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不容然後見君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這樣長此下去,能改善別人的看法嗎?能改變人事的格局嗎?
答案很清楚,是不可能的。
別人之所以要傾軋,一般都是源於利害關係,因為他自身的存在,未能滿足、未被肯定,如有任何威脅,任何障礙,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捕風捉影,於是就會不擇手段,除之而後快。
那麼,你自己能做的,首先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能力上、態度上、修養上,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這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分別。
昔日,顏回安慰孔子說:「因為老師的理想至高無比,太完美了,所以才不被世人所容納。雖然這樣,老師還要推行這高尚的理想,不被世人容納又何妨?不被容納,然後才顯現出君子的本色!仁德沒有提升,那才是自己的恥辱。至於有那麼高尚的理想而不被採用,那是當權者的恥辱。不被容納有什麼關係呢?不被容納,然後才顯現出君子的本色!」(原語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顏回之所以能說出「不容然後見君子」這句話,這就能看出他對人生的高瞻遠矚、對人格的高風亮節。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但凡人經過深刻的自我反省後,他會逐漸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的,而面對那些不平不公,都能泰然自處、淡然自若,自安自足,自證自存。
不容,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分野,就是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
謹此共勉
(寫於2020-10-1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困阨的飄泊生涯中,顛沛流離,水盡糧絕,孔子知道學生們心懷忿怨,以致懷疑君子修德,反而遭受惡報。於是引了《詩經》兩句話「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再對子路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子路說:「想必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家才
孔子說:「我長久以來,都一直在禱告啊!」 奇怪!孔子又不是宗教信徒,怎麼會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向上天祈禱呢?他老人家不是說過:對鬼神敬而遠之嗎?他還曾經點化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事緣:孔子有次生病了,還病得不輕。子路很擔心,終日為孔子禱告,而且唸唸有辭,祈求上天保佑孔子。最終孔子幸運地過了這關
昨天講到孔子的一個學生——冉伯牛,他是孔門德行科的高足,但偏偏就染上痲瘋瘡的惡疾。(此文被刪)可見,品德高尚,行事端正,卻未必會有好報的,此所謂「無常」的命了。 接下來,又介紹孔子另外一個學生——顏淵。顏淵英年早逝,死時四十一,而孔子已六十九歲了。當天,顏淵駕車送孔子去晉見魯國國君後,回程途中吐血,
孔子有個學生——冉伯牛,他患有重疾,孔子去慰問。到了伯牛的住處,伯牛不肯開門,不想讓孔子看到自己,就說:「老師!您回去吧!不用來看我啦。」但,孔子就堅持要看到伯牛。伯牛就只好把窗子稍稍推開。當孔子看到伯牛長滿痲瘋瘡的手,非常難過,心想一個道德操守如此高的學生,竟然會患上這種惡疾啊! 伯牛是個怎樣的學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在困阨的飄泊生涯中,顛沛流離,水盡糧絕,孔子知道學生們心懷忿怨,以致懷疑君子修德,反而遭受惡報。於是引了《詩經》兩句話「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再對子路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子路說:「想必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家才
孔子說:「我長久以來,都一直在禱告啊!」 奇怪!孔子又不是宗教信徒,怎麼會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向上天祈禱呢?他老人家不是說過:對鬼神敬而遠之嗎?他還曾經點化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事緣:孔子有次生病了,還病得不輕。子路很擔心,終日為孔子禱告,而且唸唸有辭,祈求上天保佑孔子。最終孔子幸運地過了這關
昨天講到孔子的一個學生——冉伯牛,他是孔門德行科的高足,但偏偏就染上痲瘋瘡的惡疾。(此文被刪)可見,品德高尚,行事端正,卻未必會有好報的,此所謂「無常」的命了。 接下來,又介紹孔子另外一個學生——顏淵。顏淵英年早逝,死時四十一,而孔子已六十九歲了。當天,顏淵駕車送孔子去晉見魯國國君後,回程途中吐血,
孔子有個學生——冉伯牛,他患有重疾,孔子去慰問。到了伯牛的住處,伯牛不肯開門,不想讓孔子看到自己,就說:「老師!您回去吧!不用來看我啦。」但,孔子就堅持要看到伯牛。伯牛就只好把窗子稍稍推開。當孔子看到伯牛長滿痲瘋瘡的手,非常難過,心想一個道德操守如此高的學生,竟然會患上這種惡疾啊! 伯牛是個怎樣的學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