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輸入還不夠!學習最好的方法是「輸出」(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嗎?你希望人生能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嗎?
我想大部分會主動學習的人,都是渴望自我成長的!

拚了命學習,效果還是有限?

但是你有沒有一個困擾?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人生好像還是沒什麼改變?沒有得到想要的成長幅度?
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輸出」!
一個人的成長曲線,跟輸出的多寡是有直接相關的,像閱讀、聽Podcast、聽演講,這些學習方式都是輸入;如果只有單純輸入,而沒有把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經驗內化,這些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
所以知識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怎麼把它透過自己的邏輯轉化、咀嚼,變成是自己的語言,才算是真正得到這些知識,而這個轉化跟咀嚼的過程就是在輸出。

要有很豐富的知識,才能夠輸出嗎?

不論你是口說給別人聽,或者是寫一篇文章,都需要通過咀嚼轉化的過程,所以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別人教會,教學的過程中,就是在輸出自己學到的內容。
講到輸出,你可能會想說,是不是要讀很多書、擁有很多技能才能做輸出的動作?
在《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就有提到,輸入可以放在輸出之後,取決於你要輸出的內容,再來做輸入其實會更有效率!
而這本書就是在分享,要怎麼有效率又有品質的輸出,我覺得每個人都很適合閱讀,不論你是學生要寫報告、上班族要做簡報提案,又或是創作者要做內容產出,這本書都可以大大的提升我們產出的效率。
作者說:「輸出,其實是一個組模型的概念」,當我們把內容拆分成一塊一塊的模組,就可以自由組合、有邏輯的搭配,靈活運用在各種場合,面對突然要上台報告也可以快速的組織架構,有條理的表達。

快速產出的方式:PROS優勢輸出

Position:定位、Restructure:重組、Output:產出、Scenario:場景應用,只要順著這個脈絡,就能產出相對有架構的內容。

1.定位 Position

不論任何形式的產出,你都需要先釐清目的,為什麼要輸出這樣的內容?要給誰看?對方看了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
這三件事,也類似黃金圈的概念,黃金圈是由賽門‧西奈克提出,由內而外分別是why、how、what,從最核心why,去檢視你做這件事的目的、理念、使命是什麼,進而產生影響力。
他說:「人們不會買單你做什麼,但會買單你為何這樣做。」

2.重組 Restructure

把你蒐集到的資訊開始做轉化、整理,以便後續輸出,而有效率的重組方式,作者提供了8種表達框架分別是:重點、清單、時間、空間、主題、議題、問題、課題。

(1).重點框架: 瞬間抓住眾人目光

將內容濃縮、精簡成三個重點,為什麼是三呢?因為三對於人類來說相對容易記憶,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短,能他能夠有耐心的去聽完你要說甚麼。
那萬一會超過三點怎辦,這時候就推薦你使用清單框架

(2).清單框架:用於總結一份推薦清單、建議項目

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類似這種標題的文章。
「30歲前必做的十件事」
「職場沒人告訴你的十個真相」
清單一次盡量不要超過10個,超過的話可以把它做分類,做層次上的區隔,盡可能的去保留讀者耐心、讓他們更願意閱讀

(3).時間框架: 以時間軸劃分

用來強調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趨勢變化等等;時間框架又分為期間、階段、步驟三種表達方式。
期間性:過去現在未來,彼此沒有交集。
階段性:短、中、長期,彼此間有點關聯、環環相扣。
步驟:有明確的指標,先做1再做2最後是3。
像是自傳就很適合用時間框架,去表達自己短、中、長期的目標;而科技的發展就可以用過去現在未來呈現。

(4).空間框架: 以規模大小、距離遠近來劃分內容

如果你要處理的內容,包含多個面向,例如: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這談論的範圍可以很廣泛,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收集到的資訊,先做分類,同性質的一組,依照內容距離上的遠近排列,像是全球就會比台灣遠,最後再根據規模大小排序,例如:世界經濟>台灣經濟。
這樣的方式,可以帶著讀者從宏觀到微觀,會讓他更有耐心聽下去,因為越後面感覺跟自己越相關。

(5).主題框架: 掌握全貌、進而產生連結

想跟對方產生連結,你要掌握三件事:
1.目的:為什麼要談論這個主題?為什麼是我談?
2.關聯:這些內容對對方來說有多重要?
3.效益:他可以從中獲得甚麼?
這麼做能夠提升溝通的成效,因為人都是最關心自己的,只要讓他覺得跟自己有關連、對自己有影響他就會願意聽下去。

(6).議題框架: 言之有據的價值主張或論點

四個元素:
1.論點:這次溝通你的主要論點是甚麼?
2.理由:支持你這個論點的理由有哪些?盡量維持在三個
3.實例:舉一些實際案例來更加深論點
4.重申:最後再重申一次論點,就能完整的組織一個議題。

(7).問題框架: 問題的解決對策與應用

一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在點出問題前,先讓對方知道這件事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可以從這四個元素去鋪陳:
1.情境:問題是什麼?
2.衝擊:他如何影響你?
3.課題:要解決那些事情?
4.對策:解決的方法?預期效益?
作者舉了一場賈伯斯,蘋果發表會的例子:
市場上有許多期其他品牌的手機 (衝擊)
但對你來說都不好用 (情境)
不好用在哪? (課題)
iphone告訴你 (對策)
聽完這段論述,是不是也會激起你的好奇心,想知道iphone到底好用在哪裡?這就是問題框架的魅力,這四個元素的位置是可以交換的,根據你要表達的內容:
a.想凸顯問題,衝擊就放前面
b.想定義問題的方向,課題就先說
c.想強調對策帶來的效益,把對策放到最前面

