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存在主義】兒童對死亡的認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會死的生物,對有些死亡焦慮特別強的人而言(例如我),這是終生都得努力去破解的詛咒。那麼人是多早,又是如何認識到死亡呢? 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Yalom談到兒童早自5歲就開始有死亡的概念,而在我的田野調查中,年紀或許可以提前到2-3歲,但要留意的是,我的調查樣本只來自一個兒童,且他的爸爸算是個存在主義者。
「每個人有一天都會死掉」
三歲半的小犬有天晚上忽然冒出這句話,把我跟他媽嚇了一跳。我們回答說,沒錯,你怎麼知道呢?
「因為阿祖死掉了,我想念阿祖」他看起來有些難過,他的媽媽抱他一下,告訴他阿祖度過了幸福的一生。
阿祖過世將近一年,平時大家也不會特別提起,事實上最常提起阿祖的反而是小犬了。我有點震驚,因為如同其他三歲多的男孩,小犬調皮搗蛋不正經,有他的地方就有party,然而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不若外表那樣無憂無慮,他開始會默默地思考死亡這樣深沉的事情。
我想從一個旁觀者的立場,試著去揣摩他認識死亡的歷程,這不是什麼嚴謹的研究,就當作是一個爸爸的觀察筆記吧。
大約從一歲半到兩歲左右,小犬才開始踏入語言的世界,對海德格來說,語言等於思考,像是光一樣照亮世界,也如同道路般讓人知道何去何從,也就是說,這是人開始明白事理的起點。
起初,小犬沒有「變化」和」「年紀」的概念,對他而言人與物都是恆常的,爸爸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阿祖也本來就是老摳摳,大約要到兩歲多以後,他才比較搞懂,原來阿公就是爸比的爸比,他也開始知道,自己將來也會長大,變得跟大人一樣大。
差不多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害怕東西壞掉。有次我們開車到一半,車子輪胎破了,停在路邊大家忙著換備胎,他則淡定地觀察著我們的手忙腳亂,晚上睡前談到這件事情時才告訴我,他怕怕,因為車子不能開了。
這解釋了為什麼他連看<佩佩豬>也會害怕,因為裡面免不了有東西壞掉的情節,我想這提醒了他萬事萬物是會變化的,且有時是往毀壞的方向。
奇怪的是,在面對真的死亡時他反而不害怕,而是好奇。我們家附近有許多公園,有陣子他很喜歡在雨後玩找蝸牛的遊戲,看著空掉的蝸牛殼,他知道這隻蝸牛死掉了。又有一次,我們在路上看到一隻鳥兒的屍體,他蹲下來觀察許久,怎樣也不肯離開。
在他兩歲半時,他的阿祖過世了,享年104歲。他參與了告別式,包含跟著大人跪拜,以及最後的瞻仰遺容,他並不害怕,還想多看幾眼,問到為什麼阿祖睡著了? 我們事先就向他解釋過,阿祖變成小天使囉,因為當時他很喜歡<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這本書,書中的孩子在出世前都是小天使。
幾天後,他玩起了我所見過最悲傷的扮家家酒 — 用娃娃重現阿祖的告別式,巧虎躺在中間不動,貝比猩猩等娃娃則輪流跪拜,他玩得很開心,或許感到悲傷的是我,而不是他。
其實阿祖因為重聽跟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陪小犬玩,有時候百歲老人還會扮黑臉一瞪,不準他調皮,有次他又忍不住玩起阿祖的毛筆,遠遠聽到阿祖的聲音,就連忙把毛筆栽贓給我,屁滾尿流逃開。儘管如此,他對這個家人還是很有感情,當時正值疫情,我們鮮少回基隆老家,幾個月後回家,開飯時他發現原本阿祖的位置空了,問到阿祖呢? 我們才又提醒他,阿祖變成小天使了。
大人們不停對孩子說這些童話,或許是因為大人打從心裡也無法接受人並非恆常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宗教都試圖給人們安慰與說法,讓人們相信自己死後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去了更好的地方。
自從三歲左右,他開始害怕壞人、怪物與大野狼等角色,雖然醒著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並沒有什麼怪物,而且爸媽會保護他,但他的夢境告訴他的則更貼近事實。有次他告訴我,他做惡夢,大野狼把爸比媽咪都抓走了,他在幼兒園午睡醒來後傷心地想找爸比媽咪。
是啊,儘管爸媽拚了命想保護孩子,但事實上在命運面前,爸媽也自身難保。在這個只有我們父子兩人的早餐時光,我鼓起勇氣問,那你會害怕爸爸媽媽死掉嗎?
