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大慧書信 (5)

五、示無相居士 (鄧直殿子立)
欲學此道、須是具決定信,逢逆順境、心不動搖,方有趣向分。 佛言:「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 又云:「信、能超出眾魔路,示現無上解脫道。」 如上所說、教有明文,佛豈欺人耶? 若半明、半暗,半信、半不信,則觸境遇緣、心生疑惑,乃是於境界、心有所著,不能於此道、決定無疑,滅煩惱本、遠離諸難。 【諸難者,為無決定信,被自己陰魔所撓;若能一念、緣起無生,則不越此念、即時超出魔路】。 所謂魔路、亦非他物,乃是昧却此心,於此心外、妄生差別諸見,而此心、即隨差別妄念、流轉,故成就魔境。 【若能直下信:此心、決定本來成佛、頓亡諸見。即此魔路,便是當人出生死、菩提路也】。 參禪人,看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但虛却心,不用向聲名、句義上求玄妙、求悟入;若起此心,即障却自己正知見,永劫無有入頭處。 盤山云:「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不可忽。 淨名云:「法過眼、耳、鼻、舌、身、意。」 欲徹此法,先須屏除六根門頭,使無少過患。 【何為過患?被色、聲、香、味、觸、法所轉,而不能遠離,於經教、及古德言句上,求知見、覓解會者是】。 苟能於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於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臨濟見僧入門、便喝,諸方尊宿喚作:劈面提持、直截分付,妙喜喚作:第一等拕泥帶水。 直饒向一棒、一喝下,全身擔荷得已,不是丈夫漢,被他驀頭、澆一杓惡水了也;況於一棒、一喝下,求奇特、覓妙會,乃是不唧𠺕中、又不唧𠺕者。 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下士聞道、如印印泥。 此印,與空、水、泥,無差別,因上、中、下之士故,有差別耳。 如今、欲徑入此道,和印子擊碎,然後、來與妙喜相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01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02 金剛經 Conze 英譯中文 03 金剛經笈多譯本白話釋義 04 金剛經問答 05 金剛經笈譯玄譯二版本比對 06 金剛經詞語置換 (總結) 07 道、禪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