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挺廢的。
痾可能喜歡耍廢的只有我啦!畢竟我是個能只動腦就不會邁開腿的物種。

有天我問一個也是創作者的朋友:「你創作時腦裡會有畫面感嗎?」
他很認真地想了想:「好像要看欸?」
「怎麼說?」
「如果寫論文那種就不會有畫面感。」
「......這樣啊!我會有呢。氣勢磅礡、萬馬奔騰的,草尼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對欸!這樣說我也有!」

哎呀對不起,我又成功的教壞了一個朋友。

如果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的日常,那就跟開頭三個字差不多。可能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沙發上,拿著一紙一筆開始把腦裡的東西記下來;可能一個人在附近綠地晃來晃去,看著旁人散步,我在那東張西望賞花賞鳥,偷偷觀察人群,只有少數可能美人魚腿需要被暖一暖,才會提速走。
所有人都在那運動,健走、籃球、自行車、滑板,各種揮灑汗水、熱血青春的感覺,連穿著白色背心的阿公體力都比我旺盛,勻速的在那邁著穩健的步伐慢跑,混在當中一個看起來天真爛漫的物種在那一下看著天氣真好,一下覺得狗狗好可愛,接著發現那隻狗叫妹妹,因為牠跑到我前面想要找我玩但被牠主人阻攔。看見酢漿草的小紫花,佇足想著野生也長真好,生命力堅強,也想著不知道我姊會不會喜歡這種紫色呢?
挺忙的,我的腦。
時不時地聽到朋友跟我說,他們也想每天寫點啥,但寫不出來,覺得沒有靈感。
我能分享的也只有「靈感來源於生活」。靈感來源於生活,不然古人寫了那麼多詩詞讓我們背到想哭,詩鬼李賀每天早出晚歸觀察景物為了寫作,那些內容都不是他瞎掰出來,只是需要自己去留意感知一下。看是喜歡「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或是喜歡與人相處,多留意自己與他人之間迸出什麼火花,
生活挺有趣的,如果用心看的話。蔣勳老師有個作品《天地有大美》就滿有趣的,在食、衣、住、行中探索美。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讓工作占據所有,包含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甚至連熱情都被消耗殆盡。緩一緩,探索美吧,探索自己身上的美也可以呢❤️
❤️謝謝您的閱讀
avatar-img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游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友:「妳有沒有從小到大一直相信的事情?沒有變過的。」 仔細想想,有吧。
教室裡坐滿同學,教室外昏暗的長廊,出現一台無人駕駛的箱型車,箱型車劇烈晃動,車內的燈光閃爍,耳裡迴盪著一個聲音:「希望妳只記得他人的好。」
喜歡午後曬點陽光,好喚醒我那冰冷的腳底。腳冰冰涼涼的,會有不太受控制的感覺,總讓我有種錯覺,好像自己是剛換腿的人魚公主。
我已經習慣說自己是某某某的女兒,是誰誰誰的妹妹,但我幾乎不曾用自己的名字介紹過自己
"看見"。 再準確一點的詞,是感覺,像阿凡達「 I see you」 那樣。
友:「妳有沒有從小到大一直相信的事情?沒有變過的。」 仔細想想,有吧。
教室裡坐滿同學,教室外昏暗的長廊,出現一台無人駕駛的箱型車,箱型車劇烈晃動,車內的燈光閃爍,耳裡迴盪著一個聲音:「希望妳只記得他人的好。」
喜歡午後曬點陽光,好喚醒我那冰冷的腳底。腳冰冰涼涼的,會有不太受控制的感覺,總讓我有種錯覺,好像自己是剛換腿的人魚公主。
我已經習慣說自己是某某某的女兒,是誰誰誰的妹妹,但我幾乎不曾用自己的名字介紹過自己
"看見"。 再準確一點的詞,是感覺,像阿凡達「 I see you」 那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Thumbnail
