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潛意識模型-7

6. 同理心-共鳴;集體潛意識-共時性?
結尾之前想來談談比較虛幻的,也就是榮格理論中的「共時性」。這應該算是傳播性很廣的理論,記得《刃牙》裡面也有出現過(笑)。
《刃牙》
《刃牙》
共時性的理論根據來自集體潛意識,指的是人類群體在核心本質上的互通性,從而導致毫不相聯的東西發展出意外的巧合。巨觀上的例子,比如所有發展夠久的文明都會產生出宗教和語言、都有洪水或創世有關的神話;微觀上則牽涉到時空角度的共性,比如同一時間中西方同時出現跨時代的發明、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在相近的時間點先後死亡等等。
當然這套理論本身缺乏證據,依行為主義的說法,這些都叫做「偶發性的巧合」,而且因為形成因素不穩定(都說是集體潛意識了當然找不出規則XD),根據操作制約的理論,時間、比率上不固定,會導致信念形成之後就不容易消退(不易找到反例)。此外因為這屬於事後找證據,很容易產生「確證偏誤」,多少會給人穿鑿附會的感覺。
不過我個人不完全信奉科學實證主義,是因為一方面,我確實認同實徵研究能大幅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但與此同時,也有太多的東西無法被實證。實驗室情境和現實有太多的不同,像是集體潛意識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提取得出獨變項和依變項呢?而無法以這種方式驗證的科學,我們也就不能依此手段去檢驗它是否正確。
共時性讓我聯想到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的重要觀點,就是認定這一年發生的幾個關鍵性事件,招致了明朝的敗亡。要知道,萬曆十五年距離明朝亡國還有五十多年,然而明朝的衰敗,也是自萬歷朝而一發不可中止。
該年發生了什麼重要歷史事件嗎?其實沒有。這是張居正人亡政息的第四年,首輔申時行從中立派稍微靠攏向皇帝(他因為這個原因在四年後被罷黜),萬曆脫離張居正親政、卻發現處處是阻礙,從而心灰意冷開始擺爛。同時這也是海防大將戚繼光窮困潦倒、去世的前一年。
研究過明朝史的人想必都會認同,萬曆無所作為的五十年是招致明朝毀滅的主因。然而他又和歷史上著名的昏君不同,沒有宦官當政、沒有領兵大敗、沒有肆意妄為,但他的憤怒和不合作最終使得明朝這個帝國與他一同沉淪。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時來天地皆同力,命去英雄不自由。更何況是遠遠還稱不上英雄的人。
《萬曆十五年》
PS: 奇怪我也偏題太遠了…
另一件讓我想到的事,在於同理心的共鳴是否與集體潛意識有關。存在主義心理師Yalom提過團體治療的十二項療癒因子,其中就有一項是普同感(universality),發現某個情感經驗並非是自己獨有,透過自身與對方相似的情緒給予回應,就像是在說明我們源自相同的根系,至少在這一部分我們是互通的。
不過如果牽涉到更高層次的同理心,像是自體心理學形容的「神入」,那這樣的同理心就不只是共鳴了,還包括身體感受、意識狀態、認知等多層面的融入,是一種更深度到個人的理解與連結,也需要心理師付出更多的精神和心力;榮格有一項治療技術叫「個體化方法」,指心理師和個案在諮商過程中相互轉化、成長,雖然相對於Yalom強調諮商師透明度的實務作法,榮格的說法多少給人「只是在打嘴砲」的感覺,但連諮商師也在諮商過程中被改變,這樣的事實也就能夠理解神入的困難性。
就像前面提到高達美的視域融合,互動本身就是雙方同時轉化的過程,Yalom就認為,抱持中立態度雖然安全,但也就不可能達到最好的心理諮商結果──永遠只是當觀察者,那心理諮商終將會流於事不關己的建議和說教。這也是針對佛洛伊德認為「分析師應當是空白螢幕」的批評與反動。
PS: 又偏題了…
潛意識研究在佛洛伊德後,曾經引起相當多的研究與討論;而集體潛意識因為又更加抽象,且缺乏臨床實務性,進一步的探討相當有限。不過如果轉換角度,以歷史學或社會學這種大尺度的學科,尋找集體潛意識的證據,說不定能有更多的收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