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真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889年1月3日,住在意大利都靈的卡羅阿爾伯托廣場附近的尼采(1844-1900)正在散步,他發現人群正在圍觀一個老馬伕不斷鞭打不想動的老馬。
我們這位寫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著作,說上帝已死的德國哲學大家,沖向前去抱住老馬的脖子並且大哭說著:我受苦的朋友。
45歲的尼采在五天之後,進入十年時好時壞的瘋子狀態,然後死去。他那幾天,最後可以被辨別的話語是:「媽媽,我真傻。」
擅長書寫心理治療類型書籍的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後來寫過《當尼采哭泣》(張老師文化出版),用推理小說的形式來虛構年輕的尼采所遇到的心理問題。
人的存在永遠要面對: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馬需要面對嗎?那匹扣下讓哲學家發瘋板機的馬和馬伕,後來去哪兒了呢?
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Béla Tarr 1955- )在2011年拍下他最後一部電影《都靈之馬》,就在三個半小時裏,用三十幾個鏡頭來描述,可能是那匹馬跟馬伕還有馬伕女兒的生活。
風聲,更多的風聲。趕路,在風中趕路。煮馬鈴薯,吃馬鈴薯。倒酒,喝酒。發呆,發更多的呆。我們都覺得他們應該搬離那棟被風吹得搖搖欲墜的房子,他們搬離了。
日出了。日落了。電影最後,我們遠遠的看到馬,爸爸,女兒,在風中掙扎著,再搬回那棟房子。
尼采說,所謂的信仰,就是不想知道什麼是真相的狀態。他說,那些殺不死我們的,讓我們更強大。他又說:人可以控制行為,卻不能約束感情,因為感情是變化無常的。
尼采跟他的許多追隨者(如大陸作家木心),都可以輕鬆說出有點哲學味,有點生活氣息,有點溫暖的金句。比如說: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那天,尼采聽到了馬的哀號,嗡嗡的吵雜人聲,馬伕的詛咒聲,還有世紀末的市囂所組合而成的音樂。
我們看書,看電影,看繪畫,乃至於看朋友,我們到底在看什麼呢?我們到底看到什麼呢?
哲學家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難道我們與惡對抗太久,我們跟惡的距離就會縮短,甚至關係會反轉嗎?
解藥就在「上帝已死」這句話的下聯:一切價值都要重新估計了。
尼采說媽媽,我真傻。真實的狀況還包括,尼采孤獨太久了。他的生活就是孤獨,閱讀,思考。他一直在深淵裏面,直至滅頂。
最後幾年,大鬍子尼采很喜歡在大街上擁抱並親吻陌生人。他不是一個人了。
話說,旁觀別人的痛苦的同時,我們真該慶倖自己很多時候都可以放縱,額,放過自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59歲的歐維,面對人生跟社會的大事跟小事,通通都一絲不苟。 34歲的金智英跟先生說:你要記得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
杏子在68歲那年,被診斷出癌細胞已經擴散全身,只剩一年好活。 小說《妻子的後事》,就是從先生的角度來描述這段最後的日子。 整本書不苦情,不悲鳴。讓書中主人翁跟讀者們,一天天的感受。
1942年,法國飛行員聖修伯里完成了《小王子》的寫作。 隔年四月,這本書在紐約出版了法文版跟英文版。 今年,《小王子》問世80周年。 接下來,你也許可以考慮閱讀《小王子的情書集》。
《成為佛洛依德》和《成為西蒙波娃》這兩本傳記書的主人翁,一生精采。 人生不同階段的領悟,發現,洞見,都被作者舉重若輕的疏理出來。 歷史的,考古的,哲學的書,並不一定會吸引你去打開。 但是,嘿,你也許可以因為閱讀而開始去成為你自己呢。
什麼是「賦能」?賦能就是你應該會,或者你本來不會。現在,我們讓你會。 從運營劇場,運營表演團隊,進化升級到經營劇場,經營表演團隊,需要破壞性創新。
如果要邁向劇場2.0之路,從劇場運營提昇到劇場經營的位階,你就是要盤點你的行政隊伍,你的合作對象,有沒有共同目標跟願景。可以怎麼做,要花多少時間跟預算來推進。
59歲的歐維,面對人生跟社會的大事跟小事,通通都一絲不苟。 34歲的金智英跟先生說:你要記得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
杏子在68歲那年,被診斷出癌細胞已經擴散全身,只剩一年好活。 小說《妻子的後事》,就是從先生的角度來描述這段最後的日子。 整本書不苦情,不悲鳴。讓書中主人翁跟讀者們,一天天的感受。
1942年,法國飛行員聖修伯里完成了《小王子》的寫作。 隔年四月,這本書在紐約出版了法文版跟英文版。 今年,《小王子》問世80周年。 接下來,你也許可以考慮閱讀《小王子的情書集》。
《成為佛洛依德》和《成為西蒙波娃》這兩本傳記書的主人翁,一生精采。 人生不同階段的領悟,發現,洞見,都被作者舉重若輕的疏理出來。 歷史的,考古的,哲學的書,並不一定會吸引你去打開。 但是,嘿,你也許可以因為閱讀而開始去成為你自己呢。
什麼是「賦能」?賦能就是你應該會,或者你本來不會。現在,我們讓你會。 從運營劇場,運營表演團隊,進化升級到經營劇場,經營表演團隊,需要破壞性創新。
如果要邁向劇場2.0之路,從劇場運營提昇到劇場經營的位階,你就是要盤點你的行政隊伍,你的合作對象,有沒有共同目標跟願景。可以怎麼做,要花多少時間跟預算來推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讀者進入E.M.齊奧朗的世界,探討憂鬱時期的思想與見解。引人深思,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作品。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Thumbnail
我懷念起尼采的瘋狂,巴塔耶的放蕩。現代人比100年前更加保守。以和平、健康、進步等各種理由,我們把自己變得平庸。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讀者進入E.M.齊奧朗的世界,探討憂鬱時期的思想與見解。引人深思,是一部充滿哲學意涵的作品。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Thumbnail
我懷念起尼采的瘋狂,巴塔耶的放蕩。現代人比100年前更加保守。以和平、健康、進步等各種理由,我們把自己變得平庸。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