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不同就吵架?重要時刻先停一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時候,我是個很有主見的小孩,事情喜歡按自己的方法做,就算會跌倒我也要跌跌看,而我媽也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所以你一定能猜到硬碰硬是怎樣的結局。

事情只有一種解法嗎?

直到長大,這樣的模式還是不斷出現在我生活裡,因為我們太習慣「一言堂」的模式,一件事只有一個解法,而且一定要聽我的!
所以就會開始爭論,直到一方勝出,但最後贏的那一方,心裡也是難受的,因為為了贏,你可能用盡全力去戳對方的痛點,而這個弱點也是因為信任,對方才願意向你敞開,於是後面要再來彌補這破裂的關係就必須花費更大的力氣,而且還有可能補不好。
所以我漸漸的明白,其實「關係」才是最重要的,立場、角度、成長背景不同本來就會造就不同的價值觀,我們要想的不是說服、輸贏,而是理解。
理解不代表認同,但它是一種尊重。
我理解你的困難,但不認同你的做法當我們把焦點從輸贏轉向理解,每一次的對話都是讓我更了解你的想法、思考方式等等;再試著換到對方的立場去想一想,如果我是對方,會不會也會做相同的選擇?
當我們願意停下來想一想,或許就能多一點同理。

但我知道有時候情緒來了,沒有刻意練習很難控制下來,所以跟你分享

三個緩和情緒的方法:

1.話到嘴邊先停一下

我已經有過無數次,因為「吵架說的氣話」而後悔,即便是後悔,傷害也已經造成,難道你再去跟對方說:「抱歉,剛才太激動了,不是故意的,當我沒說!」
有用嗎?既然沒用,不如在說出口前先停一下,是停下來不是忍耐喔!
不是忍耐
不是忍耐
不是忍耐
很重要所以說三次,停就只是停止當下的動作,但是忍耐是壓抑,一昧的壓抑只會讓下一次爆發的時候更可怕。
停的用意是讓理智跟上,人類還在叢林生活得時候,很仰賴情緒,因為情緒是直覺,幫助你判斷,目前遇到的情況是要戰或是逃,但現在我們都生活在都市,不太隨時會有性命危險,所以生氣的時候可以先停一下,等理智跟上,想一想為什麼他說這句話你會想生氣?是不是被戳到痛點了?有需要為了反擊說更難聽的話嗎?
其實有的時候吵架到最後,都只是情緒上過不去,不想要有輸的感覺,但你想想,逞了一時口舌之快,卻破壞了長久經營的關係值得嗎?
破壞總比建設容易,到時想修補關係要比經營花更多的力氣,所以不如話說出去前先等一等;當你冷靜下來對方也比較不會激動。

2.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場比賽

一但你想著贏,你就會往對方的最痛的地方打,而且口不擇言;而往往越親近的人越知道你的痛處,於是傷得就越深。
例如:以前我媽要我們做家事,都要按他的標準、順序、擺放的方式做,如果沒達到標準,她就很容易爆炸:「不是說過這要怎樣嗎?阿你這又亂放、這樣順序不對…」
然後我就會跟著炸鍋:「好啊!你那麼厲害就自己來啊!」
兩個人就吵起來,然後還會把別的事情扯進來吵,搞得一團亂。
這兩句話的引爆點就是:不是說過、你又…、…不對、不可以、那麼厲害自己來啊!
有發現嗎?這些用詞都是在貶損對方的價值,因為我要贏,你就必須體無完膚。
如果只在乎輸贏,就一定會有人受傷
但如果這不是一場比賽,當對方說出:「我不是說這個順序是A→B→C→D嗎?」
這時我們可以用提出意見的口吻說:「但你不覺得BC調換做起來比較順手嗎?」透過反向提問的方式讓她去思考,而不是直接指責:「這樣就不順手啊!」
而是讓他聽一聽新的想法有沒有更好?又或許其實AB交換會更順,兩個人會開始討論試著一起拆解,你們就是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

