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接著老師敘述了其中幾個問題,包括會莫名地掉眼淚,晚上睡不著,常感到孤單、害怕......
我靜靜聽著,同時深呼吸,心中升起自責與心疼,怎麼孩子有這些狀態,我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慶幸的是,她願意表露出來,這是好事,知道了才有辦法協助她。
老師問我,願意讓輔導室老師跟他聊聊嗎?我說當然好,我也會找機會跟她聊聊,如果她願意告訴我。現在想起來,這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但對我而言,卻是很難忘的一通電話。
孩子常以不滿憤怒做為表現。難以具體說出他想做什麼或需要什麼。
就如「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書中提到的,當家長可以把孩子憂鬱的狀況,看成像一般病症的症狀,就比較能用平常心去接受跟面對。
青少年身心正值劇烈變化,敏感又脆弱,很多事都藏在心裡。如果老師與家長沒有發現,可能就會讓憂鬱或焦慮持續,到最後影響正常作息。

「孩子常以不滿憤怒做為表現。」

「有時難以具體說出他想做什麼或需要什麼。」

不要說孩子,大人有時也是這樣!有次我說晚上有課不回家吃晚餐,女兒就突然莫名的對我發脾氣,後來才知道她生氣的背後,內心真正想說的是她很孤單,沒有人陪伴。曾在某親子社團看到有家長分享,小孩想要什麼都不直說,每次都用生氣來表達,她常常要這樣猜感覺很疲累。我想其實不是孩子不說,是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青少年的憂鬱與焦慮比你想像的更常見。

回想我的青少年歲月,尤其是高中時期,雖然考進不錯的學校,但也因為大家程度都相當,所以我不管怎麼努力,排名總是班上倒數,越念越沒信心,甚至自我懷疑,老師講的都聽不懂。我追得好辛苦,卻始終不見起色。
那時的我,不懂什麼叫憂鬱,只覺得人生好苦,自己默默承受功課的壓力跟煩惱,感覺就算說了,也沒人幫得了我,那是自己要面對的問題。長期下來就常覺得身體不舒服,看醫生也不知所以然。就像書中提到的,#憂鬱與焦慮的外在表現,通常是生理不適或易煩躁。現在回頭看,才知道那是心理壓力反應在身體上。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這本書從個案故事展開,進一步教你認識憂鬱與焦慮,如何陪伴青少年以及培養心理韌性。發現青少年的憂鬱成因不外乎是人際關係,同儕團體壓力、學業成就以及家庭因素,加上網路媒體的使用,讓青少年的內在與外在面臨了許多挑戰。

孩子會用這兩種方式表現憂鬱或焦慮

1.生氣易怒:容易發怒跟煩躁,對很多事情習慣批判,講話如同刺蝟般帶有攻擊性,或是看什麼都不順眼。
2.社交退縮:沉默少講話,對事物缺乏嘗試意願...沉迷網路或線上交友。
這不是跟青春期狀況相同嗎?那我要怎麼分辨孩子是叛逆還是焦慮?

心理疾病跟叛逆行為不同的是

若孩子的情緒是由明確的生活大小事件引發,頂多持續一兩天,通常可視為較常見的狀況。但是,假使孩子的情緒已影響他原本的角色功能和表現,甚至因此與人發生衝突或拒學,通常就需要求助專業了。
我家有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國九的哥哥即將面臨會考,小六的妹妹即將升上國中。兩人有相同的"症頭"。
重視同儕,常看網路社群平台,喜歡打扮。跟父母若即若離,想展現獨立自主,尋求朋友認同。尤其是情緒變化明顯,有時候講話很衝,一副想找人打架的態勢。要是兩個人同時發作,火山爆發誤觸地雷,家裡就會引起情緒大爆炸。

「傾聽比給答案更重要。」

在陪伴青少年的部分,專家建議,父母得先穩住自己情緒;孩子如果願意分享學校事情、交友狀況,家長即使很想說道理,還是得勒住舌頭(不給意見)。靜靜地聽他們說完(傾聽),不做任何評斷(批評)。免得孩子們下次就不想說了。(當父母還是得有點心機啊)
「焦慮的青少年的生活,有時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認識跟知道憂鬱跟焦慮是什麼樣貌,才能及早觀察出孩子異狀,從旁協助。最重要的是,提早培養心理韌性,在還沒進入青春期之前,日常生活中先增加孩子的保護因子,建立良好親子的關係,努力累積愛的存摺。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孩子憂鬱和焦慮時的好隊友。
#董氏基金會
#大家健康雜誌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當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和以往不同的行為,他是怎麼了嗎? 青少年的「憂鬱」常被誤認為「叛逆」的表現,而這兩者應如何分辨? 身為老師,該如何陪伴敏感多愁的憂鬱青少年? 快報名參加特別為教師規劃的課程,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宮。 -課程特色及內容- ★專業師資提供協助青少年培養心理韌性之技巧。 ★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