司同事的畢業學校作為一個參考指標,其次就是區域性,再來就是科系相關程度。舉現況公司為例,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