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新的相遇都像久別重逢。
每個因你而生的悸動,宛如見到雷雨後的彩虹,
我忍不住低下頭去,試圖藏住見面時的喜悅。
若人一生中能擁有的快樂是固定的,
那我,還能見你幾次呢?
我對朴子是一種傷感與思念並存的複雜情感。 去日本,像是探險。
在台灣,去哪裡都像回家。 令人又念又怕的家。
不斷推遲回家的時間點,不是因為不夠想念,或許是逃避面對。
朴子的顏色
小時候聽母親聊童年點滴,民國四十年代純樸鄉間小事織起一襲令人嚮往的回憶簾幕,橘色。
探望外公外婆外曾祖母時,外公牽著我的手上老式雜貨店,對向鄰居說:「這孫女跟我女兒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吧?」外公叼著香煙的得意側臉,像夏日的橙黃色。
為了外公的告別式再度來訪朴子,清晨多雲的天空一片陰灰,靈堂垂下的布幔切開陰陽,當棺槨在清晨通過老宅院的大門,明明是該滿溢團圓氛圍的除夕前夜,卻像連綿不絕地冬日雨夜,是污濁的灰黑。
「我想回去嘉義看看。」
躊躇或許有千百種理由,回家卻只要一個念頭,和旅伴的推手。
朴子配天宮
「我們從小就去配天宮。以前我開始工作時,也會跟老闆去。你外婆和阿祖,每年都會來這裡。」 我們抵達時已近中午,雲層散去露出湛藍的晴空。正門左右兩邊樹上纏著白花與紅花,象徵著「子」與「女」,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白花與紅花都格外豔麗奪目。
配天宮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自清康熙年間。當初建廟時眾人從湄洲請媽祖回鄉供奉,路經此地,突然媽祖金身沈重無法移動,請示神明意思後,才知媽祖想要留在此地鎮守。最初廟蓋在一株樸樹下,故配天宮原名「樸樹宮」,信眾則暱稱配天宮媽祖為「樸仔媽」,在乾隆末年才奉諭旨敕賜名「配天宮」。
我們是在平常日來參拜,但即便是平常日,配天宮也非常非常熱鬧,還有廟宇來進香。想在這裡求子(當地人稱為「求花」),流程上得先上香後等待 15 分鐘,再擲筊請示媽祖是否願意賜白花或紅花。白花為男,紅花為女,根據配天宮官網記載,先由男方擲筊,如無杯,再換女方。
皇帝賞賜配天宮春節燈花,殿內也懸掛著「御賜燈花」四字。據傳賜花求子的習俗正是起源於御賜燈花。
大部分廟宇的虎爺都供奉在桌下,而配天宮的虎爺是少數供奉於桌上的虎爺,並獲皇帝御賜龍袍,尊稱「山軍尊神」。
進廟後我一直想著要找那株樸樹,一度誤以為這就是它,其實並不是。這棵樹是祖廟贈送的四季蘭,樹苗的時候僅有一雙筷子高,在後殿種下後,已根植長達九十多年。 那麼,您定也見過我的家人們了,對嗎?
聖慈母德
像配天宮這樣靜靜鎮守著的古廟,撇去與我家族的緣分,特別吸引我。不論是台灣或日本,信仰從來都不只是心靈依託,更是社交場所,以及鬧市發展的起源。許多鄉鎮以廟為中心發展開來,在廟周圍漫步,最能窺見這塊地區的發展脈絡。
或許因為來到這裡的信眾許多都想當爸爸媽媽,這裡的氛圍也泛著一股特別的溫馨。幾年前表妹人生正逢低谷,當時舅媽與外婆也來這裡祈求樸仔媽保佑表妹事事順利。媽祖娘娘不只助信眾求子,也全父母的愛子之心。媽祖娘娘就像所有來訪信眾的母親,溫柔看顧著大家。從媽祖娘娘手中接過的花,必然會實現大家的願望吧。
最後附上一張跪在拜殿高度時看到的景象:「聖慈母德」。
要離開配天宮時,回頭看到另一個匾額:「莫不尊親」。
縱然我現在並不需要花,不過仍然被花深深的吸引。
花朵本來就是象徵了生命的傳承。
來此求子,更是求一個「關係」與「血緣」的傳承。
來此參拜,則是「傳統」與「文化」的傳承。
即便我是台北生台北養,除了兒時隨母親回娘家省親之外未曾住過朴子,但去了朴子三代女兒都篤信的廟宇參拜,也算是我承襲了家族的傳統一回。 原先就是因為母親家族傳承才啟動的這場配天宮之旅,在參拜時,我也彷彿被聖母擁入懷中摸頭疼愛一般,不斷感受到慈愛又溫柔的氛圍,久久不散。
台語總是稱各地媽祖為某某媽,現在想想,媽祖娘娘真宛若第二個母親。 下次天晴的時候,再來看娘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