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次跟朋友聊天,我學到了這句話的真正含意。
這句話古今意思不同,朋友說現代人對這句話有所曲解。叫我要多讀書,才不會誤會古代智者的意思 >口<
「人如果不好好培養自己的德性,那麼天地都不會容你。」
人如果不修心、正己、修正自己的行為,就會違反天理,違背人倫。失去人們的信任和尊重,甚至受到天地譴責,最終被淘汰和淘汰。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鼓勵人們只為自己著想,而是強調人們需要正確看待自己、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且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以符合天地人之道。

一、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篇十四)
孔子在憲問第十四中說,古代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自我修養和提高,而現代的學者則追求虛名和利益,只注重口頭上的學問而不在實踐中付諸行動。(這讓我想到上次看魯迅《孔乙己》裡面的丁舉人) 這反映了孔子對學問的觀念和態度的變化,古人注重身心修養,現代人更注重表面的表現和個人利益。
二、荀子曰:「入乎耳,著乎心,為己也,入乎耳,出乎口,為人也」
君子學習的精神在於對自己的內在追求,從而成就自己的人格和修養。君子在學習上要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放在心裏,貫徹到言行之中,遵循著自己的內心聲音,並且以此為典範,去影響他人。例如,一位學者在修養自己的學問上,經常閱讀文學以及其他書籍,並且運用其中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他相信,通過自己的修養,可以對身邊的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相比之下,小人學習則缺乏自我追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追求利益而去學習。他們往往只是耳聽嘴出,只追求表面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習上草草了事。例如,一個人只是為了在社交場合上顯示自己有多麼有學問而學習某些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卻缺乏深入的理解,從而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己不為人,天誅地滅
如果把這句話看成倒裝句
人不為己→己不為人
就變成,「自己如果不做人了,天地都會看不下去。」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感謝人生路上有你相陪
覺得學到了許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4會員
218內容數
我是清月,歡迎各位來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點:台北 燈光:昏暗 機車直行中,行人突然出現。機車騎士視野右方是黑暗的公園,前面也沒有明顯的警示標誌或是燈光(像是紅綠燈之類的)。 台北有滿多一路直行,然後中間突然給你來個斑馬線在地上。白天還行,到了晚上。有滿多地方路燈不亮、或是遠遠的才有商家的燈光。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暗暗的路上,真的不會注
小明的日記 今天我13歲的夥伴問我一個問題 小劉:「如果有人請我抽電子菸,他算我朋友嗎?」 小明:「不算。」 小劉:「為什麼?他請客,我覺得他對我挺不錯。」 小明:「你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嗎?」 小劉:「我知道。」 小明:「拿著一個對你身體有害的東西要給你,你為什麼覺得這是對你好?」 小劉:「ㄜ...
困惑 我最近上班時,常常借不到筆電工作。 導致我生產力下降,上班充滿困難 現在還算是疫情時代,連開會都是上線開會。公司跟我說沒筆電? 有一些同事自己買了筆電 我最近在思考,我是不是也該買一台? 結果被我家人念了一頓 「我不建議你自己買一台,你想想你自己買會怎麼樣」 「你是去上班的,不是去倒貼錢的。你
地點:台北 燈光:昏暗 機車直行中,行人突然出現。機車騎士視野右方是黑暗的公園,前面也沒有明顯的警示標誌或是燈光(像是紅綠燈之類的)。 台北有滿多一路直行,然後中間突然給你來個斑馬線在地上。白天還行,到了晚上。有滿多地方路燈不亮、或是遠遠的才有商家的燈光。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暗暗的路上,真的不會注
小明的日記 今天我13歲的夥伴問我一個問題 小劉:「如果有人請我抽電子菸,他算我朋友嗎?」 小明:「不算。」 小劉:「為什麼?他請客,我覺得他對我挺不錯。」 小明:「你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嗎?」 小劉:「我知道。」 小明:「拿著一個對你身體有害的東西要給你,你為什麼覺得這是對你好?」 小劉:「ㄜ...
困惑 我最近上班時,常常借不到筆電工作。 導致我生產力下降,上班充滿困難 現在還算是疫情時代,連開會都是上線開會。公司跟我說沒筆電? 有一些同事自己買了筆電 我最近在思考,我是不是也該買一台? 結果被我家人念了一頓 「我不建議你自己買一台,你想想你自己買會怎麼樣」 「你是去上班的,不是去倒貼錢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剛剛有個「內媒外輸」的頻道,提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她說: 這裡的「為」,唸第二聲wéi,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養,會為天地所不容。 像這樣的解釋,把這句的「為」唸第二聲的,筆者早在十年前已經提過了,而又在兩年前正式為文疏解: 提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世人多以此語自我開脫、自我文飾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剛剛有個「內媒外輸」的頻道,提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她說: 這裡的「為」,唸第二聲wéi,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養,會為天地所不容。 像這樣的解釋,把這句的「為」唸第二聲的,筆者早在十年前已經提過了,而又在兩年前正式為文疏解: 提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世人多以此語自我開脫、自我文飾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