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
豐厚的財富?不是。財富容易使人財大氣粗,紙醉金迷,要做到富而不驕,難啊!況且,財富許多時候都會轉眼成空的呀!
顛峰的權力?不是。權力容易使人腐化敗壞,不可一世,要做到高而謙遜,難啊!況且,權力瞬息之間就會突發政變的呀!
財富和權力,都是外物,抓不住,與自家的德性生命無關,與自家的人格自由隔絕,那些都不是理想的人生。
然則,什麼是理想的人生呀?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3】
孔子所憂者,在於關心、關懷、關注於德行有沒有長進,是否有虧欠;同時,又關顧自己在學道上有沒有進益,有沒有把學問行在正道上而與人分享。當聽聞公義,能不能隨即嚮往,能不能為公義伸張。反省到自己的不善,能不能徹改,能不能不諉過於人。如果上述都能做到的話,這就是孔子的理想人生。
在孔子的生命情懷裡,理想的人生,就是修德,就是講學,聞義即徙,不善即能改。因為這些都是人格的自由,操之在我。修德與為學,是要持之以恆的,是沒有假期的。向義遷善,是要時刻呈現仁心的,無論境遇如意抑或坎坷,無論是呼風喚雨,抑或是顛沛流離,人若放失了仁,就已經不再是人了。
(寫於2022年11月29日於海外)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無論處於逆境,抑或陷於低谷,總會有路可行的。問題在:是行於正路、行在大路?抑或自鑽牛角尖,自尋短路?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6】 孔子說:「要一心嚮往人生的正道,確實據守道德的原則,完全憑著仁心的指令,經常涵泳文化的教養。」 這就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大方向。 道,即是道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可以說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三歲的時候,父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如果用這句話來辱罵官老爺的話,可想而知對官老爺有多惡之深、恨之切! 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原壤
在大陸的網絡文章,對孔子這句「硜硜然,小人哉!」全是負面的看法,而大部分都把這句話解說為「淺薄固執的小人」;更有甚者,批評孔子前語讚賞「言必信,行必果」,而後語則辱罵這些言行不變通的人(必信必果),通通都是固執己見,不問是非的小人。這樣的解說孔子,真是匪夷所思呀! 要疏理這句「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對社會經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為什麼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呢?三年之後是否就可以改呢?什麼叫做「父之道」呀?父親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嗎?如果父親做過壞事、做過不道德的事,難道兒子要三年都不能
人,無論處於逆境,抑或陷於低谷,總會有路可行的。問題在:是行於正路、行在大路?抑或自鑽牛角尖,自尋短路?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6】 孔子說:「要一心嚮往人生的正道,確實據守道德的原則,完全憑著仁心的指令,經常涵泳文化的教養。」 這就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大方向。 道,即是道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可以說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三歲的時候,父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如果用這句話來辱罵官老爺的話,可想而知對官老爺有多惡之深、恨之切! 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原壤
在大陸的網絡文章,對孔子這句「硜硜然,小人哉!」全是負面的看法,而大部分都把這句話解說為「淺薄固執的小人」;更有甚者,批評孔子前語讚賞「言必信,行必果」,而後語則辱罵這些言行不變通的人(必信必果),通通都是固執己見,不問是非的小人。這樣的解說孔子,真是匪夷所思呀! 要疏理這句「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
有一次,宰我在課堂上與孔子論辯,彼此一來一往;而宰我唇槍舌劍,論點清晰有據,直把孔子氣壞。最後,宰我竟然自行離開講壇,沒繼續上課。爭論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久了,一年便足夠。 宰我的理據有二: ①是社會功利的理由 若守喪三年,就沒有人去講求禮樂,那禮樂就會敗壞不傳了。對社會經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為什麼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呢?三年之後是否就可以改呢?什麼叫做「父之道」呀?父親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嗎?如果父親做過壞事、做過不道德的事,難道兒子要三年都不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是股市好、房市好,這個社會就會好……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 欲怎樣開花 少年家怎樣落地 咱攏是為著愛情來浪流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平凡如你我,這樣就夠了 呃,孔老夫子是聖人~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希望你有錢後尊重其他志向的朋友 別當斂財達人幫兇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由內而外才是治本之道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感覺舒適,並擁有盡情享受的自由,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唯有先取得財富自由,我們才能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讓自己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成功,與我們人生的悲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其掙扎過活,我們更嚮往的是不被工作、時間、固定的薪水支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功成名就」或「榮華富貴」。但我們必須認識並體會到,在人生旅途中,不可能皆事事順利、一帆風順、一路平坦,也不會諸事都一蹴而就、馬到成功。因為一個人的事業成功或勝利背後,都是流下了許多的汗水、經歷了無數的辛勞,甚至有時也付出了身體健康方面的慘痛代價。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道理,想與大家分享,也很想記下這刻感觸、頓悟。 那個智者的話是這樣說:我們人生走著走著,受到社會大眾的風氣影響,就會想要追求財富、名聲、地位、權勢,過上一個更好的生活。但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產生求之不得的苦。 漸漸的因為眼光放在這些目標上,就容易失去真正的自我,這些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追逐財富自由是許多人的夢想。但隨著我的思考,我明白到,生活並不僅僅是金錢的堆積,更是在尋找財富的同時,找尋心靈的富足。從追逐財富自由到尋找內心的富足,我們一起思考如何放下對金錢的執著,去尋找內心真正的豐盛,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吧。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人总希望能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如果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乐,便容易做金钱的奴隶。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上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因此,《太子瑞应本起经》说: 01无病第一利 世间什么事最好?就是不生病。 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是股市好、房市好,這個社會就會好……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 欲怎樣開花 少年家怎樣落地 咱攏是為著愛情來浪流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平凡如你我,這樣就夠了 呃,孔老夫子是聖人~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希望你有錢後尊重其他志向的朋友 別當斂財達人幫兇
Thumbnail
或許,擁有大量的金錢財富,能夠帶來美好的人生,但,這卻不是必要的條件。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富人,會被憂鬱、疾病,以及各種的痛苦給纏身。
Thumbnail
由內而外才是治本之道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感覺舒適,並擁有盡情享受的自由,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唯有先取得財富自由,我們才能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讓自己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成功,與我們人生的悲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不得不承認,與其掙扎過活,我們更嚮往的是不被工作、時間、固定的薪水支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功成名就」或「榮華富貴」。但我們必須認識並體會到,在人生旅途中,不可能皆事事順利、一帆風順、一路平坦,也不會諸事都一蹴而就、馬到成功。因為一個人的事業成功或勝利背後,都是流下了許多的汗水、經歷了無數的辛勞,甚至有時也付出了身體健康方面的慘痛代價。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道理,想與大家分享,也很想記下這刻感觸、頓悟。 那個智者的話是這樣說:我們人生走著走著,受到社會大眾的風氣影響,就會想要追求財富、名聲、地位、權勢,過上一個更好的生活。但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產生求之不得的苦。 漸漸的因為眼光放在這些目標上,就容易失去真正的自我,這些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追逐財富自由是許多人的夢想。但隨著我的思考,我明白到,生活並不僅僅是金錢的堆積,更是在尋找財富的同時,找尋心靈的富足。從追逐財富自由到尋找內心的富足,我們一起思考如何放下對金錢的執著,去尋找內心真正的豐盛,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吧。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人总希望能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但如果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乐,便容易做金钱的奴隶。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上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因此,《太子瑞应本起经》说: 01无病第一利 世间什么事最好?就是不生病。 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