其實我更想問的是,那你會害怕自己死掉嗎? 但我實在不忍問出口。
忐忑不安的同時,我也驚訝地發現自己無法掌握他的回應了,這代表了小犬已經大到能跟我進行意義上的對話,而真誠對話與關係的本質就是無法掌握,因為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小犬的表情有點複雜,他本來似乎想說會,但猶豫了一秒後改口,告訴我:
「不會! 等我長大的時候變成大人,就不怕爸爸媽媽死掉了」
可惡啊,真是個無情的小子,但其實我很高興,告訴他這樣真的很棒。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獨立,最終能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也能幸福地生活。如此說來,到目前為止我們做得還不錯。我們沒有告訴過他關於獨立的種種道理,但他自己明白且接受了,有天爸媽會死去,而他會成長。
遺憾且殘酷的,命運從未保證如此。來找我談的人當中,有許多人在未成年前父母就過世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與他們有特別深的連結,或許這也是我潛意識裡的恐懼與悲傷。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寫一本書,關於這些被留下來的孩子。
我相信小犬不是特例,或許阿祖的過世讓他更早經驗到人的消逝,但隨著認知功能的發展,當兒童認識到了變化與毀壞,明瞭小朋友有天會變成大人、大人會變成老人後,很快地也會知道死亡會是所有人的命運。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知道有些人跟我一樣,從小就容易感受到死亡焦慮(我認為許多其他的焦慮也可能是死亡焦慮的變形)。身為自身難保的父母,或許我們能做的,是不逃避地談論死亡這個難以直視的議題,幫助孩子用更中性(而非恐懼)的態度看待死亡,接受身而為人的宿命,對我來說,這也是當爸爸最重要的使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格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粉專有一搭沒一搭的也寫了幾年了,有時我不禁想自己究竟為何而寫? 不是為了業配,也不是為了其他演講之類的工作邀約(其實我很怕麻煩),且想到自己對著一群不認識的人掏心掏肺,更是覺得毛骨悚然,但我畢竟是凡夫俗子,每當得到一些迴響肯定,還是覺得很開心。 或許我需要一個地方去安置自己的心情,尤其心理治療是
諮商師不需要個案嗎? 在愛情與友情挫敗心碎中,我們學會了一個道理— 互相需要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其中一方過度需要另一方,關係遲早會結束(我忽然很擔心幼幼班的小犬,他目前正瘋狂地迷戀同班的男同學,去哪兒都想要手牽手,分開時甚至哭著要一起回他家)。 我不禁想,等等,那諮商關係也是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成
Yalom的研究發現,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雖然會讓身體衰敗,但心靈層次上卻有機會成長,因此有「癌症治癒精神官能症」一說,用方格正的說法,就是人把那層輕薄的假象給掀起了,勇敢且真切地擁抱身為自然人的淒美宿命,既然一切都會消逝,那就只有珍惜、那就只好相愛吧
每次說到以前出國發生的事情時,小犬總會問,那時候我在哪裡? 最近看了Netflix的紀錄片<無限旅程>,請了數學家、天文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等,發表對於「無限」的種種看法,好比有無限小這種東西嗎?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 時間是無限延續的嗎等等。 無限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我有個很得意的點子,可以輕易地創造出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記得大學剛聽到「客體關係」這個詞彙時覺得很奇怪,object不是物體的意思嗎? 如果是在探討母親跟嬰兒的關係,為何不叫做母嬰關係即可? 後來我比較明白,之所以叫做客體,是因為對嬰兒來說,爸媽根本就是生來伺候孩子(或者伺候不周時生氣用的)的工具,壓根兒沒把爸媽當作是有血有肉的人。
這個粉專有一搭沒一搭的也寫了幾年了,有時我不禁想自己究竟為何而寫? 不是為了業配,也不是為了其他演講之類的工作邀約(其實我很怕麻煩),且想到自己對著一群不認識的人掏心掏肺,更是覺得毛骨悚然,但我畢竟是凡夫俗子,每當得到一些迴響肯定,還是覺得很開心。 或許我需要一個地方去安置自己的心情,尤其心理治療是
諮商師不需要個案嗎? 在愛情與友情挫敗心碎中,我們學會了一個道理— 互相需要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其中一方過度需要另一方,關係遲早會結束(我忽然很擔心幼幼班的小犬,他目前正瘋狂地迷戀同班的男同學,去哪兒都想要手牽手,分開時甚至哭著要一起回他家)。 我不禁想,等等,那諮商關係也是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成
Yalom的研究發現,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雖然會讓身體衰敗,但心靈層次上卻有機會成長,因此有「癌症治癒精神官能症」一說,用方格正的說法,就是人把那層輕薄的假象給掀起了,勇敢且真切地擁抱身為自然人的淒美宿命,既然一切都會消逝,那就只有珍惜、那就只好相愛吧
