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體、電子遊戲不當模仿的預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網路媒體、電子遊戲不當模仿的預防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兒童青少年長時間待在家中,看電視、上網、滑手機、玩電玩成為他們主要的日常活動,而家長因為上班的關係,無法有效約束控管家中小孩的時間運用安排。有同事跟我討論到,小孩子待在家裡,會不會從網路媒體學到不良的行為,或者長時間玩電玩遊戲變成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
在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中,行為觀察、行為強化、印象保留、行為產出等過程,形成人的模仿效應及替代滿足,而廣泛的網路媒體傳播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青少年影響更是強大,造成資訊土石流的效應。所謂的資訊土石流就是指得到的資訊,不管對錯好壞,一律都接受。其實這種情況很早就出現,例如電視節目、卡通、漫畫、小說等,小時候在報紙上看到有人為了學內功輕功,而跑去深山找師傅,然後就白白浪費了3年。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資訊傳播越來越方便,網路上分享的各種光怪離奇的影片、幾可亂真的電腦虛擬實境,深深影響人的感官刺激,社會模仿效應已經不是以往書籍、平面媒體、電視電影可比,尤其是加入了網路的互動特質,虛擬人際互動甚至可以超越實際人際。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由實體環境與數位世界混合的混合實境、並由真實個體組成的虛擬人際的線上遊戲,混合的實境是人類、電腦和環境互動的全新演進,突破了以前僅限於觀看想像的可能性。
從電視廣告中可知,混合實境的線上遊戲很多都是涉及打鬥、戰爭、賭博、情色等議題,電玩遊戲跟網路影片、電視電影或是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玩家在遊戲中是直接扮演執行者,具有高度互動性,並且需要透過愈多時間的執行任務達到愈高的遊戲成就。跟單向傳播的媒體不同,多了許多的行為練習,也因此社會學習理論中行為強化、印象保留的影響程度更深。
教育兒童青少年有效的媒體網路利用方式,限制使用手機網路與玩遊戲電腦的時間,來處理電子媒體不良行為的模仿效應,方向是正確的。但如果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對,反而容易讓子女產生抗拒,對電腦網路與電玩遊戲產生更大的使用慾望。用什麼方式讓子女不會出現不良行為,我們可以從網路電子媒體的特質與形成非行行為的要素:動機、手段、責任感、情緒四方面來討論。
一、替代滿足的動機
行為最原始的動機就是趨樂避苦,是一種人的天性。當兒童青少年長時間接觸被修飾誇大過的媒體節目、充滿愉悅效果的電影遊戲,內心的快樂就會不斷地被滿足,最終形成自尊與自我實現的替代滿足,逃避無法預知且不安全的現實世界。長時間看網路影片與玩線上遊戲也會有厭煩的時候,但如果外在世界是讓他感到恐懼且不愉快的,逃進虛擬世界的動力就會越強大,好來替代滿足現實世界慾望。當在虛擬世界的時間多於現實世界,內在存在感與價值觀就會改變,變得現實與虛擬不分的現象,進而以虛擬世界的方式去應對現實世界。
二、容易學習的手段
隨著網路搜尋引擎的便利,人們提供訊息管道的多元,當今兒童青少年遇到問題時常常求助網路、並從網路資訊上去學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接觸日常接觸不到的訊息變成滿足求知慾的方式,暴力、情色、賭博也就成為兒童青少年資訊的最愛,加上網路取得的即時性與方便性,讓他們從中反覆習得知識,改變原有的認知概念,形成對應現實世界生活的手段。
三、被分散的責任感
目前的網路世界或是遊戲世界,已經進入了人機人互動的虛擬社群時代,在匿名性的特性下,許多言論充滿了情緒與虛假,許多行為充滿了暴力與犯罪。當兒童青少年長期沉溺其中,認同這些社群行為時,內心的責任感就會越來越低,做出非行行為時還會認為大家都在做,我被罰只是因為我被抓到,再去網路問不會被抓到的方法就好。最後做下無可挽回的事情,或是同化成為教唆他人做出錯事的一份子。
四、長期高亢的情緒
在匿名性的特性下,網路上許多人的言論充滿了嘲諷與挑釁,內容充滿情緒與偏頗,加上特效影音的聲光效果,電玩遊戲的打殺行為,樣樣都是激發人情緒的因素。當父母阻止正在上網或進行遊戲的子女時,常常得到情緒性的言語或行為回應,就是因為子女正處於情緒狀態中。人的情緒起伏越大、理智就越低、衝動也就越不容易控制。長期處在虛擬世界高亢的情緒狀況中,現實生活中的情緒反應勢必低落、負向且不受控制。