3.思考:我的想法一定最好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還是有可能會堅持己見,因為我們都預設立場,認為自己一定對!
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可能是錯的?
當你開始練習質疑自己的想法,其實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假設我是錯的,那來看看別人都怎麼做好了!
我們會開始打開眼睛觀察、去思考、了解別人做法背後的核心意義,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膚淺,這同時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下一次再遇到不同意見時,先停一下、深呼吸等待理智跟上,我們慢慢的就能去駕馭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保護好關係。
期許我們都能成為更成熟的人,喜歡每個階段的自己。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107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以前最期待過年可以收紅包!但現在身為成年人,每逢過年,不免要面對來自各方長輩的「關心」。 :「年薪多少?」 :「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 :「要生小孩了嗎」 聽了不免覺得壓力山大,甚至還會覺得被身家調查。 這幾年心態比較調適過來,發現其實這些問題,就是一個「聊天的話題」。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沒有具體目標的願望達成不了,沒有行動的夢想也只是空想。 善用理想樣貌法來回推年度目標,可以大大降低焦慮感! 一起來試試吧!
2022要結束啦!你今年度的目標完成了多少呢? 數據顯示有80%的新年目標在會在二月份時就被遺忘! 這篇會和你分享五個步驟,一起提升目標完成率喔!
今天我們來聊一本光聽書名就很厲害的書《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作者劉潤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公司,潤米諮詢的創辦人,也曾經擔任過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想要提升商業的敏銳度的人都適合閱讀,幫助你看清世界運行的法則,找到事物的本質或是運行規律,來獲得競爭優勢。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以前最期待過年可以收紅包!但現在身為成年人,每逢過年,不免要面對來自各方長輩的「關心」。 :「年薪多少?」 :「有對象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 :「要生小孩了嗎」 聽了不免覺得壓力山大,甚至還會覺得被身家調查。 這幾年心態比較調適過來,發現其實這些問題,就是一個「聊天的話題」。
你相信能力是可以透過學習而成長的嗎?你認為自己就算現階段還在努力,也能達到嚮往的生活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 今天想跟你分享三個幫助你成長的思維,這樣看待事情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喔!
沒有具體目標的願望達成不了,沒有行動的夢想也只是空想。 善用理想樣貌法來回推年度目標,可以大大降低焦慮感! 一起來試試吧!
2022要結束啦!你今年度的目標完成了多少呢? 數據顯示有80%的新年目標在會在二月份時就被遺忘! 這篇會和你分享五個步驟,一起提升目標完成率喔!
今天我們來聊一本光聽書名就很厲害的書《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作者劉潤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公司,潤米諮詢的創辦人,也曾經擔任過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想要提升商業的敏銳度的人都適合閱讀,幫助你看清世界運行的法則,找到事物的本質或是運行規律,來獲得競爭優勢。
今天來聊聊「關係」,人類是群居動物,既然要在群體裏生存,就免不了要處理人際關係啦! 一段好的關係會讓你充滿勇氣與踏實感,覺得自己是個很棒的人,相反的,如果是遇到了總是貶低你的價值的人,則會讓你陷入無限的自我懷疑迴圈,受困在痛苦深淵。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可以遠離就遠離,無法遠離也要保持距離! 為什麼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各國葉黃素建議攝取量差異,並提供消費者如何選擇適合自身劑量的建議。文章指出,臺灣、日本、美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每日葉黃素攝取量有不同的建議標準,差異可能來自研究數據、飲食習慣和人口特徵等因素。文章建議消費者從低劑量開始補充,觀察身體反應,並諮詢專業醫師意見,以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攝取量。
Thumbnail
