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 How Luther Became the Reform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算是無意見注意到的書,但看完介紹後就下手了,因為這是我目前想看的書。
身為基督徒,也就是所謂新教徒,對馬丁路德自然非常熟悉,我說熟悉是一種自以為熟悉,畢竟新教改革就是從路德開始的,這從小就知道阿!但也只有這樣而已,他發出怒吼,把天主教陳苛掃進垃圾堆,不但讓新教出現,也促進天主教改革。
但實際上到底是怎樣的,其實並不清楚。
更何況,新教出現以後,世界變成什麼樣子,有比較好嗎?有沒有產生什麼問題?我現在又遇到什麼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問題?
或許,這是一個從頭開始反省的好時間。
基於我的壞習慣,我還是從遠古的時候開始講故事,因為這是一連串的改革、崩壞與再改革的歷程,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我們必須不斷回頭重新檢視才能評價我們現在的處境。
我們從原始人開始講,對,老讀者會發現我超愛從原始人開始講人類歷史,不管講什麼題目都一樣,但這次的題目尤其需要這樣處理。
原始人不知道在個時間點開始得不一樣,我的意思是說,他們出現了「智慧」這種東西,聖經裡解釋為吃下分別善惡樹之後被趕出伊甸園的歷程。
或者說,這是一個從動物性生物轉變成人的歷程--一個會感受到痛苦,不是生物性的痛苦,而是為了抽象的事情痛苦的生物,因為人開始分別善惡,這帶來了道德律,還有價值判斷。
這是神性的人類版本,一個不完整的模仿,帶來許多苦惱,。
這時,人們開始求告神。
創世紀的前幾章很鮮明的告訴我們這幅圖像,上帝警告人類不要吃智慧果,因為人類還沒資格吃,但既然吃了,就試著在進化的道路上努力看看吧!這是個積極的期待,也是給人類全體的試煉。
但第一場是非觀念的學習顯然已悲劇收場,逼得上帝出手淹大水,重來一次。
這個第二次上帝開始嘗試不同的作法,他找一個民族出來當代表,打算透過這個民族當範例。一開始似乎有點效果,這個民族好像比較懂事一點,但也只是「好像」,結果依然走偏。但這次上帝換個作法,因為他早有預感會出是,所以安排了一個自己登場的機會,打算自己親身示範要怎樣才能與祂,也就是完美的至高者連結,取得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所能呈現的真實效果。
於是耶穌登場,並依照計畫死去再復活。
於是基督教登場,也的確大大影響人類文化的方向。
但問題還是出現了,總之人類每個進化階段,都會相對應的把過去推動文明的主要價值觀轉變成捆綁,於是當天主教在擴張中與各種異教觀念融合,把原始的收買論再次回收使用,整個就歪掉了。
中世紀的天主教其實是人類文明的先鋒,現代所有的現代性思潮全都在當時建構,但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世俗化也開始。不是說世俗化不好,而是當時的教廷一方面與各地國王政教分離,卻又硬要插手干預,或者乾脆同流合污,於是世俗化變成市儈化,原本開放的現代性價值觀反倒被分離出去,讓教會與保守政治勢力綁在一起。
這帶來的後遺症很嚴重,原本是開方思想尖端的教會突然退縮,把所有的進步理念丟給民眾自己玩……是的,這又回到古時候出問題的情況,自由再次變成失序,只是這次失序的是教會本身。
這時馬丁路德登場,帶來重大改變。
但也包含腥風血雨,是的,每次人類思想的大改變,都辦隨著戰爭,因為改變的重點其實不是思想,而是權力版圖的變化,因而掀起的戰爭,則大多由宗教背黑鍋。
就算如此,改變依然發生,馬丁路德將自由主義帶進教會,讓中央統一管制的教會型態成為百家爭名的多種教派,可以適合各地風土民情。
於是接下來文藝大復興,基督宗教推展至全球各地,再一次改變世界,這次的改變範圍真的是全世界了,可是逐漸新的問題出現。
這是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
本書從一百年前德國國族主義興起開始談,告訴我們德國新教教會如何重演當年天主教廷的發展困境,甚至最後爆走的狀況。
這一點很嚴重是在於,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獲得解決,因為我們遇到新的現代性問題,而且是更廣泛的多重性問題,很多正是源自於當年天主教會在現代性議題上的退縮,例如將原本屬於神學工具的科學與哲學切割成事俗學識,反倒讓教會陷入反智的困境,而且這還是自我定位搞出來的,而路德的解放,在網路與個人主義興起之後也逐漸變得沈重,無法面對過去沒有的碎片化環境。
另一個問題則是神秘主義的靈恩運動與強固律法主義的機要派尖銳對立(這兩個正好是都反智宗教觀的後果,呈現在相反的面向,兩者思考邏輯卻異常的相近)。
當然,問題沒那麼好解決,上帝這次打算怎麼處理也還不清楚,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用自己想辦法,因為「我們」就是上帝的器皿,是上帝的工具。
本書當然也沒有答案,但點出來的問題十分重要,也提供了參考方向,至少是個警告,這很值得我們深思啊!畢竟,每次的改變,的確都跟著重大戰亂,我們這次有辦法妥善處理嗎?
