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想成為不錯的人 雖然這並不容易(쉬운일은아니지만)
作者:洪和廷
譯者:曾晏詩
出版:大田
這次排開原本預定的閱讀心得,插隊先放上這本「我想成為不錯的人 雖然這並不容易」,前天去總館找書時看到這本,翻一翻後決定借回家。
本書收錄作者洪和廷2016年至2019年1月1日的日記,當時她離開繁忙的首爾,搬到鄉下和睽違十年的爸爸一起生活,她開始接受心理諮商,也開始吃精神科開的藥,那時候應該是她人生中憂鬱和無力感最嚴重的時期,她時常對自己莫名充滿自信,又時常莫名厭惡自己,周而復始,陷入無限循環。
但每天像昆蟲般躺在床上呻吟的她,還是堅持每天寫日記,將自己觀察到的大小事、各種體悟和心得,盡量地寫下來,不知不覺竟維持十年之久,對於可以將自己的日記以圖文並茂方式呈現,她覺得既驚訝又充滿感恩,也希望再給自己鼓勵打氣的隻字片語中,可以帶給讀者溫暖的力量。
首先,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想成為「不錯的人」,比如交際廣闊的人、知書達禮的人、事業成功的人......等等,但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以第一個為例,想成為「交際廣闊的人」,第一,必須擁有好口才,即使是天生不畏懼發言的人,也必須為了言之有物而下苦功;第二,外表必須乾淨體面,畢竟外貌是第一印象,不需要特地化妝打扮,至少必須整潔乾淨;第三,必須更懂得時間管理,雖然有些人可以游刃有餘,但對我來說,「交際」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如何在本業(學業、事業、家庭等)顧好的前提下,多方面發展人際社交,這是必須充分思考衡量取捨的事。
總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或許努力可以達成,但非絕對。
其次,一定要成為「不錯的人」嗎?
我覺得這很像時常聽到父母或師長,與兒女或學生的問答:
子女:我不喜歡讀這個(可能指某個科目、系所或工作)
父母:那你喜歡什麼?
子女: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但我知道我現在不喜歡這個
聽到這種對話,可能很多父母或師長都會大翻白眼吧。
但我覺得可以放手讓他們去闖蕩,只是必須加上一些限制,比如:不能讓父母養一輩子,所以必須加上時限,在這個時限之前,可以盡情嘗試、尋找興趣,但時間到了就必須回來面對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有的人比較幸運,早早定下人生方向;也有的人四處摸索,花了很時間才尋獲。兩者各有優劣,有人大器晚成,也有人一生庸庸碌碌、最終一事無成。
我一直深信:世上沒有「無用之功」,如果這個人註定要繞遠路、比別人花費更多時間才能達到目的地,那上天的安排必有其道理,也因此他才會做出導致花費更多時間的選擇。
或許有人會說:「他如果聽建議,採取不同的做法,就不必繞遠路,可以早點達成目標,少吃點苦。」
嘿,或許這些苦是他一生中必須接受的呢?
我們可以陪伴、給予建議,但請不要剝奪他吃苦/享樂的權利。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在為自己負責。
以上,是我閱讀後的感想,透過書寫再慢慢釐清思緒,但考慮實際討論下去可能會失焦,所以到此為止。
以下是作者「成為不錯的人」願望清單:
1.不要想著完美,而是做到「剛好」即可。
2.為什麼會覺得不努力的人生,令人失望又糟糕呢?
就算不做任何努力,也要愛自己啊。
3.希望自己多想想喜歡的人,少想想討厭的人。
4.希望能漸漸成為懂得哭的人。
5.對自己說「沒關係」。
6.人越來越清楚自己,月能創造出自己獨有的空間。
7.一直持續地做,應該也會做出自己的獨創性吧。
8.如果你覺得難過就是難過,何必看人臉色。
作者透過日記和圖畫,反覆在自我打氣跟自我厭惡中來回,身邊的人力所能即幫忙的就是陪伴,畢竟說太多或太鼓勵的話都可能造成反效果,雖然作者依然在煎熬跟掙扎中度過每一天、每一個情緒和意念的轉折點,都可以透過這本書,體會到她慢慢在轉變,也可以領悟到作者想傳達:
「不管自己處在什麼時期,一切都會過去的。」
(本文同步更新於個人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