職場上進行任何類型的討論時,有時候會發生大家因為意見不同而產生爭執不休的狀況。 原本對一個團隊來說,能夠有各方面的點子發想或建議,更能幫助團隊整合出最適合的方案,但如果在提出意見的時候,不能對事不對人去討論問題,最後就會淪於大家為自己爭一口氣的場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同事。無論是否與他們合得來,我們都應該學會尊重他人,而不用強迫自己去喜歡每個人。這種態度並非疏遠,而是一種理性且成熟的應對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夫妻爭吵在所難免。然而,無論吵得多麼激烈,丈夫總是讓著妻子。妻子不解,問丈夫:「為什麼每次吵架你總是讓著我?有時明明是我錯了。」 丈夫溫柔地說:「因為你是我的妻子,就算我吵贏了,又能怎麼樣?贏了道理,卻輸了感情。如果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兩個人的世界裡,總是要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
Thumbnail
夫妻吵架時說的氣話,可能對婚姻關係造成嚴重影響。這篇文章介紹了夫妻吵架時提出離婚要求的情況,以及能否提告尋求補救。同時探討了配偶外遇問題,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提告。另外,文章還提到了改善吵架壞習慣的必要性。
Thumbnail
或許會有人覺得自己嘴笨不會吵架,那可能是因為在吵架時總容易被對方帶進溝裡著急自證,一旦被對方佔據話題主動權當然會落於下風。其實最好的防守是攻擊,吵架最重要的是緊抓重點直擊對方要害,意志堅定反覆提及,不要跟著對方思路走,不轉移戰場和話題,不要被帶偏自證。
雖說吵架沒好話 但我也相信很多真心話是吵架說的 我們前天有些爭執 不算什麼大事 她說如果我們都要為這些爭執 她就考慮把錢的帳號轉給別人 我們就不要再見面了 那時已經不想再爭了 但心中不免有所以妳當時沒有人幫 我願意幫忙,是自找事作? 好啊,妳去找,找到我們算緣分盡了 她這個說法
Thumbnail
體驗了日式少年漫畫風格的TRPG《死線英雄》。 以不劇透的形式從3個方向分享團務的心得: 1. 死線英雄的團務結構體驗。 2. 死線英雄的戰鬥橋段體驗。 3. 這次的死線英雄劇本體驗。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各國葉黃素建議攝取量差異,並提供消費者如何選擇適合自身劑量的建議。文章指出,臺灣、日本、美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每日葉黃素攝取量有不同的建議標準,差異可能來自研究數據、飲食習慣和人口特徵等因素。文章建議消費者從低劑量開始補充,觀察身體反應,並諮詢專業醫師意見,以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攝取量。
Thumbnail
職場上進行任何類型的討論時,有時候會發生大家因為意見不同而產生爭執不休的狀況。 原本對一個團隊來說,能夠有各方面的點子發想或建議,更能幫助團隊整合出最適合的方案,但如果在提出意見的時候,不能對事不對人去討論問題,最後就會淪於大家為自己爭一口氣的場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同事。無論是否與他們合得來,我們都應該學會尊重他人,而不用強迫自己去喜歡每個人。這種態度並非疏遠,而是一種理性且成熟的應對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紐約市是一個移民城市,不少居民來自移民的家庭,問問這裏的居民都總能夠連繫上父母或祖父母在什麼時候移居到這裏,在我認識的華人社群中,很多都是第二代,想不到去到斐濟這個大洋洲的小國,也有一個華人圈子,除了有一些從中國移民到這裏經商的華裔居民外,在我們的教會中竟然也有幾位年輕的華裔斐濟人⋯⋯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夫妻爭吵在所難免。然而,無論吵得多麼激烈,丈夫總是讓著妻子。妻子不解,問丈夫:「為什麼每次吵架你總是讓著我?有時明明是我錯了。」 丈夫溫柔地說:「因為你是我的妻子,就算我吵贏了,又能怎麼樣?贏了道理,卻輸了感情。如果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兩個人的世界裡,總是要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
Thumbnail
夫妻吵架時說的氣話,可能對婚姻關係造成嚴重影響。這篇文章介紹了夫妻吵架時提出離婚要求的情況,以及能否提告尋求補救。同時探討了配偶外遇問題,及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提告。另外,文章還提到了改善吵架壞習慣的必要性。
Thumbnail
或許會有人覺得自己嘴笨不會吵架,那可能是因為在吵架時總容易被對方帶進溝裡著急自證,一旦被對方佔據話題主動權當然會落於下風。其實最好的防守是攻擊,吵架最重要的是緊抓重點直擊對方要害,意志堅定反覆提及,不要跟著對方思路走,不轉移戰場和話題,不要被帶偏自證。
雖說吵架沒好話 但我也相信很多真心話是吵架說的 我們前天有些爭執 不算什麼大事 她說如果我們都要為這些爭執 她就考慮把錢的帳號轉給別人 我們就不要再見面了 那時已經不想再爭了 但心中不免有所以妳當時沒有人幫 我願意幫忙,是自找事作? 好啊,妳去找,找到我們算緣分盡了 她這個說法
Thumbnail
體驗了日式少年漫畫風格的TRPG《死線英雄》。 以不劇透的形式從3個方向分享團務的心得: 1. 死線英雄的團務結構體驗。 2. 死線英雄的戰鬥橋段體驗。 3. 這次的死線英雄劇本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