(8).課題框架: 展現成果價值與達標難度

有四個元素:
1.背景:專案的背景
2.任務:目標設定
3.行動:關鍵行動
4.成果:任務達成後的成效
這個架構用在提案、進度報告都很適合,透過目前行動的績效去判斷任務進度、目前的成果,以及後續預期效益是如何,就是一個完整的成果展現!
其實這8種表達框架,不僅可以用來輸出,你也可以用來拆解別人的內容,例如:可以運用「議題框架」去拆解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作者提出哪些理由去支撐他的觀點?有哪些案例呢?
從架構面去分析,能讓我們更有系統的吸收;如果你是學生的話,可以有架構的去拆分老師教學的內容,就不用每堂課都狂抄筆記,抄完都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了!
因為大腦喜歡簡潔、結構化、圖像化、有回饋性的內容,所以簡化過的資訊會更方便大腦吸收,吸收之後再要輸出才有可能變成長期記憶喔!

產出 Output

當我們的資訊套用了表達架構後,它就相對是一個有邏輯、清晰的內容,但這並不保證有說服力,所以我們需要從內容結構上著手,鑽石結構就是一個簡單有效的鋪陳。
鑽石結構:開場→內容→結尾,我們前面用到的表達架構,就是組織內容的部分,而開頭、結尾則是根據你所對應的場景,去做調整。

場景應用 Scenario

優勢輸出可以應用的5個場景
(1).溝通表達
(2).文章寫作
(3).簡報規劃
(4).視覺圖解
(5).精準閱讀
關於場景應用的詳細內容,我們下篇文章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106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你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原本是出於善意、體貼對方,結果表達的過程中,雙方意見不合,最後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還吵了一架、破壞了原本興致。
你有過出門忘記帶手機的經驗嗎?發現沒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很焦慮!!! 其實我還蠻常忘記帶手機出門,如果當天是上班日影響就比較小,因為電腦大部分都可以cover手機要做的事,像是回訊息、查資料、聯繫客戶等等。
不管是多麼親近的人,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你都怎麼解決呢? 吵架也許是最常見的解法,但其實當下先安撫自己的情緒,反而才能保護關係。
以前最期待過年可以收紅包!但現在身為成年人,每逢過年,不免要面對來自各方長輩的「關心」。 :「年薪多少?」 :「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 :「要生小孩了嗎」 聽了不免覺得壓力山大,甚至還會覺得被身家調查。 這幾年心態比較調適過來,發現其實這些問題,就是一個「聊天的話題」。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沒有具體目標的願望達成不了,沒有行動的夢想也只是空想。 善用理想樣貌法來回推年度目標,可以大大降低焦慮感! 一起來試試吧!
你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原本是出於善意、體貼對方,結果表達的過程中,雙方意見不合,最後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還吵了一架、破壞了原本興致。
你有過出門忘記帶手機的經驗嗎?發現沒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很焦慮!!! 其實我還蠻常忘記帶手機出門,如果當天是上班日影響就比較小,因為電腦大部分都可以cover手機要做的事,像是回訊息、查資料、聯繫客戶等等。
不管是多麼親近的人,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你都怎麼解決呢? 吵架也許是最常見的解法,但其實當下先安撫自己的情緒,反而才能保護關係。
以前最期待過年可以收紅包!但現在身為成年人,每逢過年,不免要面對來自各方長輩的「關心」。 :「年薪多少?」 :「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 :「要生小孩了嗎」 聽了不免覺得壓力山大,甚至還會覺得被身家調查。 這幾年心態比較調適過來,發現其實這些問題,就是一個「聊天的話題」。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沒有具體目標的願望達成不了,沒有行動的夢想也只是空想。 善用理想樣貌法來回推年度目標,可以大大降低焦慮感! 一起來試試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只有輸出才能累積經驗,改變人生 這本書談「輸出」的概念、方法和原因。雖然這本書對於已經有固定輸出習慣的人來說有點太基礎,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目前輸入習慣佔8成以上的人來說,是時候進階到「輸出的世界」了~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你花了多少時間吸收知識,又花了多少時間使用這些知識呢? 你是否曾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新知識,卻在真正需要用到時發現無法清楚表達出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根本問題在於輸入與輸出的平衡。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這種平衡,讓知識真正成為你的工具。 所謂的輸入,指的是吸收資訊,把資訊記起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來到這邊創立帳號和發文,剛滿一個月了,開始意識到時間 很~有~限~呀~,想做的事有好多!畢竟除了本來的輸入、寫筆記心得輸出,也想要閱讀格友們文章與交流。因此該如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兼顧自己的輸入與輸出,促使我找到了這本《高產出的本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
Thumbnail
只有輸出才能累積經驗,改變人生 這本書談「輸出」的概念、方法和原因。雖然這本書對於已經有固定輸出習慣的人來說有點太基礎,但是對於剛剛起步,目前輸入習慣佔8成以上的人來說,是時候進階到「輸出的世界」了~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你花了多少時間吸收知識,又花了多少時間使用這些知識呢? 你是否曾經花了大量時間學習新知識,卻在真正需要用到時發現無法清楚表達出來?這種情況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根本問題在於輸入與輸出的平衡。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這種平衡,讓知識真正成為你的工具。 所謂的輸入,指的是吸收資訊,把資訊記起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來到這邊創立帳號和發文,剛滿一個月了,開始意識到時間 很~有~限~呀~,想做的事有好多!畢竟除了本來的輸入、寫筆記心得輸出,也想要閱讀格友們文章與交流。因此該如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兼顧自己的輸入與輸出,促使我找到了這本《高產出的本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