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再談「不容然後見君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這樣長此下去,能改善別人的看法嗎?能改變人事的格局嗎?
    答案很清楚,是不可能的。
    別人之所以要傾軋,一般都是源於利害關係,因為他自身的存在,未能滿足、未被肯定,如有任何威脅,任何障礙,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捕風捉影,於是就會不擇手段,除之而後快。
    那麼,你自己能做的,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能力上、態度上、修養上,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這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分別。
    昔日,顏回安慰孔子說:「因為老師的理想至高無比,太完美了,所以才不被世人所容納。雖然這樣,老師還要推行這高尚的理想,不被世人容納又何妨?不被容納,然後才顯現出君子的本色!仁德沒有提升,那才是自己的恥辱。至於有那麼高尚的理想而不被採用,那是當權者的恥辱。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呢?不被容納,然後才顯現出君子的本色!」(原語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顏回之所以能說出「不容然後見君子」這句話,這就能看出他對人生的高瞻遠矚、對人格的高風亮節。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但凡人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後,他會逐漸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的,而面對那些不平不公,都能泰然自處、淡然自若,自安自足,自證自存。
    不容,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分野,就是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
    謹此共勉
    (寫於2020-10-1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