對於兒童青少年電子媒體模仿效應,在「動機」部分家長可以建立嚴謹的獎懲規則並嚴格執行,將現實生活變成虛擬遊戲的替代滿足,讓子女可以依循規則而得到自尊與成就感。虛擬世界無法取代的是人的生存本能,食物、衣飾、零用錢都是很好的誘因,會讓他們產生改變的動力,減少對電子媒體遊戲的依賴。切記心存僥倖是很多錯事的開端,規則必須堅持不能被打破。
在「手段」的部分,家長可以主動請子女分享在網路上學到或是感興趣的事情,討論處理問題的模式,並讓他們思考執行習得方法的結果。古希臘哲學「德即智」概念,讓人知道事物的價值與付出的代價,就會思考斟酌行為與抑制慾望。跟子女一起分享與探討處理方法,等同於是鼓勵他們去學習研究,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子的關係,但記得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在專家,多些耐心聽他們說明。
在「責任感」的部分,家長可以賦予子女單獨且有目標的任務執行,幫助他們創造責任感與自我價值,並在過程中讓他們理解法律規則與社會公德的意義。自我價值建立後,子女就會主動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以及保護自己所愛,心中的責任感就會漸漸的完善成熟。賦予任務要衡量子女的能力,要隨時間逐漸有可知的成效,如同堆積木一般。切記父母不要介入協助,也不要輕易給建議。
在「情緒」的部分,家長可以讓子女學習情緒控管與適當宣洩的方式,讓他們知道網路與遊戲可以是一種轉化情緒的管道,但負向情緒處理完之後還是要有正確的情緒控管能力。在生活上遇到壓力,可以事後利用網路與遊戲宣洩,也可以學習其他宣洩的方法,但事件當下還是要控制情緒判斷適合的處理方式。這是需要經驗跟學習的,也是身為成年人可以分享給子女的珍貴禮物。切記當子女在玩電玩與網路時,打斷他們要謹慎,很多事情可以之後再說,讓他們知道大人並沒有蓄意要剝奪他們的樂趣。
限制使用手機網路玩遊戲電腦的時間是重要的,就跟莊周夢蝶的故事一樣,當長時間頻繁地在一個美好的夢裡,醒來之後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變成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中變成蝴蝶的莊子;如同電影<阿凡達>主角的身分認同感受一般,最後選擇認同了美好的自己。否定現實的自己,就有可能在現實中做出虛擬的不當行為,然後重新啟動希望自己轉生成虛擬世界的美好勇者。因此,務必讓子女現實生活作息與人際互動時間,大於使用手機網路玩遊戲電腦的時間。
就我以往的經驗中,當人有想要回去的地方,有值得珍惜的東西,就會愛惜自己,不會輕易做出不良行為。當一個家庭親子溝通互動良好,網路資訊的模仿學習就會朝正向發展。對兒童青少年而言,父母的行為模式,同學友伴的互動、比起網路媒體內容影響更大。只有當他們人際互動不良、不被重視支持時,才會長時間沉溺在虛擬世界中,去尋求愛與隸屬的滿足。所以家庭應該是要充滿愛與關懷的地方,成為讓子女不願意犯錯的歸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16內容數
同理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心理心理,在你心裡,在我心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妙哉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面對現代忙碌紛擾的生活環境,不良情緒累積的速度是又多又快。情緒壓力過大會出現兩種嚴重行為:一種是向外發洩,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與語言,例如職場受挫的人,回到家中把氣發在家人、配偶和孩子身上;另一種是對內發洩,表現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被霸凌或家暴的兒童,出現自我放棄、自殘或自殺的情況。
網路性影像有盜攝而來,例如2001年的市議員性愛光碟事件;有脅迫而來,例如戲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男主角被強拍不雅照;有誘騙而來,例如利用親密關係或金錢交易向對方要求裸照。也有以電腦科技製作不實性影像散布圖利或報復,從以往的Photoshop改圖到今日DeepFake電腦合成影片深度偽造換臉。
