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 People Not Poses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在瀏覽瑜伽書的時候,看到了一本 Mary Richards 預計在2023出版的新書。書名就是 < Teach People Not Poses >。
這讓我回想起前幾天跟學生聊天的內容。
學生分享以前上課的不好經驗,因為老師要求她一定要"精準"的停在某個動作很長一段時間,當下她覺得不舒服但也不敢反駁,最後還真的就受傷了。
這講回到這本書的主題,我們教學,到底是教人?還是教動作?
我們學習解剖學,學習體式的順位,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教出完美的體式,還是幫助學生找到他們最適合的體式,我想以人為本應該是後者。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學習經典的動作以及標準的準則,但千萬不能讓自己跟學生變成傳統的奴隸。
Teach people, not poses.
簡單的一句話,非常重要的提醒,任何時候,別忘了你是在教人,不是在教動作。

Contact:
Email:cwlee711216@gmail.com
IG Ken's Yoga Lif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瑜伽老師的生涯,教學,學習,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瑜伽課前一段插曲,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大叔在練習時要小心受傷,但大叔拒絕接受,這引發了作者對於善意的交流與協助的反思。作者提到善意的交流應該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並且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心理建設。文章深入探討了人際間的互動以及善意的界線。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觀察了多年的瑜伽大團課,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和老師展現出不同的特質和態度。從初學者到資深學生,從年輕老師到資深老師,每個人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感受。
Thumbnail
七年多前,當我與 瑜珈療癒師 Yoga Therapist- 王旭亞 Jelly Wang 在構思《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時,就一直在思索著,在這麼多瑜珈師資培訓的市場中,究竟我們要給予人們什麼?我們是否能給予更多彌補當代「瑜珈迷思」及「不適切觀念」的資源? 身為瑜珈療癒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瑜伽課前一段插曲,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大叔在練習時要小心受傷,但大叔拒絕接受,這引發了作者對於善意的交流與協助的反思。作者提到善意的交流應該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並且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心理建設。文章深入探討了人際間的互動以及善意的界線。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