每次說到以前出國發生的事情時,小犬總會問,那時候我在哪裡? 最近看了Netflix的紀錄片<無限旅程>,請了數學家、天文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等,發表對於「無限」的種種看法,好比有無限小這種東西嗎?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 時間是無限延續的嗎等等。 無限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我有個很得意的點子,可以輕易地創造出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記得大學剛聽到「客體關係」這個詞彙時覺得很奇怪,object不是物體的意思嗎? 如果是在探討母親跟嬰兒的關係,為何不叫做母嬰關係即可? 後來我比較明白,之所以叫做客體,是因為對嬰兒來說,爸媽根本就是生來伺候孩子(或者伺候不周時生氣用的)的工具,壓根兒沒把爸媽當作是有血有肉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犬來到我們家中時,經獸醫判斷應該已經5-7歲間,狗的年齡以正常而言,也不可能超過人類,所以隨著他年紀越大,伴隨他本身長年的慢性病,即使晚年有看中醫調養,也如中醫所說,當器官都在慢性衰竭時,我們能做的是維持晚年的生活品質。 同時,我持續的在調整與練習,面對離別或關係的結束。 這也是在爸媽都反對繼續
Thumbnail
大家又想起「小鳥叔叔」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故事開始就是主角的死亡,從送報人講述信箱內多日報紙未動,起疑,通報,陸續抵達警方人員及附近鄰居,說關心,看熱鬧才是真的。 眾人七嘴八舌,說三道四,關於小鳥叔叔的人生模糊被拼湊出來,但那不是真實的,從鳥籠飛出停在院子邊樹枝的綠繡眼,啾啾啾的說出牠知道
小時候,看廟會巡街,最怕走在前面的黑白無常,總是會閉上眼睛,直到天神出現,才敢張開雙眼。 好像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吧,我知道了人一定會死,我的親人朋友一定會離開我,或者是我離開他們,那個時候我才開始不怕看到七爺八爺!因為如果有黃泉路,我很高興有他們帶領我的親友安全的走完那條路,親友們不會沒人陪伴也不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爸爸,你害怕死亡嗎?」 「我好怕。」 「你不必害怕死亡。」 父親向生病中的兒子法蘭茲講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類同等得面對的主題「死亡」,生病引起他對死的恐懼,但爸爸講述了「死神的故事」卻讓小法蘭茲能夠安心。森林裡有個人影正在辛勤地揮動著鐮刀,農人克勞斯靠近觀察,才發現那是來帶走自己的死神,「每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Thumbnail
「大哥哥……暗精靈的大哥哥!幫幫我!」青年震驚地看著小狗用男孩的聲音嗚咽著跑到他跟前,用極其缺乏殺傷力的小爪子焦急地抓著他的褲腳。狗在說話……雖然被穆妮哈折磨了快大半個晚上……但他有這麼累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犬來到我們家中時,經獸醫判斷應該已經5-7歲間,狗的年齡以正常而言,也不可能超過人類,所以隨著他年紀越大,伴隨他本身長年的慢性病,即使晚年有看中醫調養,也如中醫所說,當器官都在慢性衰竭時,我們能做的是維持晚年的生活品質。 同時,我持續的在調整與練習,面對離別或關係的結束。 這也是在爸媽都反對繼續
Thumbnail
大家又想起「小鳥叔叔」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故事開始就是主角的死亡,從送報人講述信箱內多日報紙未動,起疑,通報,陸續抵達警方人員及附近鄰居,說關心,看熱鬧才是真的。 眾人七嘴八舌,說三道四,關於小鳥叔叔的人生模糊被拼湊出來,但那不是真實的,從鳥籠飛出停在院子邊樹枝的綠繡眼,啾啾啾的說出牠知道
小時候,看廟會巡街,最怕走在前面的黑白無常,總是會閉上眼睛,直到天神出現,才敢張開雙眼。 好像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吧,我知道了人一定會死,我的親人朋友一定會離開我,或者是我離開他們,那個時候我才開始不怕看到七爺八爺!因為如果有黃泉路,我很高興有他們帶領我的親友安全的走完那條路,親友們不會沒人陪伴也不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Thumbnail
「爸爸,你害怕死亡嗎?」 「我好怕。」 「你不必害怕死亡。」 父親向生病中的兒子法蘭茲講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類同等得面對的主題「死亡」,生病引起他對死的恐懼,但爸爸講述了「死神的故事」卻讓小法蘭茲能夠安心。森林裡有個人影正在辛勤地揮動著鐮刀,農人克勞斯靠近觀察,才發現那是來帶走自己的死神,「每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Thumbnail
「大哥哥……暗精靈的大哥哥!幫幫我!」青年震驚地看著小狗用男孩的聲音嗚咽著跑到他跟前,用極其缺乏殺傷力的小爪子焦急地抓著他的褲腳。狗在說話……雖然被穆妮哈折磨了快大半個晚上……但他有這麼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