我個人蠻喜歡用路西法效應來說明一般人是如何變成可怕的加害者,它說明了兩個重點要素,一個是責任分散或責任免除造成人肆無忌憚地做出惡行,一個是讓管理者代為負責的情況下,加害者所做出的惡行會超出管理者預期的嚴重程度。這兩個要素可以說明為何在環境管理者操弄的霸凌氛圍下,行為霸凌會如此的慘烈,而且必然會發生。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霸凌的起步通常是言語霸凌,。語霸凌中所說的話,可以是真的、假的或真假參半,主要的目的是貼標籤形成共識,當共識達成後被霸凌者就被妖魔化,成為攻擊的藉口。言語霸凌成形後緊接著是關係霸凌,也就是人際孤立疏離,而且環境圈與被霸凌者親近的人,也會承受「物與類聚」或是受到霸凌者的壓力,漸漸疏遠被霸凌者。
面對現代忙碌紛擾的生活環境,不良情緒累積的速度是又多又快。情緒壓力過大會出現兩種嚴重行為:一種是向外發洩,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與語言,例如職場受挫的人,回到家中把氣發在家人、配偶和孩子身上;另一種是對內發洩,表現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被霸凌或家暴的兒童,出現自我放棄、自殘或自殺的情況。
網路性影像有盜攝而來,例如2001年的市議員性愛光碟事件;有脅迫而來,例如戲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男主角被強拍不雅照;有誘騙而來,例如利用親密關係或金錢交易向對方要求裸照。也有以電腦科技製作不實性影像散布圖利或報復,從以往的Photoshop改圖到今日DeepFake電腦合成影片深度偽造換臉。
我個人蠻喜歡用路西法效應來說明一般人是如何變成可怕的加害者,它說明了兩個重點要素,一個是責任分散或責任免除造成人肆無忌憚地做出惡行,一個是讓管理者代為負責的情況下,加害者所做出的惡行會超出管理者預期的嚴重程度。這兩個要素可以說明為何在環境管理者操弄的霸凌氛圍下,行為霸凌會如此的慘烈,而且必然會發生。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一種在個人很少或沒有機會逃脫的情況下,因長期反覆的人際創傷經歷而形成的心理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的第11版中收錄了該疾病。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地方,在於創傷壓力事件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不良環境的惡意互動,而非對單純環境產生的無力感與恐懼感。
霸凌的起步通常是言語霸凌,。語霸凌中所說的話,可以是真的、假的或真假參半,主要的目的是貼標籤形成共識,當共識達成後被霸凌者就被妖魔化,成為攻擊的藉口。言語霸凌成形後緊接著是關係霸凌,也就是人際孤立疏離,而且環境圈與被霸凌者親近的人,也會承受「物與類聚」或是受到霸凌者的壓力,漸漸疏遠被霸凌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當孩子熬夜玩電腦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建立就寢儀式、將電腦擺放在公共空間、明確使用電腦的目的等。同時,也希望家長能與孩子好好溝通,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家庭成員在餐桌上互動方式逐漸改變,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受到社群媒體及短影片的影響,成為網路世界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當孩子熬夜玩電腦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本文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建立就寢儀式、將電腦擺放在公共空間、明確使用電腦的目的等。同時,也希望家長能與孩子好好溝通,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現代社會中,家庭成員在餐桌上互動方式逐漸改變,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受到社群媒體及短影片的影響,成為網路世界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數位新世代父母面臨兒童使用網路的煩惱,本書以教導網路運作原理與引導孩子思考為重點,提供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網路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