這可是上帝給的試煉與功課。
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
How Luther Became the Reformer
作者: 克莉斯汀•海默  
原文作者: Christine Helmer
譯者: 蔡至哲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2/08/3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9613700
叢書系列:鷹之魂
規格:readmoo電子書
出版地:台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3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被偷襲了,原本預告11月出版,結果10月31日就出了,好險有注意到。 這集非常精彩啊!而且資訊量很大,算是內容非常充實的一本喔! 因為梅茵的能力太過破格,已經無可避免地受到所有人的注意,既然她不管是魔力還是智力都是超群的,就連外貌都是一等一,根本沒得挑,更何況體弱多病這一點,在這裡反倒成為容易控制的
身為吉卜力資深影迷,看見這本由英國人撰寫的解析書,真的是非常好奇,因為評論這玩意,是與作者、評論者跟讀者三分背景的相關性非常高,基本上你找不到一個可以全球通用的評論,除非你寫非常的一般論,不然一定會因為某一方背景或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不同的解讀切入。 當然,文化也有強勢弱勢之別、流行與非主流的差異,所
在日本泡沫經濟開始冒泡的時候,日本出現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漫畫家,特殊之處在於她是女性,雖然傑出女性漫畫家非常多,像萩尾望都或竹宮惠子這種宗師級人物都已經成名好一段時間了,變畢竟都被歸類為「少女漫畫」,但高橋老師可是在「少年漫畫」上面闖出名號的,這在當年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像手塚大神這種靠著緞帶王
來懷舊一下吧!談談這部年輕時代的美好回憶,與新的感動。 剛把新TV板第100集看完,真的是滿滿的感動,這部動畫重新再開的作品,意外的在經過二十年時光之後,依然終於原著沒有什麼更動,但這也顯示本作故事的確經得起時間考驗阿! 這邊還是從漫畫開始談起吧! 這部作品開始連載的時候我還在念高中,當年有少年快報
這部超香,我想已經不用多說了,真的是畫面舒服,動作爽快,讓JK主演槍戰片真的是最棒的。 雖然也超唬爛。 對,因為很唬爛,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看這片,這種設定實在不是我會感興趣的,到了第三集的時候,我因為游標停在縮圖上,看見動作場片,才好奇點進去看。 當然之後就追完了。 這部片有多好看,應該已經很多人分
好吧!什麼都能轉生,這次變成劍了(當然我們知道還有變自動販賣機的)。 說起來這是很爆笑的事情,但作者用個智慧武器的方式來開脫,這倒是頗有日本「物靈」味道的處理方式,說起來也沒什麼不可以就是了。 可惜故事的走法差不多,都是讓主角能以異常的方式高速升級,然後超好運的拿到各種頂級技能,於是力成為強者,之後
被偷襲了,原本預告11月出版,結果10月31日就出了,好險有注意到。 這集非常精彩啊!而且資訊量很大,算是內容非常充實的一本喔! 因為梅茵的能力太過破格,已經無可避免地受到所有人的注意,既然她不管是魔力還是智力都是超群的,就連外貌都是一等一,根本沒得挑,更何況體弱多病這一點,在這裡反倒成為容易控制的
身為吉卜力資深影迷,看見這本由英國人撰寫的解析書,真的是非常好奇,因為評論這玩意,是與作者、評論者跟讀者三分背景的相關性非常高,基本上你找不到一個可以全球通用的評論,除非你寫非常的一般論,不然一定會因為某一方背景或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不同的解讀切入。 當然,文化也有強勢弱勢之別、流行與非主流的差異,所
在日本泡沫經濟開始冒泡的時候,日本出現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漫畫家,特殊之處在於她是女性,雖然傑出女性漫畫家非常多,像萩尾望都或竹宮惠子這種宗師級人物都已經成名好一段時間了,變畢竟都被歸類為「少女漫畫」,但高橋老師可是在「少年漫畫」上面闖出名號的,這在當年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像手塚大神這種靠著緞帶王
來懷舊一下吧!談談這部年輕時代的美好回憶,與新的感動。 剛把新TV板第100集看完,真的是滿滿的感動,這部動畫重新再開的作品,意外的在經過二十年時光之後,依然終於原著沒有什麼更動,但這也顯示本作故事的確經得起時間考驗阿! 這邊還是從漫畫開始談起吧! 這部作品開始連載的時候我還在念高中,當年有少年快報
這部超香,我想已經不用多說了,真的是畫面舒服,動作爽快,讓JK主演槍戰片真的是最棒的。 雖然也超唬爛。 對,因為很唬爛,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看這片,這種設定實在不是我會感興趣的,到了第三集的時候,我因為游標停在縮圖上,看見動作場片,才好奇點進去看。 當然之後就追完了。 這部片有多好看,應該已經很多人分
好吧!什麼都能轉生,這次變成劍了(當然我們知道還有變自動販賣機的)。 說起來這是很爆笑的事情,但作者用個智慧武器的方式來開脫,這倒是頗有日本「物靈」味道的處理方式,說起來也沒什麼不可以就是了。 可惜故事的走法差不多,都是讓主角能以異常的方式高速升級,然後超好運的拿到各種頂級技能,於是力成為強者,之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今日世界中,大家最熟悉的基督教宗派分別可能是這三個:天主教、東正教還有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於1054年分裂,新教諸派則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與天主教分道揚鑣。不過,基督教的宗派歧異,遠不止這三家。有好幾家甚至在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能與未分裂的「天主/東正教」分庭抗禮。 我們回到公元495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洪水之後的人們,從挪亞一家重新開始,神人關係回到起初的和諧美好,除去了咒詛應許了祝福,這種情形下挪亞一家只需盡責的讓所有的生命「在地上孳生,繁衍增多」(創 8:17)。但顯然還沒到大結局的時候,後面的故事還很長,我們可以觀察到人類生活方式的一些微妙的質變。 首先是人開始吃葷了:「凡活著的動物都
Thumbnail
在上一次的聚會中,我們談到了〈世界的起初─創世的由來〉,討論了天主教會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的演進竟然是搭得上的:因為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是以神話文學體裁寫下的以色列祖先思考人生筆記。(畢竟沒電燈沒電視沒網路的時代,除了思考人生和鬥鬥嘴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玩的事情呢?)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