其實我本來就想做會員付費網站,只不過礙於「金流」而卻步,後來經過其他創作者的經驗分享,才知道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透過第三方服務,就能夠達成!
Thumbnail
我很喜歡自己在創作時的能量,對我來說那是非常飽滿而充實的時光,但常常坐在電腦前,看著發亮的螢幕和鍵盤,就是不知道要打什麼,覺得總是缺乏「靈感」,最後無疾而終。 以前在畫畫的時候也常常這樣,覺得自己非常依賴靈感,要是沒有靈感就什麼都動不了,總是覺得一定需要一點「那個什麼」才能創作。
Thumbnail
[沒靈感] 創作時 最常和你做伴的 就是 沒靈感 了 也是因為他 讓我們能體會到 有靈感的那一刻 是多麼滿足 多麼快樂
Thumbnail
沒有靈感,這是創作者偷懶的藉口。  作品植根於生活,靈感也來自於生活。沒有靈感,顯然是因為作者不認真生活,感覺遲鈍了;同時,作者也不用功,書讀得不夠,一如未吃桑葉的蠶,怎能期待牠吐絲結繭呢?  盡職的作者除了生活、讀書,就是從事創作,不會有枯等靈感的時候。  不認真生活、不用功讀書的作者逼稿成
Thumbnail
因為離職了,這幾天,算是有漸漸離開工作狀態,不然我是一個不工作,或是不忙工作相關的東西,心情就會感覺有點怪怪的人,所謂的勞碌命Ó╭╮Ò 練習幾天不工作,罪惡感好像漸漸釋然!?原來不工作真的有點開心自在阿!好久沒有感受這樣的感覺!往往總是像老鼠滾輪般,事情追著我,或是我追著事情跑。現在,終於可以用慢
Thumbnail
對我而言,我就是一個「活動派」的代表人物。 這個「活動」指的是「要活就要動」,所以我每天手動寫作、彈鋼琴、彈吉他,腦動構思文章內容,腳動每天去走路,大概我身上能動的地方我都運動到了,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閱讀文章和看一些知識性或趣味性的影片。 以前還在教書的時候,假日很喜歡往台北跑,從信義商圈、地下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Thumbnail
其實我本來就想做會員付費網站,只不過礙於「金流」而卻步,後來經過其他創作者的經驗分享,才知道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透過第三方服務,就能夠達成!
Thumbnail
我很喜歡自己在創作時的能量,對我來說那是非常飽滿而充實的時光,但常常坐在電腦前,看著發亮的螢幕和鍵盤,就是不知道要打什麼,覺得總是缺乏「靈感」,最後無疾而終。 以前在畫畫的時候也常常這樣,覺得自己非常依賴靈感,要是沒有靈感就什麼都動不了,總是覺得一定需要一點「那個什麼」才能創作。
Thumbnail
[沒靈感] 創作時 最常和你做伴的 就是 沒靈感 了 也是因為他 讓我們能體會到 有靈感的那一刻 是多麼滿足 多麼快樂
Thumbnail
沒有靈感,這是創作者偷懶的藉口。  作品植根於生活,靈感也來自於生活。沒有靈感,顯然是因為作者不認真生活,感覺遲鈍了;同時,作者也不用功,書讀得不夠,一如未吃桑葉的蠶,怎能期待牠吐絲結繭呢?  盡職的作者除了生活、讀書,就是從事創作,不會有枯等靈感的時候。  不認真生活、不用功讀書的作者逼稿成
Thumbnail
因為離職了,這幾天,算是有漸漸離開工作狀態,不然我是一個不工作,或是不忙工作相關的東西,心情就會感覺有點怪怪的人,所謂的勞碌命Ó╭╮Ò 練習幾天不工作,罪惡感好像漸漸釋然!?原來不工作真的有點開心自在阿!好久沒有感受這樣的感覺!往往總是像老鼠滾輪般,事情追著我,或是我追著事情跑。現在,終於可以用慢
Thumbnail
對我而言,我就是一個「活動派」的代表人物。 這個「活動」指的是「要活就要動」,所以我每天手動寫作、彈鋼琴、彈吉他,腦動構思文章內容,腳動每天去走路,大概我身上能動的地方我都運動到了,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閱讀文章和看一些知識性或趣味性的影片。 以前還在教書的時候,假日很喜歡往台北跑,從信義商圈、地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