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聊癒觀景台 – 新領悟(上)

最近對我所修習使用的真吾法,意外地有了更深的領悟,我終於知道要怎麼跟人說明真吾法了,同時對於其他的醫療手段或療癒方式,也就有了另一種解讀,野人獻曝,或許對你/妳有幫助。 先說結論: 真吾法能讓人開始「安靜」下來,除了在短時間內高效率的靜養,也能陪同分辨和排除阻礙其自然恢復健康的因素,如此,人就可以重獲其原廠設定的復原能力。 要理解這些,首先要知道一個基本框架,同時也是最高原則:「人會好,是自己好的。」 當初在最一開始學真吾法的時候,就被耳提面命的交待,不是我們讓人好起來的,也不是某種技術,任何方式或手法都只是種誘因,不論在肉體層面或非肉體層面,人會好的那股原動力,是每個人自己與生俱來的。 而這個原動力,人要夠安靜夠放鬆的時候才會產生作用,尤其是心要靜下來,腦袋不能一直轉,腦子一直動是非常耗能的,會剝奪身體復原所需的資源,也就無力啟動足夠的自我療癒力。 所以在我看來,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個案身心安靜下來,達成這個目標的條件有個很大的前提,是施作者的某種心態(或是種心願),佛學名詞裡的「慈悲心」我覺得形容的最為貼切,無私無我的希望對方好。這無關乎宗教,而是透過不斷實踐而得出的經驗法則,當人一心一意的想要為別的生命付出時,會有相當不可思議的力量,很多時候是藉由這樣的力量幫忙突破病痛難關的。 既然目標明確,那要用甚麼方法達成呢?
真吾法採取了一種直搗黃龍的方法,我們就在個案附近靜坐,就這麼簡單。 我們發現,要想讓人身心安靜放鬆下來,醫者本身要比個案的身心更鬆、更靜,當兩者之間出現越大的身心輕安差距,安靜的那方會像是有種感染力,讓不安靜的那方可以更有效率的安靜下來,我都說那是種「見賢思齊」。 從這個角度出發,醫者的本分就很清楚了,想要受病痛所苦的人好,不能只是不斷追求知識和醫術,更應該注重的,是以慈悲心為出發點的身心輕安,不斷的讓自己身體更鬆、心裡更靜。 醫者自身要怎麼更鬆更靜?有相當多方法,其實很多都類似修行修煉,古往今來世界上每個文化或宗派,都有其擅長和推崇的方法,冥想、靜坐、瑜珈、練功、呼吸法、吃素或斷食……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方面傳統道家跟印度阿育吠陀都有很多的記載。 其實這些修習過程裡,都脫離不了怎麼讓自己更有覺察力,能夠分辨身心內外有哪些既有的傷害或張力,或是有什麼會不斷受傷跟產生煩惱的動作與思考慣性,這些來自身體的狀況,會在你試著讓心平靜時不斷產生訊號干擾你。修復已存有的,竭力避免將發生的,就能慢慢的讓自己在靜默時越來越不受干擾。 但我發現施作真吾法時,臨場要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的關鍵,是醫者怎麼「留在當下」。 這是我在處理個案回饋時無意中發現的,我想也受我有過的內觀靜坐經驗所啟發。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