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也是一種慈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我們站在教導或指導的立場時,都會希望對方能夠儘快體會並理解自己所教導之事,然而,很多事都不如己願,甚至教導的內容完全被忽視。
當我們在指導晚輩時,最常見的就是:「明明自己已經說過好幾遍了,但是對方完全沒有聽進去」。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自主性,即使你強壓對方,使其聽話,可能短期內有效,但長期下來一定會遇到更強的反抗,甚至更出軌的行為。
所以在教導時,首重「理」,必須要讓對方明白,這麼作的原因及理由,必須讓對方心服;心服後,對方才會依此道理行事。
然而有時雖有道理,但對方卻不願接受,最常見的就是:「因為是誰誰誰說的」或是「因為是誰誰誰怎樣」,因為這種反抗的心理,造成明明有理在先,卻無法接受或因循的情況;此時也只能等待,等待其這種心理慢慢過去,等待對方的理性漸漸回來,並在每次對方錯誤時,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
這種等待是最痛若的,因為明知前方的路不對,但這些晚輩們卻執意前行,所以標題上才會說:「等待也是一種慈悲」,耐心的等待對方回頭,並在每次對方犯錯時能夠接納,如果不是非常慈悲的一顆心,是很難很難辦到的。
每個人都因循其「業力」所引導,被「業力」所牽引,這是大部人生到這世界後免不了的事,人力拼不過業力,於是我們能做的,就是懷抱一顆豐滿的心,告誡其錯誤,等待其回頭,這也是最好做法。
avatar-img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這是一篇修行發生的趣事,對進修沒有幫助,但可以當作笑話來看。
最近越來越有這種感覺,自己的心,沉靜下來時,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波動的能量,由內而外地發出。
如果預判到生命的盡頭是無法自由活動的軀體,那麼在安樂死未合法的台灣,是否只能慢慢地依靠醫療器材,依靠他人,過著非自願的、沒有尊嚴的生活?
我修行的原點是《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與《正確八捷徑的指標》這二本書,最近又遇到這二本書的作者的老師(寫的書)了。
我自認有走在修行的路上,並且走得不錯,也有試過少數的宗教(但沒有很專一),在這邊我想推薦一些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二個部份,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些疑惑,那麼可以花一些時間試看看。
華人社會普遍對「性」有著不好意思說出口、不方便討論,令人感到神秘、著迷、甚至罪惡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感受,連一般人都是這樣,那麼修行人該如何來看待這件事。
這是一篇修行發生的趣事,對進修沒有幫助,但可以當作笑話來看。
最近越來越有這種感覺,自己的心,沉靜下來時,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波動的能量,由內而外地發出。
如果預判到生命的盡頭是無法自由活動的軀體,那麼在安樂死未合法的台灣,是否只能慢慢地依靠醫療器材,依靠他人,過著非自願的、沒有尊嚴的生活?
我修行的原點是《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與《正確八捷徑的指標》這二本書,最近又遇到這二本書的作者的老師(寫的書)了。
我自認有走在修行的路上,並且走得不錯,也有試過少數的宗教(但沒有很專一),在這邊我想推薦一些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二個部份,大家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些疑惑,那麼可以花一些時間試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許多章句典籍及長輩的教誨裡,都在告訴我們要忍耐,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什麼叫做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如何做才是忍耐! 忍耐是為了報復,一定要理解這句話,否則那種應對就只是單純的懦弱,沒有任何意義。既然知道是為了報復,很多做法自然就知道是為什麼! 首先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世間沒有雙向的突發事件,都是別
需要的是每一天都有新覺悟⋯ 等待是一種可能,實行可能的方式就是推動文字凝聚能力,無論結果如何,實在做事就是一種存在。父母在不遠行,但是處事只要是正大光明之道,父母也會同意遠行的。 點覺之一:等待,沒有最好的時機,只有更壞的時機。次生人在這個時候需要積蓄後備力量,來作生命的寄托,演化文字是一生的工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比起說話直接,我覺得語言只是中性的,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對方的態度。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許多章句典籍及長輩的教誨裡,都在告訴我們要忍耐,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什麼叫做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如何做才是忍耐! 忍耐是為了報復,一定要理解這句話,否則那種應對就只是單純的懦弱,沒有任何意義。既然知道是為了報復,很多做法自然就知道是為什麼! 首先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世間沒有雙向的突發事件,都是別
需要的是每一天都有新覺悟⋯ 等待是一種可能,實行可能的方式就是推動文字凝聚能力,無論結果如何,實在做事就是一種存在。父母在不遠行,但是處事只要是正大光明之道,父母也會同意遠行的。 點覺之一:等待,沒有最好的時機,只有更壞的時機。次生人在這個時候需要積蓄後備力量,來作生命的寄托,演化文字是一生的工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